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奕:砂石業未來走勢和企業應重視的若干問題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用量最大的材料,一方面,砂石骨料行業要肩負起行業數字化升級、產業鏈延伸,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等新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要充分認識當前產業發展痛點和瓶頸,認認真真、踏踏實實,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圍繞砂石骨料4.0+融合發展理念,共同為國家“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貢獻行業力量。
部分地區砂石價格高位運行
上世紀80年代河砂僅2元至3元/噸,2000年為10元/噸左右,2010年在15元/噸左右。從2018年開始砂子價格快速上漲,部分地區漲幅近1000%。近年來,部分地區砂石短缺,砂石熱度居高不下,價格高位運行,引起各大媒體和相關領域的高度關注。為了保障供給,不少地區大量投放礦權。這些采礦權釋放產能后,會緩解緊缺狀況,平抑價格。
砂石成本上升的合理原因
近年來采礦權價格上升;現代化生產線建設投資增加;增加收塵、廢水處理等環保設施投資;新型清潔能源運輸的投資;礦山綠化、生態恢復等投資。由于環保等要求越來越嚴格,砂石生產成本比早期要高。
全國分區域砂石產量和企業規模
2020年,機制砂石總產量為190億噸左右,砂石礦山1.7萬多座。年產500萬噸以上的大型企業約占2%;100萬至500萬噸的中型企業約占40%;100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約占58%。
區域產量分布:華東約61億噸,中南約49億噸,西南約35億噸,華北約17億噸,西北約15億噸,東北約8億噸。
多家相關企業進入砂石行業
2017年至2019年,全國關閉砂石礦山近3萬家,到2020年全國石礦企業約1.7萬家。由于砂石緊缺、價格上漲,近年來,國家多部門多次發布文件,推動機制砂石產業發展,使得建材、水利、水電、冶金、工程建設、城建城投集團等相關央企、國企發展砂石骨料業務更加順利,企業高價競得開采權,投入巨額資金布局砂石骨料項目。
近期華潤水泥、中聯水泥、南方水泥取得多座礦山采礦權。華潤水泥一個月內先后取得兩座建筑用花巖崗礦采礦權,出資近50億元。華新水泥、西南水泥、堯柏水泥、錦榮水泥、媧石水泥等多家水泥企業也瞄準了砂石礦山。
2021年1至5月,國內各大水泥企業布局砂石骨料板塊,在建/擬建砂石骨料線共計74條,合計約3.69億噸產能。其中廣西15條,貴州11條,河南5條,湖北3條,湖南6條,江西2條,遼寧1條,山東3條,山西2條,陜西2條,四川5條,云南5條,浙江1條,重慶5條,安徽4條,甘肅4條,廣東1條。
局部地區將出現產能過剩
從目前情況來看,局部地區砂石產能過剩苗頭已經出現,會出現供過于求,局部地區砂石價格將會快速下降。近幾年,砂石行業將出現進一步整合的趨勢。未來將出現采礦權價格上升、砂石價格下降相互疊加的趨勢,致使部分企業競爭力不足,退出市場。最終,高品質、合理成本的機制砂石的推廣和應用將會迎來更多新的機會,優質企業將脫穎而出。
砂石產品的流向規律
砂石產品的流向:從資源多的地區流向資源少的地區;由經濟不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目前砂石區域供需不平衡,其原因是,經濟不發達地區,石礦資源多,砂石用量小;經濟發達的地區,石礦資源少,砂石用量大。制約砂石長距離流動的因素是運輸成本過高。
砂石產業的集中度與其他礦業不同
一般情況下,重量輕、價值高、運輸半徑大的產品,產業集中度越高越有優勢。但不同重量/價格比(新概念)的產品,集中度高低不同。砂石是極特殊的產品,產業集中度也有其特性。長久以來,砂石一直被稱為地材。地是人類生長活動所在地;材是一切原料或資料。因此,砂石——地方產的材料,就地取材最經濟。
砂石是重量大、價值低、運輸半徑很小的產品,其應用也比較分散。砂石產業的集中度不能過高,集中度越高,劣勢越明顯。長距離運輸:物流成本過高,增加碳排放量(燃油車輛);增加道路占有率,重載車輛縮短道路使用壽命;任何區域都沒有巨量的石礦可供開采。單純用水泥產業的集中度,來衡量砂石產業的集中度,是不科學的。如果水泥產業的集中度是70%,砂石產業的集中度要低很多,才較為合理。就好比一座城市不能只建一家菜市場的道理,一座城市不可能只建設一家石礦企業。
充分認識砂石產業的復雜性
新進入的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做砂石骨料的復雜性:巖石有地質特性,不同的區域,巖石特性不同,母巖的物理、化學性能是多樣性的。什么樣的巖石適合做砂石骨料?做出來的砂石骨料性能怎樣?用不同的巖石制備砂石骨料,其破碎篩分方式也不同;不同巖石制備的砂石骨料,適用于什么樣的混凝土……影響因素很多。
