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院總承包重慶拉法基二線擴建工程建設巡禮
由天津院總承包的重慶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二線2500t/d擴建工程,在全院上下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及參與人員的艱苦努力、團結協作下,歷經重重困難,克服對“中國模式”建設水泥廠理解的不同以及重慶特有的高切坡的處理、降噪方案的研究、地質情況復雜、滑坡的處理、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等因素,最終完成了總承包合同規定的全部內容,并榮獲“建材行業第四次優秀工程總承包項目”一等獎。2007年4月13日拉法基與天津院簽署了最終驗收證書(FAC),至此結束了為期一年的質保期,整個工程正式宣告竣工。該工程的竣工,標志著天津院按國際慣例總承包的交鑰匙工程已步入新的階段,為天津院總承包板塊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重慶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二線擴建工程是天津院與拉法基首次合作的工程總承包建設項目。建設合同簽訂于2004年1月8日,該合同采用交鑰匙建設模式(EPC),全線主機設備均采用國產設備,總建設工期16個月。工程范圍包括:新建一條2500t/d水泥生產線及操作生產線必須的公用工程,還需考慮新建的石膏破碎、石灰石二破、水泥散裝等系統新老線共用及廠區噪聲防治、環境保護等問題;同時合同中涉及施工許可證的辦理、環保、消防、工程檔案、防雷等分項及最終項目的政府驗收等環節。
項目于2004年3月29日舉行開工儀式,并開始組織施工隊伍進行20多萬方米的場平及高邊坡處理工作。2004年6月16日土建正式開工。2004年9月28日預熱器塔架開始安裝,標志著安裝工作的開始。2005年5月10日第一臺水泥磨投料。2005年5月30日燒成系統點火,2005年6月8日燒成系統投料。2005年10月完成系統性能考核,2006年2月完成系統可靠性考核。2006年8月10日通過重慶市政府竣工驗收。2006年2月21日通過拉法基預驗收(PAC)。
由于本工程業主的特殊性,工程自開工建設以來得到了業內各界人士及地方政府的多方關注。合同簽訂之初天津院就將其列為重點項目,設計過程貫徹“持續創新的技術,不斷優化的設計,全方位優質的服務”的主導原則,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在充分汲取幾十年新型干法生產線設計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今國際先進生產控制理念,進行了優化改進。與同期建設項目相比,其據有以下特點:
一、實行臺段布置,功能分區清晰
由于建設場地地形起伏較大,隸屬山坡地形,地表覆蓋層較淺,部分地表已顯露巖石,場地標高在410m~470m之間。整個場地情況較復雜,且地下水主要為上層滯水和基巖裂隙水,無統一自由水位線,呈零星分布,對工程的土建施工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總圖方案上根據生產功能性需求,結合現有地形條件,由高到低將生產線劃分為原料堆存區、原料均化區、熟料生產、水泥制成及成品發運四個區域。因廠址東側緊靠山體,且地下構造復雜,為保證工廠不受山洪的沖擊,降低由雨水滲透帶來的地質災害,生產線東側設置防洪溝與廠區排澇系統匯通,形成密集的防洪網絡,保證了工廠安全正常生產。
場區交通在滿足原材料運輸及檢修、消防要求和廠區各區域的聯系的前提下,新建道路設計成環形,并將廠區不同標高的各區域連接起來,與廠區原有道路相會貫通。大宗原料和成品的運輸不穿越主生產區,做到了貨運與人行的分流,避免相互間的干擾。
進行廠區布置的同時,結合業主重視自然環境保護的特點,在總圖規劃過程中,充分利用發揮生態綠化功能性,利用生產線的空隙及廠區周邊山體的荒地進行全面綠化覆蓋,鋪設草坪、種植樹木,改觀廠區環境的同時,有效保護了山體及廠區高切坡土壤,使廠區綠化面積達到23%。
二、重視環境保護,實現清潔生產
由于業主的環境保護意識非常強,其要求高于現行國家標準,所以在本項目設計中天津院將環境保護作為重中之重。設計過程嚴格貫徹環保與生產線“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三同時”建設原則,防止了環境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
