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克難 砥礪奮進 努力開創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局面
近年來,烏海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因地制宜走出一條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之路。
一、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緊緊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這條主線,堅持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并重,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三次產業比重由2011年的1:71.7:27.3優化為1:64.5:34.5。一是傳統產業開“新花”。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依托煤焦化、氯堿化工基地優勢,拉長做深產業鏈條,產業集群進一步壯大。全市煤炭資源就地轉化率達90%以上,精細化工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15%。二是新興產業結“碩果”。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大數據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多極支撐、多輪驅動的發展格局。非煤產業占工業總產值達80%以上,新興產業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由8.5%提高到23%,入選國家首批循環經濟示范城市,氫經濟示范城市建設破題起步。三是文旅產業接“新枝”。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草原文化、書法文化等內涵,推動“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成功舉辦書法產業博覽會、蒙商大會、沙漠葡萄酒文化旅游節、全國公路自行車賽等重大活動,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二、加強生態保護治理,城市環境由“黑色印象”向“綠色新顏”轉變
牢固樹立和踐行“兩山”理念,全力治理環境突出問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好轉。一是狠抓礦區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已治理面積5.26萬畝。編制內蒙古首個綠色礦山建設地方標準,累計建成自治區級綠色礦山14個,礦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二是狠抓大氣污染防治。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大氣污染治理項目近3400個,完成電力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等項目,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3.1%,優良天數比五年前增加37天。三是狠抓生態綠化建設。大力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投資51億元建設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形成118平方公里的烏海湖國家水利風景區。累計投入40多億元,實施了一大批造林綠化工程,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9.5平方米,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
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民生保障由“補缺型”向“普惠型”轉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情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1年至今,全市城鎮和農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實現翻番,群眾生活更加殷實。一是宜居宜業示范區建設成果不斷鞏固。全面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從2007年開始,率先在內蒙古啟動煤礦和工礦棚戶區改造工程,累計投入資金350多億元,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14.8萬套、1300萬平方米。截至2020年底,近12萬戶棚戶區居民喜遷新居,全市人均住房面積由不足15平方米增加到44.6平方米,市民居住條件大幅改善。二是城鄉融合先行區運行模式不斷完善。在內蒙古率先推行城鄉一體化改革,城鎮化率達95.2%。實施戶籍制度改革,農民變市民,在低保、醫保、養老、教育、就業、住房等領域逐年加大投入,實現了城鄉同等對待、同步發展。三是優教優醫普惠區社會效應不斷顯現。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市人民醫院、蒙中醫院晉級為三甲醫院,人民健康保障指標考核連續四年居全區首位。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逐年擴大,普惠性幼兒園比例達到93%,普通高中一本上線人數實現“五連增”,獲評自治區級產教融合示范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人民政府供稿)
編輯:Octopus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