做好機制砂石須考慮四個層面
科學層面:機制砂石是大型工業化的產品,是跨領域、跨學科、長鏈條的產業。
哲學層面:砂石重量大、價值低,利潤絕對值小,要用“量變到質變”,才能盈利。
文化層面:砂石是小區域化產品,不同區域,文化不同,運營方式不同。
意識形態:不同的人士,對砂石產業的認知不同,決定了是否支持發展砂石產業。
未來企業要由產品銷售轉為深度服務
裝備廠家定制裝備銷售給砂石企業,裝備廠家認為好用,砂石企業認為不好用,因為是定制產品,沒有統一評判標準。砂石廠家生產機制砂石銷售給混凝土或施工企業,砂石廠家認為好用,混凝土或施工企業認為不好用,因為不同的機制砂石,使用方法不同,應用領域不同,評判標準不同。
未來企業要提升的核心是深度服務——為用戶創造價值。以前是賣產品(裝備/機制砂石),以后要轉為深度服務,讓用戶會使用產品,用好產品,讓用戶做好產品——為用戶創造價值。需求供需雙方首先要談的是供方的產品(裝備/機制砂石)是否適合需方;其次是使用方會不會用,能不能用好。所以,未來企業銷售產品的核心是深度服務,是對所銷售產品的服務。未來企業的競爭力,更多要轉向以產品為載體向下延伸的服務。
企業要從單一走向系統
裝備企業不要只制造裝備,要研究機制砂石的生產。砂石企業也不要只生產機制砂石,要研究機制砂石的應用。砂石和裝備企業,要研究從單一做裝備、制砂、制石,擴展到從礦石到加工,再到機制砂石的應用等一系列問題。只有成為下游產品的專家,才能做好上游產品。
企業擴張、新建生產線要謹慎
砂石企業擴張、新建石礦要謹慎,裝備企業擴建、新上加工設備也要謹慎。當前砂石骨料、破碎裝備高價位運行。企業擴張、新建生產線投資收益率按現行價位計算,現在對,將來不對。未來砂石、破碎裝備的價格是下降趨勢,投資收益比現在計算的要小,投資回收期也比現在計算的要長。
國企、央企、民企進軍砂石各有優劣
央企、國企做砂石,資金、資源優勢明顯,融資利率較低;劣勢是行業經驗不足,效率較低。民企做砂石的優勢是經營效率高,技術優勢明顯;劣勢是融資利率較高,市場資源不足。當前這兩個角色并存于砂石行業。
石礦企業的經營已發生深刻變化
以前是河道采砂,運輸到工地,有需求就行。沒有人過多關注,區域競爭有限,企業容易生存。現在是獲得石礦,建設生產線,有資金就行。當前,產品漲價、缺貨,供不應求,有砂石就能盈利。未來,僅擁有石礦資源、生產線、合格的產品等“硬件”是不能保證盈利的,還要有礦石品位、地理位置、市場容量、產品質量和綜合生產成本等重要的影響因素。未來競爭的關鍵是依靠優秀的運營能力。
不少石礦企業帶有“硬傷”和“軟傷”
近年來進入砂石領域的企業來自不同行業,對石礦的開采和機制砂石的加工認知不同,導致其套用其他礦業的理念、標準和經驗來設計和建設石礦。從全國已建成或正在建設的石礦來看,不少石礦帶有明顯的“硬傷”和不明顯的“軟傷”。這些“硬傷”在身體強壯——砂石價格高位運行時,不會發作,但在砂石產品降價時就會顯現。這些“軟硬傷”在嚴峻的生存環境下——砂石產能過剩時,關系到石礦企業的生死存亡。
機制砂石礦山與水泥、冶金、煤炭礦山生產經營的區別
水泥開采礦山是單一的石灰石材質,生產的核心是“兩磨一燒”,礦山鑿巖、爆破、破碎等粉化率越高越好,皮帶機輸送多為細碎物料。機制砂石開采的礦山有多種,生產的核心是“精破細篩”,礦山鑿巖、爆破、破碎等粉化率越低越好,涉及到破碎、篩分、粒形、級配、石粉含量、均化率,等等,皮帶機輸送多為大塊物料。
冶金等行業的礦山開采和破碎、篩分等,與砂石礦山的開采、破碎和篩分等也有本質區別。套用水泥、冶金、煤炭等行業的破碎篩分生產線和經驗、模式等來做砂石骨料,未來會出現問題。
水電、公路、鐵路砂石生產線的區別
水電工程施工的是點性工程,一個項目由一條或多條砂石生產線供應,工程建成后生產線拆除不再使用。公路、鐵路是線性工程,砂石隨工程施工的延伸不斷就近供應,不斷更換供應商。城市建設工程是面性工程,由城市附近的多家砂石企業供應,相對比較穩定。供應不同的工程,砂石生產線的建設和運營方式不同。運用水利、水電和公路、鐵路砂石的生產、供應模式和經驗,來做城市建設用砂石會出現問題。
裝備企業過度競爭初現
近年來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砂石需求量增加,各地新建生產線增加,破碎篩分裝備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企業,沒有從裝備產品質量、創新、用戶服務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市場占有率,把價格競爭作為主要的競爭手段,嚴重影響到破碎篩分裝備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伴隨著價格戰,風險不斷積累,利潤支撐不足,售后服務不能保障,陷入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最終會導致用戶得不到好的產品,也得不到高質量的服務。
