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已基本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全力推進項目落地實施的安排部署,吉林省生態環境廳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生態環境系統優化營商環境能力,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年初以來大力突破創新,強化服務理念,積極統籌協調、深入基層、主動服務,取得了明顯實效。
強化幫扶指導,全力服務重大項目。一是助力經濟發展制度化。今年3月,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出臺了《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 更大力度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生態環境監管、強化幫扶指導等領域提出了18條針對性強、時效性強、操作性強的惠企惠民措施。二是重大項目服務常態化。對接省直各部門,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對接地方政府,推進落實重點項目臺賬。對接產業園區,推動園區落實主體責任。對接重點企業,為項目提供高質量的環評咨詢、審批全鏈條服務。對接生態環境部,全力推動解決生態環境部在審批重大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疑難問題。三是重點項目管理清單化。建立年度重點項目續建、豁免、已辦、未辦四類環保臺賬,主動對接、超前服務,幫助研究解決實際問題。截至目前,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對接投資500萬以上重點項目共4428個,其中2417個續建項目不涉及環評審批問題;2011個新建項目中,豁免環評1339個,已批復環評597個,其余75個正在加快辦理。四是審批制度改革進程圖表化。縮減審批流程,取消環評文件編制前的備案審核;縮減審批時限,在確保符合法定公示時間前提下,將環評報告書(表)審批時限由法定的60(30)個工作日縮短至實際的19(6)個工作日;縮減審批范圍,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對以小微企業為主的農副食品加工等33個行業85個項目類型實施環評豁免,減少約三分之一的環評登記表。同時,持續將符合要求的產業園區納入承諾制審批試點,將實行告知承諾制試點的省級以上開發區由20個擴大至41個。五是服務指導手冊化。梳理匯總了近年來基層遇到的疑點難點問題,以及建設項目環評辦理常見問題,分門別類制成手冊式服務指南,先后編制了《吉林省環評審批常見問題解讀》《排污許可填報流程指南》《排污許可文件匯編》《吉林省環評與排污許可文件匯編》等手冊。
強化宏觀管控,穩步推動環境管控措施落地。緊緊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聚焦松花江、遼河等重點流域和長春都市經濟圈,突出黑土地保護,建立覆蓋全省的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全省共劃定三類環境管控單元1115個,其中優先保護單元面積占比59.5%,主要包括生態保護紅線、水土流失區域、黑土地等需要優先保護的環境敏感區;重點管控單元面積占比22.6%,主要包括產業園區、工業集聚區、城鎮等要重點發展和管控的區域;一般管控單元面積占比17.9%,主要是暫無保護和發展規劃的普通區域。各個管控單元均從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風險管控防控、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四個維度明確了差異性的管控要求,建立了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目前,該成果已在各地“十四五”規劃編制、重大項目選址、規劃環評審查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在此基礎上形成《強化“三線一單”約束 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 高質量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強化“三線一單”引領 助推長春“四大板塊”高質量發展》報告,已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第二批典型范例。同步搭建的信息化平臺已投入使用,為區域資源開發、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城鎮建設、規劃制定提供重要依據。
強化統籌部署,全力推進排污許可制度改革和監管執法。目前,全省已基本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全覆蓋,將49100家企業納入排污許可管理。其中,對6537家核發了排污許可證,其他42563家實行登記管理。在排污許可證中銜接整合了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監測、執法等基本制度,實現了排污企業一證式管理。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