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價格”將影響全球煤炭市場
中國首個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建設已獲國務院批準。組建方希望,這個交易中心可以吸引大量國內外煤炭生產、消費企業和貿易商進入中心進行交易,并定期向國內、國際市場發布市場和價格信息,以促進國際煤炭市場“中國價格”的出現。
交易中心的發起人和項目建設主體單位--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總經理張根虎指出,隨著煤炭交易中心的重組,可以逐步實現由省內到全國,逐步到國際的煤炭市場交易,國內外煤炭市場將有望實現“無縫接軌”,這對形成國際煤炭市場的“中國價格”具有重大意義。
此前,中國煤炭產量最大的省份山西于1993年組建了區域性的太原煤炭交易市場,2006年煤炭交易量達到2.15億噸,成為中國交易量最大的煤炭市場。
“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將在現有太原煤炭交易市場的基礎上改組重建,由改制重組后的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以股份制形式,聯合省內外煤焦生產企業、消費企業,并與鐵路、港口進行橫向聯合重組,改制重組為煤、電、路、港多元參股的現代大型物流企業。
太原煤炭交易市場總經理歐陽業新表示,交易中心建成后,將以3級物流配送體系為支撐,依托強大的現代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吸引煤炭生產、消費和運輸等相關企業進入市場交易,為其提供價格公開、過程公開,陽光透明的電子交易條件。交易中心的初期目標是,實現年交易量5億噸左右。”
目前,中國年出口煤炭8000萬噸左右,位居世界第3位;焦炭出口占世界總貿易量的57%,是唯一在世界能源貿易中占主導地位的資源,也是唯一可能具有國際話語權的能源產品。但長期以來,中國煤炭和焦炭等能源產品,卻一直沒有形成“中國價格”。
1990年,中國煤炭年進口量不過200萬噸,2000年也僅有212萬噸,而2006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3500萬噸。隨著煤炭進口的增加,中國已經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國內煤炭市場的價格越來越受到國際煤炭價格的影響。
山西省社科院能源所研究員王宏英認為,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煤炭融入國際市場的進度正在加速,國家級煤炭交易中心的建立,將有利于形成中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增加中國煤炭在國際市場中的話語權。
中國煤炭生產行業集中度較低,居國內煤炭產量前4位的企業合計生產原煤3.13億噸,僅占全國煤炭產量的17.34%,大量中小型煤炭生產企業無序競爭,嚴重惡化了市場環境。重組國家級的煤炭交易中心,將有利于煤炭市場規范有序市場秩序的形成。
另外,中國煤炭市場具有“分散生產、集中消費”特征,煤炭供給方有2萬多家企業,消費方則主要是電力、鋼鐵、建材、化工四大行業。建立全國統一的煤炭交易市場,可為交易各方搭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易平臺,創造平等交易的市場環境。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jjz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