過度競爭的結果是“沒有贏家”
短期裝備的低價銷售,形成的系統性風險或債務危機,需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去消化,已有企業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裝備企業和代理商,應將產品質量和服務做到極致,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在保證合理利潤空間的同時,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產品和優質服務。
智慧礦山建設須培養新型“數字人才”
智慧礦山建設是未來礦山發展的必然方向,智能化是礦山企業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化生產方式轉變的主要途徑,可提升礦山生產效率,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智慧礦山的系統架構、基礎網絡、云數據中心、集成基礎類系統、礦山平臺和“一礦一圖”智慧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等信息系統通用技術都需要新一代“數字人才”。行業高校和企業培訓機構,要注重課程調整設置,增加開放實驗教學,加大虛擬仿真技術使用,強化前沿科技學習,改善人才成長生態,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為礦山綠色發展、智慧化建設、智能化改造等作貢獻。
未來石礦競爭加劇
相關行業和企業進入:近年來水泥、水電企業,道路、橋梁施工等多家企業陸續進入砂石產業,進行布局;多個省市自然資源部門、城建、城投等組建實體對當地資源進行整合,合作建設大型石礦,對原有砂石礦山企業形成明顯的競爭態勢。
冶金、煤炭行業和企業進入: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冶金、煤炭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高,企業發展受限。鐵礦、鉬礦、釩鈦鋼等冶金企業的尾礦、廢石生產砂石骨料,沒有資源費,還可減少堆場和尾礦庫的費用,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冶金、煤炭企業有超大型礦山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優勢,部分企業將轉型進入石礦產業。這是砂石領域新增加的競爭因素。
未來石礦裝備競爭加劇
相關裝備企業進入:早期進入砂石鏟、運、挖、破碎、篩分裝備的有中聯重科、徐工、柳工、美卓、克林曼、斗山等大型企業,近年來北方重工、三一、臨工、山河智能等企業陸續進入。這些大型企業有大型裝備和生產線建設的優勢,將快速進入石礦裝備和生產線建設領域。
煤炭、冶金行業的裝備企業進入:由于“雙碳”目標的約束,煤炭用量減少,煤炭裝備使用量快速下降,煤炭、冶金裝備企業將轉型進入砂石裝備和石礦生產線的建設。煤炭、冶金裝備企業的體量遠超石礦裝備企業,且有大型裝備和生產線建設的優勢,將快速進入石礦裝備和生產線建設領域。
砂石和裝備產業的格局變化很快
當前,各種資金、理念、模式等大規模進入砂石和裝備產業,砂石和裝備產業的格局變化非常迅速,比以前人們熟悉的磚瓦、水泥、玻璃、陶瓷行業和冶金、煤炭等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工業化進程要快很多,不能用以前其他產業的發展周期來判斷砂石和裝備產業的發展周期。
裝備和砂石企業陸續上市
目前,已有兩家砂石裝備企業上市。企業上市可以實現股權增值,融資能力增強,增加知名度,吸引高端優秀人才等,帶來發展后勁。長遠來看,上市是把雙刃劍,利用好資本市場,可以快速成長,實現戰略目標;利用不好,可能得不償失。砂石和裝備企業上市經驗較少,要高度注意風險。
建筑固廢再生利用
建筑固廢再生利用,國家鼓勵政策陸續出臺。固廢再生利用,減少環境污染,節約原生資源,是今后的發展趨勢。但再生產品的入口和出口,需要進一步暢通。在固廢再生利用企業中,各省市城建單位可以直接消納,具有很大優勢。
傳播砂石正能量
新形勢下,要深刻認識加強砂石傳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好砂石故事,傳播好砂石聲音,真實、立體、全面展示綠色、生態發展的砂石行業,賦予砂石行業新的發展動能,全力助推砂石與裝備行業的綠色高質量、健康有序發展。這是砂石行業和企業的重要任務和使命擔當。
編輯:周程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