為有效控制粉塵排放量,工藝設計上盡量減少排塵點,對于粉狀物料采用螺旋輸送機、斜槽等密閉式輸送設備,對于膠帶輸送機輸送的物料盡量降低物料落差以減少揚塵。窯尾采用高效大布袋收塵器進行治理,收塵效率達99.9%,粉塵排放濃度低于30mg/Nm3。生產流程上每個揚塵點均設置了高效收塵設備,粉塵排放濃度低于30mg/Nm3,從而有效地控制了粉塵排放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為了降低廢氣中有害氣體SO2及NOX的含量,生產線選用天津院最新研發的新型的五級預熱系統和低NOX燃燒器,嚴格控制窯內燃燒區和預分解爐的溫度,降低了有害氣體的排放。同時在主要排氣口均安裝了粉塵和廢氣自動監控系統,并與生產線的中央控制系統相連接,達到了對排放物的實時監控。
工業噪音被現代環保機構稱為“看不見的污染源”,降噪對水泥生產行業來說還是一個難題,目前在國際上行業中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也并不多。為此,天津院將其作為一個新的課題做了大量調查研究工作。項目前期分別聘請了兩家獨立的專業公司對重慶廠一線的噪音作了詳細的比較分析。至此,天津院利用該依據,結合生產工藝特點,采用噪音源集中布置、建筑隔絕噪聲源、增加消音設備、廣泛使用隔音材料、基礎增加緩沖材料等方式,有效地將噪音降低到最低程度。通過這些措施的處理,二線噪聲指標基本上達到了國家Ⅱ類噪音標準(白天<60dB, 晚上<50dB)。
投產后,經重慶市環境監測總站對該線竣工環保驗收檢測結果表明,該線粉塵、噪聲、水處理三項指標均達到國家標準。其中,84.5%排入大氣的廢氣粉塵濃度低于10mg/Nm3。與國內同期、同規模水泥生產線相比,重慶拉法基水泥廠的粉塵污染治理處在全國同行業之首,是第一條環保三項指標全部達標的生產線。
三、自動化程度高,生產安全可靠
在計算機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自動化控制已成為現代化生產的必由手段,功能分析則是自動化生產實現的基礎。本生產線在結合天津院以往設計經驗的同時,融入了國際上先進的安全管理、編碼系統等方面的先進理念。這些功能全部應用到計算機自動控制程序中,避免了由于人為操作失誤造成的損失,有效地保證了系統的穩定安全運行。
在全廠輸送設備及回轉下料器等設備均設置了零速探測開關,探測開關作為生產線管理者的眼睛,信號通過線路直接送至DCS系統,一旦輸送設備出現故障,計算機迅速指出故障點,保證了整條生產線的安全運轉,為生產設備盡快恢復正常運行、提高生產運行效率創造了條件。
同時,在電氣設計上也納入了安全生產的理念。全廠的380V用電設備均配置VCS可視斷路開關,并編制了掛鎖及開鎖程序,用以保證所有現場操作人員可以在安全的條件下工作,避免了在檢修及維護設備時人身傷亡事故的發生,將操作過程中的人身傷亡風險降到了最低限度。
四、各項指標優良,嚴格兌現承諾
從合同中規定的各項保證指標看,本工程是一個基于中國技術和裝備最高標準的工程。從建設工期看,自項目開始計時至12個月建成并開始調試,其中還包含設計時間,這在國內項目建設也是屬于先進水平。從性能考核指標看,在國產化的2500t/d生產線上,合同規定的性能指標都是目前國內的領先水平。可靠性考核指標在國內的建設項目中一般都不涉及,且國內一般項目的達產指標相對靈活,本項目考核指標之高在世界上也屬先進水平。環保考核指標更是嚴格執行中國標準。
因此從合同的內容到形式無不體現出拉法基的高標準、嚴要求,對于天津院來講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項目。但通過天津院精心的設計+優良的設備+項目實施過程中的有效控制,合同規定的性能考核和可靠性考核指標全部滿足合同要求。其中燒成系統熱耗740kCal/kgCl,回轉窯、生料磨、兩臺水泥磨30天可靠性考核的運轉率都在97.5%以上,取得非常好的結果。工程建成后,工廠運行良好,生產線及設備運行良好,得到業主的高度評價。
五、加強項目管理,滿足合同要求
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天津院的質量方針,靈活運用現行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采用國際上通行的“目標管理、過程控制”原理,從人員素質、工程材料、施工技術、管理制度四個質量問題產生的源頭入手,將總體質量目標層層分解,每一步工作都設定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點,極大地降低了質量事故的發生率,為水泥建設行業的工程管理開辟了一條質量創優新路。
