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水泥工業經濟運行分析
2006年,原燃料在價格上都有所增長,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受固定資產投資拉動,水泥工業繼續保持了高速的發展,水泥產量、銷售收入、利潤等各項經濟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都創下了歷史新高。
一、水泥工業運行基本概況
1. 水泥產量高速增長
由于市場回暖,需求旺盛,2006年水泥產量得到了高速增長。預計全年水泥產量將達到12.4億噸,增速達到17%左右,僅次于“十五”期間產量增長最高的2003年。
其中,華東地區水泥產量占全國的42%,中南地區占24%,兩區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二。山東今年產量將超過1.6億噸,江蘇、浙江也將跨進1億噸水泥產量的行列,增長較快的省區有吉林、安徽、內蒙古等,增速在37%以上,今年的產量大幅增長的原因 —— 中西部地區產量迅速增長是一個重要因素。
2.資產總額穩步增長
全國水泥資產總額達4,411.68億元,較去年增長11%,在不同規模的企業中,小型企業增長較快,22.45%,占全國比重的38.20%;在不同經濟類型的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最快,增長19.03%,資產總額達1,398.25億元,占全國的31.69%,名列第1位;其次為私營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占全國的22.97%;外資企業占全國資產總額的13.06%。
三、2007年水泥工業發展趨勢預測
1. 市場需求分析
一批管理有素的立窯企業在低能耗、高環保的改造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07年立窯水泥產量將繼續過半,立窯新技術的推廣也會給水泥工業的節能降耗帶來斐然的成效。由國家支持、試點的水泥節能改造項目、發展循環經濟項目,2007年進一步得到實施。節能、環保的效果將逐漸體現在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改善。
據有關部門預測,“十一五”期間,我國GDP將以9.5%~10.0%的速度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幅度也將有小幅回落。經濟發展的速度繼續處于高位階段,但走勢平穩趨緩,對水泥仍將有較高的需求但總體增幅可能下降。區域化和城鎮化是未來5年中國的重要發展方向和目標,將成為促進水泥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2006年第四季度,水泥市場升溫,華東、華南地區對水泥需求量大幅提高,估計會給2007年的產量帶來一定的影響,產量有可能持續走高。
目前尚有一部分在建的生產線陸續建成投產,2006年新建的新型干法生產能力會在2007年得到發揮,市場將得到進一步調節。目前,各省市區經濟發展的區域特性明顯不同。東南沿海一些發達省份今年已出現固定資產投資回落,而北部、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省區固定資產投資卻保持在30%以上、甚至40%以上的旺盛勢頭,如吉林、安徽、河南等省。國家的宏觀調控、固定資產投資的變動、外部資源環境等,這些都會給2007年的水泥市場形勢帶來變數。
2. 結構將進一步優化
現在不少地區已經禁止在重要的工程項目中使用立窯水泥,在市場上新型干法水泥和立窯水泥也逐漸拉開了價位。通過政府引導、行政法規和市場的共同作用,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將進一步加大。隨著2006年又一批新項目建成投產和部分省市一些立窯被淘汰出局,并購重組步伐的加快和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將會繼續加強,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和地域結構都將不同程度地被提升。在目前這樣的形勢下,大型水泥企業會以聯合重組的方式,把企業做大做強,淘汰落后工藝。
3. 繼續走循環經濟道路
“十一五”期間,水泥行業推進循環經濟建設的重點是提高資源和能源的綜合利用水平,充分利用工業廢棄物為原料。利用工業廢渣廢料生產水泥,達到環保和降低生產成本的雙重效果,已被許多的水泥企業所采納,2007年這種勢頭會繼續加強。近兩年一大批水泥企業進行了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改造,這些項目將在2007年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四、水泥工業發展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1. 結構調整的工作任務還很艱巨
立窯等落后工藝的產量還占一半,企業規模小、數量多、較分散、產業集中度低的狀況還需要得到根本的扭轉。多數立窯企業浪費能源、資源以及環境污染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2. 水泥利潤的地區性虧損要得到扭轉
長期性的地區虧損有的是結構問題,如結構調整不合理、落后工藝較多。還有的是管理問題、市場問題,或其他問題。目前4個虧損省份虧損額近3億元,如果這幾個省利潤可以扭轉,全國水泥工業的利潤總額將會有更大的增長。
3. 水泥企業要繼續加強水泥工業的環保和節能
加大治理粉塵等污染的力度,深入開展節能降耗、利用工業廢渣進行生產以降低生產成本,不斷降低噸水泥的綜合能耗,有益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中國水泥盡快的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
4. 加強水泥出口的管理
特別是要加強水泥熟料出口的管理力度,維護水泥出口的市場秩序。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