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賈華平:NOx超低排放之路 應該如何走?

中國水泥網信息中心 · 2021-07-20 16:09 留言

6月30日,由中國水泥網主辦的“第四屆中國水泥超潔凈排放技術交流大會”圓滿落幕。會上,中國水泥網高級顧問賈華平帶來《水泥窯秉持兩把火優勢 NOx超低排放之路應該如何走?》主題報告。

賈華平表示,今年,已有寧夏、浙江、河北、河南、海南、四川、山西等水泥大省及部分地區再次明確了自己的超低排放指標,有地區對氮氧化物的限值已嚴到50mg/Nm3以下。而NOx又是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最大難題。

對于當前的脫硝技術,賈華平指出,目前的脫硝技術還不成熟,包括SCR還都是過渡措施。理想的脫硝措施應該是無氨、無有毒催化劑,而SCR投資巨大、運行成本高、催化硫酸氫銨的生成危害除塵和發電系統等,由此,SCR不是脫硝的終極措施而是水泥窯脫硝的一項過渡技術。

報告全文:

隨著國家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斷加大, 特別是近年來治理霧霾的壓力,以及水泥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各地方政府對國家的環保政策給予了積極響應,相繼出臺了自己的特別排放值實施計劃,不但嚴格執行了國家的環保標準,而且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幾近苛刻的地方標準,陸續形成了超低排放概念。

2020年06月10日,生態環境部下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保”任務,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在國家層面第一次明確了對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要求。“意見”將“打好藍天保衛戰”上升到“打贏藍天保衛戰”,彰顯出環保政策的日趨嚴苛。

今年,已有寧夏、浙江、河北、河南、海南、四川、山西等水泥大省及部分地區,再次明確了自己的超低排放指標,部分地區的排放指標如下表所示,對氮氧化物的限值,有的已嚴到50mg/Nm3以下。

嚴格的要求,是以可達的技術和可及的投資為支撐的,否則只能是一句空話。就超低排放控制的三個指標“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來講,覆蓋所有企業的是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只是原燃材料含硫高或參與協同處置的部分企業問題。在粉塵治理上,超低排放已不存在技術難題,只是一個重視程度和環保投資問題;關于SO2的排放,水泥窯本身就是很好的脫硫工藝,總體上也不是難題,只要給予一定的投入,采用相應的脫硫措施,還是能夠實現的,無非也是一次性投資和運行成本問題。

水泥行業超低排放的最大難題是NOx,特別是含塵濃度與溫度窗口的平衡問題,這與行業特點有關,僅管在各關聯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成型了多種脫硝措施,但都依然不盡理想。

在很大的壓力面前,多數人不太冷靜,容易產生“寧肯花大錢也要一次到位、一勞永逸” 的“情緒性投資” ,但我只能遺憾的提醒大家:目前的脫硝技術還不成熟,包括SCR還都是過渡措施,做不到一勞永逸!

SCR不是脫硝的終極措施

僅管SCR是目前效率最高的脫硝措施,但我們必須清醒的意識到它還存在一系列問題:

(1)SCR不僅投資巨大,

(2)SCR不僅運行成本高,

(3)而且會催化硫酸氫銨的生成,危害除塵和發電系統,

(4)而且其脫硝催化劑已被國家列入嚴控的危廢,

(5)而且依然采用噴氨脫硝,氨逃逸的危害在所難免!

SCR依然不是水泥行業成熟的、理想的脫硝措施,理想的脫硝措施應該是:無氨、無有毒催化劑,SCR依然是水泥窯脫硝的一項過度技術。

信不信由你:南方某公司5000tpd線的SCR項目,在控制NOx排放80mg/Nm3的情況下,改造前的SNCR噴氨1500L/h左右,改造后SNCR降到了1000L/h左右,但SCR噴氨波動在400-600L/h之間,而且運行不太穩定。“SCR+SNCR”總的噴氨量幾乎沒有變化。

北方某公司5000tpd線的SCR項目,在控制NOx排放80mg/Nm3的情況下,改造前的SNCR與改造后SNCR+SCR對比:

氨水消耗量:由6kg/t熟料降到了4-5 kg/t熟料,

高溫風機電耗:增加了4kwh/t熟料左右,

余熱系統發電量:降低了1 kwh/t熟料左右。

這還只是早期的運行情況,隨著時間推移,脫硝效率會不會進一步降低?系統阻力會不會進一步增大?鍋爐清灰會不會越來越難?