項目資金的有效利用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充分有效利用有限資金,按照國際管理模式建設一條生產水平先進、自動化水平高的生產線成為了本項目最關注的焦點。在項目開工前期,結合以往項目經驗,在尊重實際、實事求是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分析論證編制了《費用控制目標與分解計劃》,為整個項目的費用控制設立了科學的總體工作規劃。通過設計和施工兩大階段的分階段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
進度控制上,在執行過程中天津院充分利用Project軟件作為基礎平臺,將進度計劃編制、施工進度跟蹤、糾正等環節分層次進行操作,對現場施工所有工序都進行了量化,通過S曲線準確地反映出當前該項的實際進度情況,為項目決策提供了精確的控制依據。
安全管理是拉法基對全球所有分支企業突出強調的主題。本項目合同中,業主明確要求在建設過程中完全依照拉法基的內部安全管理標準執行。該標準類似于歐洲發達國家的相關安全標準,其對安全措施要求遠遠高于我國現行標準。項目部本著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結合拉法基安全管理模式,通過健全現場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管理人員及費用投入、增強施工隊伍的安全意識及倡導文明施工等強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通過不懈的努力,本項目自開工到項目順利竣工,圓滿完成了先前預定的“死亡人數為零,重傷人數為零,造成第三方人員傷亡為零”安全管理目標,得到了業主及當地有關政府部門的一致贊揚。
由于本項目承包商的卓越努力,并且項目的結果超出了拉法基的預期效果,因此拉法基集團不僅支付了100%的合同款,而且對天津院給予了的補償和獎勵,呈現出拉法基集團對本項目的高度認可。同時,拉法基和天津院通過在重慶項目上的合作,雙方加強了了解和互信,在重慶拉法基二線項目尚未結束之時,雙方又簽訂了都江堰二線擴建工程的合同,并為進一步加強全面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作為拉法基集團“以中國的建設模式、以中國的工程標準、使用中國國產主機設備”建設的第一條水泥生產線,重慶拉法基二線擴建工程自2004年1月合同簽訂到2005年11月舉行隆重竣工儀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總承包方,天津院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高端品質、繼承創新、誠信服務、發展共贏”的方針,奉行“目標管理、過程控制、精益求精”管理理念,嚴格執行相關的國家標準,在每個環節把好質量關,通過全院職工的共同的努力以及幾代水泥技術人員的技術積淀和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協作,造就了一條生產技術先進、三項環保驗收指標合格、質量事故為零、重大安全事故數為零的水泥生產項目,取得了雙方滿意、行業認可的成果。
重慶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二線擴建工程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項目,是我國水泥行業與世界最大水泥制造商按“中國模式”合作的首次嘗試,也是拉法基集團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效益的一個新的跨越;是天津院向世界推出成熟可靠、低成本水泥廠的一個嘗試,也是天津院在國際水泥行業上叫響“水泥生產線——中國造”口號的一個新的契機。拉法基集團對天津院總承包的重慶拉法基項目以及“中國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種模式是成功的,將繼續在全世界推廣。本項目的成功不僅對拉法基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水泥行業都具有參考意義。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