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泥業從廢氣中淘寶數億元
以前水泥廠冒的是廢氣,現在廠里冒出的是無污染的蒸汽……浙江水泥業的舊形象正被一項名為“純低溫余熱發電”的綠色技術加速改變。最近,采用這一技術的長興縣煤山鎮眾盛水泥和建德三獅水泥等廠家,都已經實現了并網發電。
據浙江省經貿委統計,目前省內有84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其中有70%將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這一技術變遷帶動了龐大的產業鏈,甚至創造了一個上百億元的市場容量,使大量企業從中受益。
耗電大戶變發電大戶
本月初,浙江建德三獅水泥有限公司的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純低溫余熱發電就是利用水泥生產線排出的廢氣余熱發電,它能使水泥企業每生產一噸熟料節省標準煤4公斤,發電成本降至每度0.12元。
這項技術的關鍵就在于利用以往白白排放的廢氣,經過回收發電后,熱度由原來的350攝氏度降為100攝氏度再排到空中,這一減少的熱量就是循環發電的來源,因此可以減少發電消耗的原料,降低生產成本。
“煤電成本占水泥生產成本的7成。”浙江三獅集團總工程師陳幼榮說,生產每噸水泥熟料需耗電65度,但通過該項技術每噸耗電可降至32度,減少了33度。按照每度0.55元的工業電價計算,每噸熟料節省了15元左右。
企業現在使用余熱每天發電20萬度,接近總用電量的一半,每月節省電費250萬元左右。按照每噸水泥熟料成本下降15元計算,扣除設備折舊、人員工資等,每月將產生210萬元左右的經濟效益。
目前浙江三獅集團除了在長興、建德和安徽廣德已建成的4套純低溫余熱發電機外,正在投建其余6套發電設備。如果10套設備全部運轉,三獅集團每年生產1200萬噸水泥,可以發電3.5億千瓦時,增加利潤2億元。
減排指標可供轉讓獲益
2005年4月,位于桐鄉的浙江申河水泥股份公司首先運用了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浙江省經貿委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處屠處長介紹,經過近3年的推廣,省內已有29條生產線完成純低溫余熱發電改造,一年可發電12億千瓦時,大約節能40萬噸標準煤。
由于每發1000度電要向大氣排放0.7噸二氧化碳,通過廢氣回收余熱發電,節省發電所需耗費的電煤,因此也間接減少了排放廢氣量,浙江水泥企業每年總計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萬噸。浙江三獅集團10個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如果全部建成使用,每年可減少18萬噸煤燃燒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而根據《京都議定書》的要求,這些減排的指標可以轉讓流通。浙江三獅集團今年上半年已向聯合國遞交了二氧化碳減排指標轉讓協議。總工程師陳幼榮說:“本次轉讓的是2012年前的減排指標,一家荷蘭企業同意以700萬歐元的價格受讓。”
節能設備帶火了本地制造商
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同時形成一條產業鏈,給杭州本地發電設備制造商家帶來了一個大商機。包括建德三獅項目在內,浙江省現有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三大主機設備汽輪機、發電機、鍋爐全部為國產產品。
在這一國產產品類別中,大部分由杭州中能汽輪動力有限公司、杭州發電設備廠、杭州鍋爐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制造。“杭汽輪”、“杭鍋”的水泥業純低溫余熱發電產品的全國市場占有率已超過70%。
杭州中能汽輪動力有限公司的生產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5月,水泥行業用汽輪機占了公司銷售額的一半,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額已達到1.3億元。
按照“十一五”水泥發展規劃,浙江省將有近60條水泥生產線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以平均每條線投資6000萬元計,僅浙江省就有近30億元的市場儲量。
據有關方面統計,除已投產的和已在建的項目外,預計我國截至2010年底還需新建和改造的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有近200套,投資需求將超過100億元。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x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