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布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
11月19日,央行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總體來看,我國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綜合研判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邊際變化以及主要經濟體可能的貨幣政策調整,主動作出前瞻性安排,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保持穩固,金融市場平穩運行。
不過,目前,國內經濟恢復發展依然面臨一些階段性、結構性、周期性因素制約。結合市場關切,《報告》介紹了下一階段針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綠色低碳轉型以及發達經濟體政策轉向等的應對之策。
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
今年以來,隨著房地產市場融資政策不斷收緊,無論是交易量還是開發投資都轉入清淡。市場對于房地產金融政策的執行效果及如何維護住房消費者合法權益保持長期關注。
對此,《報告》明確指出,2021年三季度,全國房地產市場總體平穩。前三季度,70城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1.3%,兩年平均增長4.6%;銷售額同比增長16.6%,兩年平均增長10%。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7.2%,較上半年下降1個百分點。
同時,三季度房地產貸款增速較二季度有所下降。9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51.4萬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較6月末低1.9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37.4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增速較6月末低1.7個百分點;住房開發貸款余額為9.3萬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較6月末低3.3個百分點。
未來,房地產金融政策將何去何從?《報告》表示,下一階段,央行將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配合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應對發達經濟體“轉向”
近期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開始調整。美聯儲11月議息會議決定于當月開始縮減購債,市場預計可能于2022年年中結束購債。對此,《報告》表示,我國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設計,將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外部沖擊。
具體來看,目前央行已推出四項應對措施:一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021年6月,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二是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覆蓋面。三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7月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四是推動境內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轉換工作有序進行,引導金融機構提前做好轉換工作,避免LIBOR退出導致金融市場參考基準變化與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形成共振帶來的風險。
《報告》表示,下一步要繼續綜合施策,積極穩妥應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根據國內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加強預期管理,完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主體堅持“風險中性”理念;不斷深化金融雙向開放,增強境內人民幣資產吸引力。
2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展望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做好跨周期調節,同時按照國常會部署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
貨幣政策方面,《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以我為主,穩字當頭,把握好政策力度和節奏,處理好經濟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關系,做好跨周期調節,維護經濟大局總體平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流動性方面,《報告》表示,將繼續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報告》指出,要落實好碳減排支持工具,設立2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此外,央行強調,將配合有關部門統籌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基礎上,合理滿足煤電企業應急保供發電融資需求。創新運用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碳中和債券等產品,發揮金融對能源安全保供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支持作用。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