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仲明:推動我國“節能減排”事業持續發展
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前來參加這次會議。下面我匯報中材集團為貫徹黨和國家有關節能減排的重大方針所做的前期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的企業戰略及工作措施。
一、 水泥工業“節能減排”宏觀形勢和政策背景
目前,氣候變暖、環境污染等已成為危及人類生存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保護地球環境是人類面臨的共同的緊迫責任。對我國而言,我國經濟正處于持續高速發展時期,能源短缺、價格上漲已經開始直接影響著各行業的生產和發展,節能減排既是保護環境的需要,也是緩解能源供應張、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重大戰略措施。
國家的“十一五”規劃,將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家發改委《關于進一步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意見》、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等文件均大力支持余熱的利用。2006年7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發改環資[2006]1457號),通知中要求推廣的十大節能項目中的第三項為“余熱余壓利用工程”。國家對一些重大節能工程項目和重大節能技術開發、示范項目給予投資扣資金補助或貸款貼息支持。
水泥工業是高能耗工業,節能減排責任重大。
中材集團作為中央企業的建材技術領軍企業,長期致力于節能減排重大課題的攻關研究,在利用水泥廠廢熱發電技術、水泥工業新型干法窯處置生活垃圾技術、水泥窯處置工業廢棄物技術和蝶形反射聚光光伏發電技術等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科研成果。
今天在這里,我很高興地向各位領導和各界朋友介紹中材集團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余熱進行發電的產業化戰略舉措。
利用水泥廠余熱發電,電力將回用于水泥生產,這套系統在回收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余熱的同時,又減少了水泥廠對環境的熱污染以及粉塵污染,企業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突出,是一個典型的循環經濟范例。
二、水泥工業能源損失狀況
我國新型干法水泥技術發展至今,已替代了其它生產技術,占據了國內水泥工業的主導地位。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水泥工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階段,眾多采用國產核心技術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建成并投產。截至2006年底,全國已有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704條,水泥熟料年產能力達到5.2億噸,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全部水泥產量的48.2%?!端喟l展專項規劃》中制定的產業政策目標之一為: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達到70%以上;日產4000噸以上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噸水泥綜合電耗小于95kWh,熟料熱耗小于740kcal/kg,基本實現水泥工業現代化,技術經濟指標和環保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水泥工業的技術進步逐步淘汰了落后生產工藝,為全球節能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
盡管如此,水泥工業仍然屬于高能耗行業。一方面,雖然相比上世紀90年代及以前所建成的水泥廠而言,新建成的生產線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仍有部分國內生產線燒成系統性能指標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表現為:系統熱耗偏高,多數2500t/d生產線熱耗均高于750kcal/kg.cl,甚至高出800kcal/kg.C1;熟料在生產過程中仍有大量的中低溫低品質的廢熱不能被其自身工藝回用,仍有大量的余熱被白白浪費掉。
即使全國水泥生產工藝全部采用最先進的新型干法工藝,排放的廢熱中能源損失仍然相當巨大,粗略估計,如果采用中材集團余熱發電技術,水泥工業每年可回收利用的廢熱約折合1290萬噸標準煤。
三、水泥工業的發展和廢熱利用的發展空間
