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發改委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改委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的通知
豫政辦〔2007〕57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省發展改革委制訂的《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六月二十九日
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省發展改革委二○○七年六月二十二日)
水泥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為貫徹落實國家產業政策,推動我省水泥工業結構升級,促進水泥工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現就我省水泥工業發展和結構調整提出以下意見。
一、我省水泥工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省水泥工業發展迅猛,產品結構明顯改善,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總體看,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2001-2003年增長緩慢,3年約增加產能1000萬噸,且新增產能大部分是小立窯,新型干法水泥規模也在日產3000噸以下,比重僅為12.7%,全省沒有一家規模超過200萬噸的企業;2004-2006年呈加速發展態勢,多條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3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產能近3000萬噸,落后的小立窯淘汰速度加快,骨干企業迅速崛起。2006年,全省水泥產能達到7500萬噸,其中新型干法水泥達到4320萬噸,占全省的59%,比2000年提高了53.3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百分點;產量達到7407.5萬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8億元、利稅27億元、利潤15億元,創歷史新高;淘汰落后產能約2200萬噸,節約能耗26萬噸標準煤,綜合利用粉煤灰等工業廢渣2000萬噸;骨干企業天瑞集團、同力集團和孟電水泥公司產能分別達到1800萬噸、1000萬噸和600萬噸,進入國家重點支持的12家全國性大型水泥企業和48家區域性大型水泥企業名單,產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雖然近年來我省水泥工業實現了較快發展,但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主要體現在產業集中度偏低,骨干企業規模偏小,落后產能尚未徹底淘汰,綜合能耗水平較高,一些地方不顧資源條件、環境要求盲目建設水泥項目的苗頭已經顯現。因此,立足省情,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已成為促進全省水泥工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我省水泥工業發展的支撐條件
(一)省內市場需求為我省水泥工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水泥工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緊密相關。目前,地區生產總量居國內前列的山東、江蘇、浙江水泥產量列國內前三位。2004-2006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分別達到8815.1億元、10535.2億元和12464億元,全省水泥產量分別達到5394萬噸、6211萬噸和7047萬噸,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平均消耗水泥約5800噸。“十一五”期間是我省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關鍵時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持續增長,城鄉居民住房水平不斷升級,這都為我省水泥工業發展拓寬了新的市場空間。按照“十一五”末我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7000億元的規劃目標測算,省內水泥市場需求將達到950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9%。
(二)開拓周邊市場具有較大潛力。從周邊省份看,與我省相鄰的中部省份水泥產量都不大,未來幾年需求增長較快,部分地區由于石灰石資源比較貧乏,水泥熟料產量較少,且大多以小型生產線為主,主要依靠外地調入滿足需求。“十一五”期間,隨著我省規劃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投產,競爭能力有所增強,部分產品銷售將輻射到周邊市場。我省已核準水泥項目全部建成后,全省水泥總產能在7740萬噸左右,與全省及周邊市場“十一五”末的需求相比尚有一定發展余地。
(三)充足的石灰石和煤炭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全省已經普查的石灰石資源儲量為60億噸,遠景儲量300-400億噸,石灰石儲量比較集中的市有鶴壁、安陽、新鄉、焦作、鄭州、洛陽、許昌和平頂山等。另一方面,省內煤炭資源總儲量230.2億噸,且多與石灰石資源伴生。豐富的資源為水泥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市場為導向,以調整促提高,堅持總量控制,上大壓小,等量淘汰,在資源和市場有優勢的地區加快發展新型干法水泥,全面淘汰普通立窯水泥。大力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重點企業重組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節能降耗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把河南建成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水泥生產基地。
(二)調整目標。
“十一五”期間,全省水泥形成產能按大體滿足省內及周邊地區需求進行調控,并根據市場開拓情況及時調整。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達到100%,水泥企業普遍采用余熱余壓發電、工業廢渣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形成1家年產能在3000萬噸以上、2家1000萬噸以上、3家500萬噸以上的大型水泥企業集團,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280億元、利稅40億元、利潤22億元。
(三)調整原則。
規模效益原則。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必須是日產4500噸及以上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同步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發展日產8000噸以上的生產線。
資源保障原則。建設大型水泥生產線必須有可靠的石灰石資源保障。礦山建設必須規范設計,合理開采,禁止采用對資源具有破壞性的民采民運方式。