所以說:SCR依然不是水泥行業成熟的、理想的脫硝措施,SCR依然是水泥窯脫硝的一項“過度” 技術,至少可以說:不成熟的SCR,是一項“過度” 技術。如果是“過度” 技術,在滿足當前環保要求的情況下,就不該不惜血本的往里砸錢。

特別是,面對水泥窯秉持的兩把火優勢,本身就是很好的脫硝工藝,與其他燃煤行業相比,單位耗煤產生的NOx要低得多!如此,殺個小雞,又何必花錢去買宰牛刀呢!

20210601河南生態環保廳公示了:河南省135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水泥企業!這些超低排放企業采用SCR脫硝者,—— 少之又少,可謂鳳毛麟角!

聽聽生態環境部的意見

那么,水泥行業的脫硝出路到底在哪里?我們眼前的路子應該怎么走?2021年04月30日,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吳險峰給出了一個中肯的指導意見:

吳險峰強調,要統籌考慮行業的發展水平、對環境質量的影響、技術的可達性、投資的可及性等,明確提出:不支持進一步“超超低”排放要求。超低排放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需要成熟的技術關聯,還要考慮除塵、脫硫,特別是與低碳生產的協同問題。(是的,這幾方面能不能關聯起來綜合治理,有可能降低投資和運行成本)

吳險峰指出,對于水泥行業而言,可以采取低氮燃燒器、加大分解爐還原區、分解爐分煤、分風的分級燃燒等工藝過程控制措施,減少氮氧化物產生,在末端增設高效脫硝裝置。(是的,大投資的高效措施應該往后放一放)

吳險峰忠告,要嚴格控制氨逃逸,杜絕為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過度噴氨。(是的,不能做狂按葫蘆放縱瓢的事情!)電力行業在脫硫、脫硝、除塵的開始時期,走過不少彎路,推倒重來、反復投資的案例不少,水泥行業要汲取這些教訓,“不允許把改造工程當成大規模的實驗田”。

那么,有沒有一種投資小、管理維護簡單、不存在氨逃逸,又不使用有毒催化劑的超低排放措施呢?技術在不斷進步,答案是明確的:有!

昆明理工大學的低溫燒成就是一種探索,但技術上還很不成熟;南京工業大學的稀土脫硝劑就是一種嘗試,只是運行成本尚高。

還有:智能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體,將顛覆、重構現有社會,受到了各國、各級政府、各個行業的高度重視,也是水泥行業不得不走的發展道路。

那么,這個“萬能的智能化” ,哪怕作為過渡技術,能否在NOx超低排放上有所貢獻呢?君不見,幾百萬的SNCR效果,已經被幾十萬的分級燃燒取代;有可能,動輒投資幾千萬的“SCR過渡” ,或被只需幾百萬的“智能化+過度”取而代之!

誰能使NOX超低排放投資可及?

對于5000t/d規模的水泥窯,NOx要達到50mg/Nm3以下的超低排放,目前采用SCR的投資在5000萬元左右,“智能化+”能不能將同等效果的投資降到幾百萬元呢?有這種可能嘛?有句廣告詞叫“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開國領袖毛澤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作為服務水泥行業多年的老朋友,西南某大型國有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就急水泥行業之所急,大膽的做了這方面的嘗試,結果不負眾望! 他們聯合中科院川儀院士工作站,通過對水泥窯系統深入研究分析后,采用智能化+SNCR,成功開發出水泥窯智能精準噴氨脫硝技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目前,水泥窯的SNCR空間上設在分解爐(和或C5出口),然而分解爐的溫度場不是均勻分布的、而且不是固定不變的。噴氨脫硝有一個溫度窗口,在窗口以外的噴氨不但是無效的,而且會造成氨逃逸、形成氨污染,這就是造成SNCR脫硝效率不高、氨逃逸較大的根本原因。因此,智能控制精準噴氨,就成為提高SNCR效率的有效措施。