國內:從近期看,預計到2007年底我國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750條。按照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到2010年,要求采用余熱發電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應達到40%的水平,即:有300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應采用余熱發電,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僅有近80條左右,三年內有220條生產線需要建設余熱發電裝置。目前我國新型干法水泥只占水泥總產量(12億噸)的一半,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立窯水泥將逐步被新型干法水泥所替代,我國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將會達到1200條左右,未來潛在市場大約有1100條余熱發電裝置。
國外:由于我國余熱發電技術及裝備具有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具備很強的競爭力。2006年底,中材集團已成功與泰國最大的水泥廠簽定了兩套余熱發電裝置總包協議,隨著中材集團國際水泥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預示著余熱發電出口業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四、水泥廠余熱發電技術的發展和現狀
利用水泥工廠余熱發電是中材集團長期研究的課題之一,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和其他專有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水泥余熱發電技術始創于中材集團屬下的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 (以下簡稱“天津院”),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中、高溫余熱利用階段,這是水泥工廠余熱利用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針對中空窯工藝開發余熱發電,這一時期的余熱利用技術進步主要體現在:中空窯水泥生產線的純余熱發電量由140kWh/t.C1提高到170kWh/t.c1以上。中空回轉窯作為一種典型水泥工藝,在我國有一段時期的發展,但該種窯型熱耗很高,達1400kCal/kg.C1,產生的廢熱溫度在700℃以上,必須加以利用。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天津院的余熱發電主要是回收利用中空窯水泥生產線的中高溫余熱資源,成功開發了配置立式余熱鍋爐的余熱發電系統的技術和裝備的開發成果,并成功的應用于具體工程。
第二個階段:中、低溫余熱利用階段,屬于余熱利用中期階段,這一階段的技術進步主要體現為:采用低品位燃料或煤矸石代替燃煤,既實現了余熱有效利用又綜合利用資源。該種技術為國際首創。
1990年,國家計委委托原國家建材局開展水泥廠中、低溫余熱發電的技術及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原國家建材局安排天津水泥院承擔“八•五力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一一帶補燃鍋爐的水泥廠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及裝備的研究開發工作。同年,天津院成立中低溫余熱發電“八五”攻關組,經過“八•五”期間的艱苦努力,天津水泥院會同國內有關單位共同合作,完成了《帶補燃鍋爐的水泥廠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及裝備的研究開發》的攻關工作,成功地回收了水泥生產過程中大量排放的400℃以下的廢氣余熱,該攻關工作獲得了“八•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成果獎,并在“八•五”后期,利用攻關成果在國內1000t/d、2000t/d、2500t/d、5000t/d等不同規模的水泥生產線上配套建設了多座裝機規模從6MW、7.5MW、12MW到25MW不等的帶補燃鍋爐的中、低溫余熱電站。
進入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天津水泥院積極響應國家倡導的資源綜合利用政策,自主開發了符合國家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的資源綜合利用電站的技術及相應配套的系統,在充分回收利用水泥生產線中、低溫廢氣余熱的同時,采用循環流化床鍋爐作為補燃鍋爐,燃用發熱量低于12560kJ/kg(3000kCal/kg)的劣質煤(煤矸石)進行發電或熱電聯供,循環流化床鍋爐所產灰渣全部回用于水泥生產,不僅可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減少了粘土質原料等的消耗,節省了耕地,具有顯著的社會和環境效益,符合我國的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為我國資源綜合利用事業做出了應盡的努力和貢獻。
第三個階段:純低溫余熱利用階段,屬于余熱利用高級階段。這一階段,天津院聯合有關鍋爐廠、汽輪機制造廠聯合開發,隨著低參數、多級進汽汽輪機的開發成功,國產裝備的純中、低溫余熱電站也進入了成熟階段。采用中、低品位余熱的純中、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具有更顯著的節能效果。
2003年4月,由天津院能達公司設計的第一代全部采用國產裝備的純低溫余熱電站基本達到國際同類電站的先進水平。在上海萬安集團金山水泥廠1200t/d四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的運行實績表明:電站裝機2500kW,正常發電量為1900~2100kW,噸熟料發電量達38~40kWh。
