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文!降低單位能耗 嚴格產能置換 實施超低排放 水泥行業迎來挑戰!
12月3日,工信部印發了《“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工業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取得顯著成效,綠色低碳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為2030年工業領域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其中,關于水泥行業的內容主要有:
1.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粗鋼、水泥、乙烯等重點工業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開展非高爐煉鐵、水泥窯高比例燃料替代、二氧化碳耦合制化學品、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重大降碳工程示范。
3.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產能置換政策,嚴控尿素、磷銨、電石、燒堿、黃磷等行業新增產能,新建項目應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4.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的應用。嚴格控制鋼鐵、煤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業煤炭消費,鼓勵有條件地區新建、改擴建項目實行用煤減量替代。
5.重點推廣鋼鐵行業鐵水一罐到底、近終形連鑄直接軋制,石化化工行業原油直接生產化學品、先進煤氣化,建材行業水泥流化床懸浮煅燒與流程再造技術、玻璃熔窯全氧燃燒,有色金屬行業高電流效率低能耗鋁電解、鈦合金等離子冷床爐半連續鑄造等先進節能工藝流程。
6.推動鋼鐵窯爐、水泥窯、化工裝置等協同處置固廢。
7.深入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穩步實施水泥、焦化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
8.實施水泥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玻璃行業熔窯煙氣除塵、脫硫脫硝、余熱利用(發電)“一體化”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改造。
水泥行業迎來多方面挑戰
回顧歷史,節能與環保問題貫穿了整個水泥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倉窯、瓶窯到后來的立窯、濕法窯再到現在的新型干法窯,每一次工藝技術革新帶來的都是行業在節能與環保方面的巨大飛躍。
如今,在低碳綠色的時代發展趨勢之下,水泥行業也將迎來新的變革。《規劃》從能耗、產能、協同處置、污染物排放以及技術創新的各個方向對水泥工業的綠色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預計將為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節能壓力加大,水泥行業亟待用能結構調整。《規劃》不僅要求到2025年,水泥工業產品單耗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同時提出開展水泥窯高比例燃料替代,鼓勵氫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水泥行業應用。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也提出,到2025年,水泥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熟料單位能耗100kg標準煤)的產能比例超過30%,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明顯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綠色低碳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在我國,由于煤炭資源豐富,因此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里,煤炭都是水泥生產的主要能源,且價格相對“低廉”。在能耗雙控及雙碳政策影響下,水泥行業需要在節能以及尋找替代能源方面取得突破。
一方面,持續通過窯爐改造,技術升級以及智能化技術等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在替代能源方面,國內水泥行業已經在嘗試通過使用再生燃料、生物質燃料以及光伏發電等方式為水泥生產提供能源支持,相信隨著用能壓力的不斷加大,相關工作的推進力度還將加快。
2、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生產線建設難度增加。《規劃》要求,嚴格執行水泥行業產能置換政策,新建項目應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
今年7月20日,工信部印發了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修訂后的《水泥玻璃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產能置換新規重點對產能置換比例做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即:
位于國家規定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實施產能置換的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2:1;位于非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的水泥熟料建設項目,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1.5:1。使用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限制類水泥熟料生產線作為置換指標和跨省置換水泥熟料指標,產能置換比例不低于2:1。
《規劃》再度強調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體現了政策層面對化解水泥產能過剩,嚴禁新增產能的決心,僵尸產能用于置換以及同一生產線重復置換、批小建大等違規現象將成為重點打擊方向。
3、水泥窯協同處置將得到進一步的推廣應用。《規劃》明確提出,推動水泥窯協同處置固廢。
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一直是水泥行業實現承擔社會責任,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早在2013年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就明確提出“支持利用現有水泥窯無害化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和產業廢棄物,進一步完善費用結算機制,協同處置生產線數量比重不低于10%”。
截止到2020年7月,我國水泥窯協同處置資質已經達到600萬噸,涉及水泥生產線111條,占生產線數量的6.5%,覆蓋了全國27個省份,其中,浙江、陜西、廣西省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已經超過50萬噸。北京、天津、浙江、陜西、福建、吉林、廣西、海南占生產線數量比例在10%以上。
接下來,在政策推動下,國內水泥窯協同處置項目有望進一步增加。
4、水泥行業超低排放勢在必行。《方案》指出穩步實施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水泥行業脫硫脫硝除塵超低排放。
水泥生產過程中主要會產生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近年來,在綠色發展大趨勢下,國內不少省份已經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標準,并將其作為水泥企業豁免重污染天氣停限產的重要依據。
另外,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指定技術指南(2020年修訂版)》中也明確要求,環境評級A級企業必須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即: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不高于10mg/m3,35 mg/m3,50 mg/m3。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使用了“實施”一詞而非以往常見的“提倡”。用詞的改變,或許也意味著在“十四五”期間,水泥行業超低排放將正式全面鋪開,水泥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也可能重新修訂。
5、水泥生產工藝技術創新力度加強。《方案》提出重點推廣建材行業水泥流化床懸浮煅燒與流程再造技術等先進節能工藝流程。另外,在2020年起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也提到鼓勵新型靜態水泥熟料煅燒工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流化床技術源于日本,在國內水泥行業也并不陌生,早在2008年山東淄博綠源建材有限公司就成功投產一條1000t/d流化床水泥窯。該技術有別于現在行業普遍采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在節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節約建設用地等方面據有明顯優勢。
眾所周知,生產水泥需要將石灰石煅燒分解,基于這一特性,水泥生產必然會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但是通過合理的工藝技術改進,仍然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生產能耗,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在節能低碳發展趨勢下,接下來水泥行業勢必也需要加強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究。
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笆奈濉睍r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和窗口期,也是工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五年。在此期間,水泥行業無疑機遇與挑戰并存。
水泥企業節能、降碳不僅是成本問題,更是生死問題!一場以提升資源利用率,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為核心的時代浪潮正在滾滾襲來!
為應對未來嚴峻節能形式,不少水泥企業已經開始積極行動,探索節能降碳技術研發與應用,布局光伏等新能源領域,但依然面臨眾多未知困難。為此,中國水泥網將于2021年12月21-22日,在安徽蕪湖海螺大酒店舉辦以“節能降碳 創新增效 綠色升級”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水泥節能環保技術交流大會暨水泥‘雙碳’大會”。誠邀政府主管領導、行業技術專家、科研單位、水泥生產企業和供應商等,共同探討水泥行業節能減排新途徑,加速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編輯:曾家明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