扶優扶強原則。鼓勵重點企業和國內外戰略投資者通過兼并、參股等方式跨區域、集團化發展。扶持對行業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約和規模化經營,提高水泥工業集中度。
合理布局原則。水泥熟料基地規劃布點和建設應充分考慮區域平衡和資源、市場等條件,堅持省內市場與省外市場并舉,嚴禁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和企業盲目建設各類水泥項目。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水源地范圍內和對環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區不得建設水泥項目。
四、結構調整重點及區域規劃布局
(一)優化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布局。對新型干法水泥產能比重低于2006年全省平均水平的省轄市,根據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實行上大壓小掛鉤,合理布局建設新的項目。支持資源豐富的地區以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集中發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在沿邊地區以占領周邊市場為目標適當布點,擴大河南水泥覆蓋區域。沒有資源支撐的地區不布局建設水泥熟料項目,重點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對已核準和新型干法水泥產能超過2006年產量,區域市場基本飽和,且在形成新型干法水泥能力后沒有等量關閉立窯水泥生產線的地區暫不布局新建水泥生產線。
(二)合理布局建設大型水泥粉磨站。要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充分考慮區位條件,在貼近消費市場的地方建設年粉磨能力不小于100萬噸的大型粉磨站。允許普通立窯水泥企業在拆除熟料生產設施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現有磨機等設施的作用,通過新增水泥包裝、堆料場及環保除塵等設施,改建形成年產水泥60萬噸以上的粉磨站。支持改建粉磨站與熟料生產企業通過參股或簽訂長期合同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保證粉磨站的生產運行。
(三)促進水泥行業節能降耗。推廣應用余熱余壓發電、粉煤灰等工業廢渣綜合利用技術,采用輥壓機聯合粉磨、廢氣管道增濕等先進設備工藝改造提高我省水泥企業的技術和裝備水平。到2010年,全行業噸熟料標準煤耗要由110公斤下降到100公斤,綜合電耗由100千瓦時下降到88千瓦時。
五、加快我省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
(一)優化礦產資源配置。全面開展資源整合工作,以礦產資源比較集中的地區為重點推動石灰石資源向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經濟效益好的布局內重點企業集中。各地立窯和其他落后工藝關停淘汰后,要將企業自備礦山列入整治范圍,由國土資源部門統一管理、統一配置。現有水泥生產企業必須建設自有礦山,不得收購小型石料礦的石灰石。支持骨干水泥企業通過有償使用整合礦產資源,提升資源整體開發水平。繼續加大石灰石資源勘查力度,提高資源保障程度。
(二)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整頓和規范礦產開發秩序,實行有限開發、有序開發。按照“誰開發、誰恢復”的原則,新建和已投產礦山企業必須編制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綜合整治方案,提出達到礦山環境治理及生態恢復目標的措施,礦山開采與植被恢復同時進行。采用先進生物技術,積極推進重點礦區、交通線路兩側礦山植被恢復工作,全面治理和修復已開發礦山。選取典型區域開展礦產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試點,立窯水泥企業原有礦山有償轉讓資金優先用于生態恢復,新型干法水泥企業必須在每年的開發費用中提取礦山整治專項資金用于環保治理,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加快大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對符合以下條件的水泥生產線優先核準:重點培育的省骨干水泥企業項目。項目設計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在節能降耗和降低成本方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且能夠安置當地被淘汰立窯企業的人員。
沿邊地區新型干法水泥項目。項目建設規劃兼顧周邊市場,有完善的營銷措施和成熟的銷售網絡,周邊有較大市場空間。
淘汰落后產能比較集中、尚有市場空間地區申報的項目。當地立窯水泥企業提前等量或超量淘汰落后產能,并通過資產重組聯合建設大型干法水泥生產線。
節能型新型干法水泥項目。使用工業廢渣如超細礦渣微粉、鋼渣微粉和粉煤灰等活性材料做部分替代原料,使用工業廢棄物和城市垃圾作部分替代燃料。
礦產資源枯竭地區申報的項目。支持資源已枯竭、地方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的地區利用豐富的煤矸石、粉煤灰、礦渣等替代原料發展新型干法水泥作為替代產業。
(四)加強對已核準項目的監督管理。推動已核準的項目單位抓緊開工建設,保證立窯水泥全部淘汰后市場的平穩過渡。2007年6月以前超過2年核準時限未完成注冊并開工建設的,撤銷核準,騰出空間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加快建設。對不按項目核準內容建設的企業,視程度實行差別電價、水價,對檢查監督不到位的地區暫停核準新建水泥項目。
(五)全面淘汰立窯水泥。按照省統一部署,確保在2007年年底前淘汰所有立窯水泥。各省轄市要加強對淘汰落后水泥生產能力的指導和監督,支持關停和淘汰落后水泥產能企業參股新建水泥廠,職工優先安排到新建水泥企業就業。對已到期而未拆除的立窯,當地政府要依法采取斷水、斷電等措施予以關停,并限期拆除,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關閉企業的土地處置工作。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2008年年底前淘汰各種規格的干法中空窯、濕法窯等落后工藝技術裝備,2010年前淘汰小直徑的立波爾窯和預熱器窯。
(六)嚴格控制產業布局。未列入省水泥發展規劃、資源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項目一律不予核準。發展改革、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要配合聯動,對未納入省規劃的項目不予辦理核準、環評、土地等審批手續。對新建和改建水泥粉磨站、節能改造項目實行備案制管理。
(七)推動企業整合重組。抓住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機遇,支持天瑞集團、同力集團、中聯水泥集團南陽分公司、孟電水泥公司等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大全省水泥工業的整合力度,提高水泥行業產業集中度,帶動我省水泥行業重組,并積極開拓省外市場,增強區域市場調控能力。
(八)嚴格市場準入。完善混凝土結構設計標準和規范,提高建設、建筑工程應用水泥的準入標準。禁止立窯水泥進入高速公路、機場、港口、橋梁、涵洞等重點建設工程和建筑物結構工程。推廣應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建筑物使用年限。鼓勵水泥深加工,大力發展水泥制品產業。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