2005年3月,天津院能達公司取得新的創新成果,開發成功第一代實驗型25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站,并成功應用于浙江申河水泥有限公司25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成為國內首家全部采用國產裝備的純低溫余熱電站。運營實績為:電站裝機3000kW,正常發電量為2800~2900kW。該項目屬于農業部的示范項目。
同年,天津院能達公司取得水泥窯低溫余熱發電的技術專利,成為我國迄今為止唯一具有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專利技術的企業。
2005年6月,能達公司創新成果再創佳績,設計的全部采用國產裝備的第一代改進型純低溫余熱電站研制成功,使得25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達到了一個嶄新的技術水平。應用在浙江小浦眾盛水泥有限公司25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該電站裝機3000kW,正常發電量為3200~3300kW。
2005年7月,能達公司又達到新的技術水平,設計的全部采用國產裝備的第一代實驗型50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純低溫余熱電站,在浙江煤山眾盛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入運行,又是國內首家采用國產技術的該級別電站。該電站裝機6000kW,正常發電量為6600~6800kW。
2005年9月,能達公司設計的全部采用國產裝備的第一代實驗型純低溫余熱電站在浙江三獅水泥股份有限公司2500t/d+50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正式投入運行,該電站設計裝機容量3000kW+6000kW,正常發電量為9600~10000kW,譜寫了2500t/d級和5000t/d五級預熱器水泥熟料生產線合建一套純低溫余熱發電的嶄新篇章。
天津院能達公司在水泥窯燒成系統余熱利用方面經過不斷的努力,裝機規模持續擴大,發電效率持續提升,技術水平日臻成熟。以現有的經驗,在相同的工況條件下,我們可以提供發電量最高的工藝配置,但這不是我們的追求目標,我們追求的目標是最佳性價比。我們可以根據水泥窯的熱工工況、廢氣溫度等實際情況量身定制,選擇單壓、雙壓、閃蒸或綜合工藝技術,在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限提高發電量的同時盡可能節省投資,以最佳性價比為指導思想。我們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先后完成了30多個水泥廠純余熱電站的設計并成功投入運行,尤其是淮南礦業2*4500kW純低溫余熱電站、浙江紅獅1 0000kW純低溫余熱電站等項目的建成,標志著我國純低溫余熱發電的技術完全成熟。目前,在鋼鐵、化工行業的試驗性余熱電站正在實施過程中,面向全行業的余熱利用工作已經起步。
天津水泥工業設計研究院在推動我國水泥工業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工業轉變方面,始終致力于資源綜合利用、節約能源、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利用,截至目前,天津院設計的已經建成投運的5000t/d級的純低溫余熱電站9座、2500t/d級的低溫余熱電站20座、1200t/d級的低溫余熱電站4座。
五、中材集團節能減排的戰略措施
(一)構建節能減排業務平臺
組建“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是中材集團構建節能減排業務平臺的重要戰略措施之一。去年九月以來,我代表中材集團先后兩次向發改委領導歐新黔主任匯報中材集團節能減排所取得的進展和戰略發展思路,得到了歐主任的高度重視、肯定和大力支持。根據歐主任的指示,我集團正式將在國內外大力發展水泥廠,鋼鐵廠等工業節能減排業務列入集團重點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此后,我們又專程向國家開發銀行領導進行了匯報,得到大力支持。為了將天津院培育了十幾年的余熱發電技術迅速推向市場,實現社會效益和企業效益同步推進,經過一段時間的前期工作,中材集團于2007年3月30日召開總經理辦公會議,正式啟動了集團水泥余熱發電投資公司籌建工作。在國家開發銀行的積極參與下,經過深入調查,并對相關項目進行了現場調研和技術咨詢,提出了“設立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的投資分析報告。中材集團又先后多次與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商洽,得到各金融機構領導的融資支持。組建節能減排市場化運作實體的時機進一步成熟。
2007年7月2日,中材集團總經理辦公會議批準了上述投資分析報告,正式籌組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經過各方協調、論證,2007年7月9日,召開了“天津能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能達公司”)增資會議,會議股東十方,共同簽署了“天津能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增資協議”,能達公司在原股東基礎上新增加了八方股東,能達公司更名為“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材節能”),注冊資本由50萬元增加至3億元。
