2021年多省市明確水泥超低排放及相關政策要求
近年來,中央環保督察加碼推進,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從“打好藍天保衛戰”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一字之差彰顯環保政策日趨嚴苛的必然性。2020年,生態環境部下發《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在《意見》中第一次明確提出水泥超低排放的要求。
在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水泥行業進一步提升排放標準可謂勢在必行。當前,污染防治攻堅戰有力推進,部分地區已發布水泥超低排放及相關政策,其中包括寧夏、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十多個省市。
寧夏
1月底,寧夏發布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水泥行業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全區所有水泥企業(列入淘汰過剩產能且限期關停的企業除外)均納入超低排放改造范圍,在2022年底完成改造并投入運行;不能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停產,水泥企業在實施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后方能投入生產。《方案》提出,改造目標是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為10mg/m3、50mg/m3、100mg/m3。全區計劃改造22條水泥生產線,其中2021年計劃完成10條,2022年計劃完成12條。
在寧夏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標準出臺之后,當地水泥企業已開始著手落實。據了解,寧夏賽馬水泥的4條生產線中,已有一條生產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其余3條生產線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造。寧夏瀛海水泥被納入寧夏第一批超低排放改造企業,需在2021年底前全面完成水泥行業煙氣排放深度治理。目前,瀛海水泥已編制完成治理方案、簽訂施工合同,計劃投資1000萬元采用SNCR工藝對生產環節的煙氣處理進行升級改造。到目前為止,寧夏計劃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10條生產線,9條已啟動改造。
山西
山西省政府5月13日印發《山西省空氣質量鞏固提升2021年行動計劃》,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推進工業企業污染深度治理,全省17家水泥熟料企業列入今年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計劃。山西省陽泉市推進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是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要求2022年12月底前,全市水泥企業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其中,陽泉冀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預計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山西大同督促水泥(熟料)制造企業和獨立粉磨站,于2021年10月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山西太原全市6家水泥企業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廣東
廣東7月12日發布了2021年工業爐窯、鍋爐綜合整治重點工作的通知,其中,對于水泥行業要求:各地按照國家工作部署,提前謀劃制定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計劃,并于2021年8月底將初定的超低排放改造計劃報送廣東生態環境廳。沒有達到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的企業,不得定為A級。
2021年底前將附件中C級企業整治提升為B級(不符合產業政策、2021年現場核查降級企業、未實施清潔能源改造的鋼壓延和鋁型材企業除外)。對不符合要求的B級企業立即整治提升,未按時完成整治提升的降為C級,2021年底前70%以上企業要達到B級及以上級別。
廣西
廣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8月3日印發《關于深入推動生態環保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以降碳為總抓手,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將碳排放影響評價納入環境影響評價體系;指導幫助火電、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優先選擇化石能源替代、原料工藝優化、產業結構升級等源頭治理措施,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鼓勵有條件的設區市率先開展碳達峰實踐;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深化低碳試點,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設。
為了加快水泥企業超低排放的力度與速度,國家及地方相繼出臺了一些有關超低排放的措施。去年11月底前,國家發布《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將水泥行業超低排放與重污染天氣企業停限產相關聯,以此調動水泥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積極性。
部分省份的超低排放與電價掛鉤。河北、河南、青海、福建等地曾下發對水泥企業超低排放差別化電價政策的通知,以河南為例:河南地區要求一項未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單位用電價格每千瓦時加價0.01元(含稅);兩項未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單位電價加價0.03元;三項均未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單位電價加價0.06元。完成全部超低排放改造的企業,則用電不再加價。
目前,水泥行業超低排放號角已經吹響,于水泥企業而言,階梯電價的實施只是作為一種方式促進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節能降耗技術升級,在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大趨勢,水泥企業應認識到綠色轉型的緊迫性和意義,抓緊時間進行轉型升級。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