其原理主要是:采用分層級安裝可獨立控制的噴槍組,利用智能實時優化控制系統對NOx的分布進行預測,對生產工況的變化實時跟隨,根據工況及時調整并分別控制氨水的噴射位置及噴射量,從而達到提高脫硝效率、減少氨水用量、降低氨逃逸的目的。

水泥窯智能精準噴氨脫硝系統,就是在合適的溫度窗口,針對性在最佳的位置、以最佳的噴量精準的噴入還原劑,在高效脫除NOx的同時也降低了還原劑消耗、減少了氨逃逸。

該公司以川儀院士工作站為依托,根據水泥窯分解爐、預熱器的工況特性,在水泥行業專家的協助下,建立了1:1熱態模型,利用仿真技術對分解爐及預熱器內部的壓力場、溫度場、料流場,以及O2、CO、CO2、NOx等的分布,通過云計算進行了詳細分析,建立了熱態追蹤云圖。

由此,可以根據云圖分析數據,賦予各噴槍 針對性、精準性在適合的位置以適合的量噴入還原劑(氨水、尿素溶液);以熱態模型參數為基礎開發的智能控制系統,能隨著爐窯工況的波動,及時預判、迅速響應,最終使NOx排放穩定控制在了100mg/Nm3以下,且在NOx同等排放值的前提下節約了30%以上的還原劑耗量。

川儀院士工作站的分解爐、預熱器NOx熱態追蹤模擬如下圖所示:

經得起檢驗的智能化+

該公司的智能精準噴氨脫硝系統,采用模塊化集成設計、制作、安裝,其結構主要包含高揚程輸送模塊、計量分配模塊、噴射模塊、智能化控制模塊。

一個月前,已在6條水泥窯上成功使用,根據當地的環保要求,目前都能穩定運行在100mg/Nm3以下;經現場短期驗證,如果需要,只要稍加氨水噴入量都能穩定運行在50mg/Nm3以下、氨逃逸達標。

實踐證明,作為過渡技術,該系統不僅價廉物美、運行可靠,而且管理維護簡單、能穩定實現超低排放。目前的在用情況詳見下表:

正在他們歡欣鼓舞之際,卻又出現了一個難題:廣德洪山某公司標稱4500t/d的水泥窯,實際產能卻達到了7200t/d,而且低于7000t/d運行f CaO就難以控制。改造前原有SNCR排放控制NOx<100mg/Nm3時,氨水消耗為1300L/h,且排放指標不穩定,經常超標;采用該公司智能化+SNCR改造后,可穩定實現NOx<80mg/Nm3運行,而且氨水消耗量也降到720L/h,但無論如何就是降不到NOx<50mg/Nm3以下。

其中控操作畫面截圖如下:

雖然該生產線已經達到了當地的環保要求,但卻未能實現該公司的內控目標:智能精準噴氨“對所有水泥窯都能實現NOx<50mg/Nm3的穩定運行”。

為什么這條窯只能超高產運行?為什么CO出奇的高且工況正常?為什么降低產量反而導致f CaO難以控制?

我們知道,CO濃度高了會降低SNCR的反應效率。因為SNCR的脫硝氧化 需要消耗OH—,而CO的氧化 同樣需要OH—,也就是說:CO的存在會與SNCR脫硝 爭奪反應資源。一般來說CO濃度越高,SNCR效率越低。

該公司拿出自己的渾身解數,邀請調集了川儀院士工作站和水泥行業的工藝專家,對這條窯的特殊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找出了其工藝設計的特殊性、分析了這種“特殊”對燃燒工況的影響,然后又針對這條特殊的水泥窯再次進行了仿真模擬、調整了智控邏輯。

最終實現了NOx<50mg/Nm3穩定運行的內控目標。調整后的中控操作畫面截圖如下:

至此,采用該公司智能精準噴氨技術改造的所有7條水泥窯生產線,全部實現NOx<50mg/Nm3穩定運行的內控目標!為水泥行業趟出了一條——“白菜價”超低排放的脫硝路線!