經過增資改組設立的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依托天津院十幾年來培育的余熱發電技術,借助新增資本的推動和中材集團的大力扶持,正式從孵化期進入產業化階段,必將成為中材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
中材節能于2007年7月26日取得新的營業執照,發展方向為:工業廢熱綜合利用、城市垃圾的綜合利用等;業務內容主要包括:工程總承包業務、投資業務(BOT為主要模式)和技術裝備業務(開發、制造與銷售)。
中材節能獲得了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有望獲得總額30億元以上的融資額度。中材節能計劃利用3~5年的時間實現上市,直接從資本市場融資。
(二)持續創新
中材集團在成功構建節能減排業務平臺后,將著力推行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創新。
中材節能擁有近百人的具有余熱利用專長的優秀人才隊伍,業經十余年的專業培養和實踐鍛煉,具有持續創新的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功底,持續創新能力很強,在國內還沒有那家企業堪與媲美,有能力保持全國乃至全球的技術領先優勢。
中材節能以水泥廠的余熱利用為基礎,但目標不限于此,而是依托技術創新,步入全行業的節能減排領域,目前已經開始涉足鋼鐵和化工行業,發展空間極為廣闊。
中材節能的業務目標也不限于國內,而是瞄準全球市場。目前已經取得國外業務訂單,另有一批海外項目也正在洽談、簽約階段。
中材節能的業務模式也將進行創新,不僅以EPC方式提供
電站產品,還將以BOT等投資方式不斷滿足客戶需求。水泥業主通常將資金優先擴大水泥生產規模以擴大市場份額,我們投資余熱電站并向水泥業主提供優惠電價,可以實現雙贏。
(三)與各級政府和水泥企業的全面合作戰略
近期,中材節能經營管理層分別走訪了各地,與各級政府、
企業進行了接洽、商談,取得了大量共識,簽訂了數項一攬子框架協議,與20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這些協議正在組織實施過程中。
憑借最佳性價比優勢、靈活多樣的合作模式,相信中材節能的發展空間相當廣闊。
六、余熱發電項目的技術經濟分析
余熱電站每kW裝機容量的投資大約在6000-7000元,取決于建廠條件;投資回收期依電價高低在2~5年(不舍建設期)之間。
中材節能低溫余熱電站通常全部采用國產設備,供電量可以滿足完整水泥工廠1/3以上的生產用電需要,或者水泥熟料生產線1/2以上的生產用電需要;供電成本(包括折舊和財務成本)通常不超過0.1 5元/kwh,綜合毛利0.25"0.45元/kwh,效益顯著。
投資一套5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低溫余熱發電,每年可以節約標準煤2萬噸,減少COz排放6萬噸。假若全國水泥生產工藝全部升級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并全部建設余熱電站,則年節約標準煤1 290萬噸,減排C02約3900萬噸,環境和社會效益顯著。如果將余熱發電技術繼續推廣到其他行業,則產生的綜合效益不可估量。
七、需要上級領導機關協助解決的問題
(一)國家扶持
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 998年,但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直接由中材集團控股,其產業化方向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并且屬于利國利民、有利于全人類的事業,請上級領導機關本著扶優扶強原則將中材節能發展有限公司列入重點支持企業名單。
(二)財稅支持
盡管投資余熱發電項目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但相關效益由相關各方共享。經過近期的市場調查,中材節能在提供技術、投資和服務后,以接近1 00%的項目開發投入,只能獲得1/3~1/2的收益回報,業務的可持續性發展面臨考驗,需要國家給予相應的政策扶持。
投資、開發低溫余熱發電項目,直接效果是利用廢棄資源,節能減排,利國利民。國家在相關產業政策上有明確的支持措施,但是,大多數政策措施僅惠及終端用戶,沒有把優惠政策直接提供給提供相應技術的高端企業。因此,我們建議,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諸如:廢棄物利用增值稅返還、信貸支持、投資項目技術裝備所得稅抵扣等,扶持中材節能等類似企業快速發展壯大,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三)降低上網費用
各地建設余熱電站存在“上網力費用偏高問題。余熱電站通常采用搿并網不上網勞設計,各地電網政策不統一,個別電網收費偏高,造成余熱發電收益過度分流,不利于該產業的發展,請上級領導特別關注,敦請有關部門制定切實可行的上網原則,降低上網費用,增強余熱利用開發企業的“造血刀功能。
(四)扶持碳交易
CDM余熱電站屬于典型的CDM項目,請各級領導在碳交易方面給予積極支持,擴展余熱發電項目的收益,扶持企業實現快速發展。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今天的會議是一個好開端,我們一定秉承為國家、社會、企業奉獻的方針,努力做好工作,完成黨和國家賦于我們的光榮使命,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