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達峰、碳中和 水泥行業有擔當—各水泥集團碳中和、碳達峰集錦
碳達峰、碳中和,水泥行業有擔當——各集團碳中和,碳達峰集錦:
中國建材集團
中國建材集團每年使用1.5億噸工業廢棄物替代原材料,為水泥生產線全部配套余熱發電系統,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600萬噸。
此外,集團在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兩大清潔能源領域涉足已久,尤其在風電葉片領域居國際領先地位,在減碳目標的激勵下,預計未來光伏和風能的裝機量將出現增加,想必中國建材集團將發揮重要作用。
臺泥集團
臺泥集團在碳權研究、碳數字化、水泥工廠社區化、礦山復綠等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在國際權威非營利組織CDP(碳排放信息披露計劃)發布的2020年度的榜單中,臺泥集團在9000余家企業中以優異成績躋身世界前列,正式跨入領先等級(A-)行列。在世界水泥同業中,臺泥集團僅次于海德堡和拉法基豪瑞,位居第三位。
臺泥在2019年12月率先承諾科學基礎減碳標準SBTi,設定于2025年減碳11%,也是臺灣第一張水泥碳標簽,更在2020年加入GCCA全球工業2050年氣候愿景,承諾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
海螺集團
2018年,海螺集團在白馬山水泥廠建成了世界首條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環保示范項目,將水泥廠中的煙氣二氧化碳轉化為二氧化碳產品,可用于工業、食品保鮮、干冰生產、激光、醫藥等領域。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經計算,可年產5萬噸液態二氧化碳(其中食品級3萬噸,工業級2萬噸),實現“變廢為寶”,產生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為碳減排探索了一條嶄新路徑。
華新集團
華新集團積極轉變發展方式,通過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在水泥行業率先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廢物技術和環保解決方案,率先推動并開展可替代原料、可替代燃料和余熱發電等節能減排解決方案,成功實現從傳統水泥生產企業向綠色環保企業的轉型。
在碳交易方面,華新敢于“嘗鮮”。早在2011年就投資1億元建成華新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并投入使用,建立了覆蓋全國生產基地的能源生產、分配、消耗等信息系統。截至目前,華新共有20家分子公司被納入試點地區碳市場。
金隅集團
在促進綠色生產過程方面:一是利用金隅自主研發的、國內領先的六大水泥窯協同處置成套技術,加快水泥生產的高效燃料替代技術研究;加強智能配煤專家系統技術開發,進一步減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量,促進碳減排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是按照地區分布統籌企業礦山、廠區、建筑物屋頂等資源,發展光伏、風能等儲能項目,增大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升電力供給效率,推動實現清潔能源取暖等。
三是全面實施綠色物流推廣和更新計劃,加大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在生產、物流環節的應用比例。
四是繼續積極執行錯峰生產、產能置換等行業政策,助力碳減排。積極與屬地碳排放配額、交易及結算等工作,帶頭參與行業碳排放交易工作等。
五是進一步推動所屬企業綠色礦山建設,"十四五"期間實現全部礦山入選省級以上綠色礦山名錄;加強綠色工廠建設,增加植樹造林面積,強化碳匯功能。同時,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與化工行業加大合作,推動碳捕集和封存利用技術,實現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葛洲壩集團
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共有8家下屬公司被納入湖北碳排放權配額管理。自2014年至2019年,葛洲壩集團總計碳配額缺口105萬噸,交易碳排放權配額383萬噸,交易額達7533萬元,4個履約年度內碳排放履約率達100%。在通過二級現貨碳交易市場交易的同時,公司也積極參與湖北開創的各種新型碳交易方式。
另外,葛洲壩集團近年來在技術革新、節能減碳方面狠下功夫,從而走出了一條低碳環保的發展新路徑。公司從技術革新層面入手,以技術管理手段為輔,通過電機改造、建立能源管理系統、低氮燃燒器應用、窯頭密封技術改造、高溫風機空壓機系統升級等方式,極大降低了企業的能源消耗指標。
一系列技術革新為公司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4年來,公司水泥的單位熟料實物煤耗下降超過15公斤,熟料綜合電耗下降了7%,年均減碳排量達40萬噸。在各種天然資源緊張的大環境下,葛洲壩水泥積極尋求對工業固廢的充分利用,開展了磷石膏、磷渣、鋼渣、電爐渣、粉煤灰等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年消耗固體廢棄物達百萬噸以上,每年減碳約30余萬噸。
“力爭在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為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指明方向。水泥行業作為碳排放大戶,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面臨哪些的機遇和挑戰,又將如何去做?為此,2021年4月20-21日,中國水泥網將在杭州舉辦 以“同使命·謀創新·共發展”為主題的“2021中國水泥產業峰會暨T0P100頒獎典禮” ,誠邀業內人士前來共同深度探討當前水泥及相關行業發展態勢。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