再談氨逃逸

大家是否記得,前幾年有好事者專門拍了一個視頻并發到了網上:對汽車尾氣進行了現場檢測,其PM2.5確實不超標,企圖說明霧霾與小汽車無關。但“不超標” 不等于“無關”!小汽車等燃燒產生的煙氣含有SO2和NOx,這些排放的SO2、NOx氣體確實不是顆粒物,但他們到大氣中會與堿金屬粉塵合成顆粒物PM2.5,你還能說他們與霧霾無關嗎?

這與我們的氨逃逸有什么關系呢?

要知道NH3本身就具有堿金屬特性,能和SO2反應生成(NH4)2SO4微晶,粒徑約0.5-5微米,正好是產生丁鐸爾效應(膠體顆粒對光的散射)的PM2.5粒徑,視覺上形成霧霾。 更嚴重的是:氨對硫酸鹽合成有很好的催化作用,這就是環保局反復強調“氨逃逸”的原因!

我國的治霾專家陶光遠講到:搞超低排放是好心辦了一件壞事。超低排放有一個指標定錯了,把氮氧化物從100mg/m3降到50mg/m3。降到50mg/m3帶來了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我們看SNCR、SCR脫硝,氮氧化物要想降低,對不起,拼命地把氨水往里噴,噴了氨水就造成了大量氨逃逸,氨逃逸跑出去就與SO2合成硫酸銨、和或催化硫酸鹽的生成,形成大量的PM2.5。

目前,國家控制的氨逃逸限量為8mg/m3,一些地方超低排放又要求<5mg/m3,不知其依據是什么?現有的SNCR、SCR能不能達到?水泥行業現在達到了什么程度,恐怕目前還很難說得清楚?

這有三個難題:

現有的氨逃逸檢測儀器還不理想,檢測數據的再現率較低,如何前后左右比較?

檢測范圍如何確定和監督,除了排放廢氣的煙囪以外,中間環節的無組織逃逸算不算?

向廢氣中噴水能立即降低氨逃逸,如何控制企業在檢測時噴水的影響?

物質是守恒的,氨逃逸與噴氨量應該遵循如下關系:

氨逃逸 = a噴氨量 + b排放NOX - c生成NOX + d

有專家測算:按照上式測算的逃逸量大約是煙囪檢測值的2.5倍!那么,能不能按照煙囪檢測+上式推算呢?遺憾的是,由于各條線的工藝及原燃材料不同,而且工況還在不斷變化,上式中的 a、b、c、d 四個系數一時還無法通過統計取得。

上式也不是沒有一點價值,至少按邏輯推理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在同等排放控制的情況下,噴氨量的減少必然導致氨逃逸的降低!

(2)氨逃逸的降低幅度肯定大于噴氨量的減少幅度。

在無法準確測取的情況下,這個結論對于比較改造項目對氨逃逸的影響,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來源水泥網的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25 10:08: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陶县| 镇平县| 诸暨市| 府谷县| 鹤岗市| 长兴县| 丹巴县| 盐边县| 松潘县| 鲁甸县| 中山市| 剑阁县| 林周县| 罗甸县| 江津市| 弋阳县| 获嘉县| 沈阳市| 收藏| 湟中县| 定结县| 龙泉市| 屏南县| 文安县| 石嘴山市| 息烽县| 巨野县| 定州市| 忻城县| 乌兰浩特市| 岚皋县| 交口县| 锦屏县| 元氏县| 綦江县| 鄯善县| 石家庄市| 南陵县| 息烽县| 庆阳市|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