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估價和法規限制 外資在華并購活動放緩
根據普華永道的分析,國內投資者在中國并購的活躍程度與海外投資者出現明顯分歧。隨著從活躍資本市場上募集的資金被用于整合高度分散的行業(通常是政府發起的重組),內資并購數量迅速增長。
與之相反,對外國公司和私募資金投資者而言,股價高昂帶動市盈率等交易定價倍數不斷上漲,同時還面臨著2006年市場變化導致的法規限制。因此,外國公司和私募資金主導的交易活動在過去的18個月里并未出現明顯的增長。同時內資企業境外并購交易數量穩步增長,涉及的行業也在不斷擴大。
根據國際權威并購咨詢雜志《M&AAsia》提供的數據,2007年上半年中國已對外公布的交易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從去年同期的674筆增至808筆,其增長絕大部分來自內資并購。大量的并購交易發生在那些已經經過改制、非完全國家所有的行業:
在能源行業,五大發電廠正在募集資金、并從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手中購買工廠;在鋼鐵行業,政府支持的區域性整合正在不斷發生;在水泥行業,政府也在鼓勵行業整合。在更新、更開放的領域,交易活動受市場需要而不斷增加。例如,在零售行業,全國性的連鎖經營正在區域和城市商業連鎖的基礎上形成。已公布的內資交易的數量實現穩步增長,從2006年上半年的317筆,增至2006年下半年的381筆,并繼續增至2007年上半年的454筆。
但外資風險投資的交易數量從2006年上半年的97筆與下半年的121筆,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80筆,降幅達18%。“許多私募基金投資者正在重新思考如何看待中國的機會,”普華永道中國企業融資與并購總監趙亮說,“他們愿意在中國采取一種更為靈活的方式,成為少數股東,并進行企業上市前投資。收購控股權的交易相對來說并不常見,我們預期這樣的情況將持續一段時間。”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lq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