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和檢查無法遏止高耗能產業投資沖動
最近還有這樣幾則新聞值得關注,一是中央八部委將開展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專項大檢查;二是我國一季度新增利潤排名前四的都是高耗能企業;三是高能耗行業信貸增長迅猛。
現在,高耗能企業又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因為賺錢能力超強,銀行貸款和各類資本蜂擁而入。
進入2007年以來,高耗能行業又開始在一些地區盲目擴張,一些地方政府還違反產業政策規定,出臺了一些鼓勵高耗能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把高耗能產業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致使今年一季度大多數高耗能產品的產量增長幅度都在20%以上;某些高耗能行業投資增長幅度居高不下,給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增加了困難。在這種背景下,廢止高耗能產業優惠政策來遏止暴利帶來的投資沖動能否見效,將考驗決策者的決心和智慧。
要想對高耗能行業進行有效調控,首先要管住的不是企業,也不是投資,而是我們的干部。
現在,高能耗企業之所以在國內有這么大的市場,是因為很多地方政府不僅不執行調控政策,反而把別處的調控當作自己的機會,出臺鼓勵性優惠措施吸引高能耗企業落戶。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事實,落后地區需要尋求支柱產業也應理解。可是,這些因素,同科學發展觀相比,同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降低能耗20%的目標相比,還是第二位的事情。所以,要實現高能耗行業的有效調控,先要對干部的政績觀進行“調控”,不管是什么地方,都不能再以GDP為核心考核干部政績,都要把執行科學發展觀放在GDP的前面。做不到這一點,調控就一定會被架空。
管住了干部,接下來就要管住投資。現在,我國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流動性過剩。通俗地說,就是閑錢太多。而閑錢的流動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逐利,在高耗能行業贏利迅速增長的情況下,以銀行貸款為代表的各路資本向這些行業集中,是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據統計,截至今年2月末,煉鋼行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09.5%,建材行業同比增長53 .5%,水泥行業同比增長58.6%,漲幅驚人。
而就在這個貸款迅速增長的過程中,信貸風險也在迅速放大。一方面,這些行業都是國家重點調控對象,有很大的政策風險;另一方面,這些行業的成本和價格都存在周期性波動,企業很難控制自身的贏利狀況。可見,給高能耗企業大量貸款絕對不是一個高枕無憂的選擇。如何讓銀行重視高能耗行業高利潤背后的高風險,對于金融監管部門而言,是一個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管住高能耗行業的外部環境之后,就要設法壓縮這些行業不合理的利潤空間,降低投資這些行業的投機色彩。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分析,高能耗行業的高利潤,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我國能源資源的低價格基礎之上的。但是,要改變這個狀況,又不能簡單地提高能源資源價格。因為這樣做等于是某些行業生病,全國人民吃藥,特別是目前CPI一直處在3%的臨界水平,如果貿然調整能源價格,會讓宏觀經濟發生一系列多米諾骨牌式的連鎖反應。怎樣才能對高能耗行業的利潤空間實現“精確打擊”呢?這就要求我們加快修訂《節約能源法》,讓我們對高能耗企業實行梯級能源價格和懲罰性能源價格變得有法可依。
近年來,我們幾乎每年都會對高耗能行業進行不同規模的清理整治,可是,這種自上而下的努力時常被巨大的利益架在半空。現在,如何保證這次通知和檢查能夠點到痛處,一定要有一些異乎尋常的決心和智慧才行。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