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攻堅!河南南陽對8家水泥生產企業、16家粉磨站進行超低排放改造現場復核
“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南陽市將按照“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總體思路,研究篩選一批針對性強、生態環境效益明顯的重點項目共九大類269項,預計投資566億元。同時,《南陽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21-2030年)》近日也原則通過專家評審,為南陽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綱領和遵循。
“十三五”治污攻堅打了翻身仗
河南省南陽市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東西地理交匯帶,橫跨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流域,氣候溫和、生態優良、資源豐富,是全國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中藥材、食用菌、黃牛等特色產業基地。
南陽市水資源總量居全省前列,有“北方水城”之稱。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水源一級保護區的全部、二級保護區的大部分都在南陽市境內,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標準,已累計向北方送水超過380億立方米。
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功能區,南陽市林地面積約占全省的1/4,森林覆蓋率達40.5%,境內有國家和省級自然保護區8個、森林公園13個,寶天曼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和“國家地質公園”稱號。
近年來,南陽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決策部署,深入開展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治污攻堅三年行動計劃任務勝利收官,污染防治攻堅成績由2018年的全省倒數第一,一舉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打了翻身仗,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和認可。
南陽市“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5項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十三五”減排任務,圓滿完成了2020年和“十三五”環境質量各項目標任務。
南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六查六治”工作被作為亮點經驗上報省政府爭取國務院督查激勵,丹江口水庫匯水區“一河一圖一策”應急處置措施被稱為“南陽實踐”在全國推廣。南陽市先后榮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河南省生態環境系統創新獎及特殊貢獻獎、河南省環境執法大練兵先進集體、河南省執法辦案先進集體、省級文明單位、省級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單位等榮譽,南陽市生態環境局是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和全市唯一獲得河南省第二批服務型行政執法標兵稱號的單位。
全力構建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
一是高位組織推動。成立高規格的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從市直相關單位抽調40名業務骨干,組建污染防治攻堅辦公室;成立南陽市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整改中心,對督查發現的問題進行督導整改。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工作,為全市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先后出臺了《南陽市白河水系水環境保護條例》《關于燃煤散燒污染治理的決定》《南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南陽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其中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南陽市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為河南省首部生態文明建設地方性法規。
二是壓實攻堅責任。研究制定了南陽市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及考核辦法,與縣市區、市直相關部門簽訂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責任書,壓實責任,傳導壓力。制定了《南陽市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落實措施》,建立了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三管三必須”的要求。同時加大考核權重,強化結果運用。
三是完善環境治理機制。建立精細化管理機制。劃小責任單元、細化考評辦法,嚴格督查、嚴格獎懲,變應急管理為常態管理,實現長管長嚴;建立“1+3+1”協作機制(攻堅辦+“散亂污”治理辦+控塵辦+散燒辦+督查整改辦);建立“1+X”督導檢查、企業“黑名單”、生態補償等工作機制;建立環境形勢科學研判機制,以生態環境部支持南陽市PM2.5和O3污染協同防控跟蹤研究工作為契機,加強生態環境形勢分析研判,做到問題、時間、區位、對象、措施“五個精準”;建立水污染防治“四個一”工作機制,實施跨流域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和丹江口庫區水質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在全市初步形成了黨委統領、政府負責、部門監管、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
全域黨建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
以實施全域黨建工作為重點,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整合各級黨組織力量,凝聚攻堅合力,切實解決“上熱中溫下冷”問題。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精準治污、全民治污,打破條塊、隸屬、地域等限制,在唐河、白河、湍河流域建立流域黨支部,成立4個河流管護聯合黨委、8個縣區河流管護聯合黨總支,實行市縣鄉村四級聯動,整合各級黨組織力量,統籌各方資源,凝聚攻堅合力。
持續強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
近年來,南陽市中心城區共建成供熱管網249公里,投運換熱站230座,城市集中供熱覆蓋率達到75%;拆改314臺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完成農村煤改氣12萬戶、“氣代煤”“電代煤”8萬余戶;排查整治“散亂污”企業2607家;完成1865項工業污染治理;完成4家電廠8臺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全市新增新能源公交車輛892輛,建成集中式充電站4座、充電樁131個,淘汰黃標車、老舊車4萬余輛。
今年以來,南陽市以“七控”為抓手,堅持大氣污染標本兼治、重點治理。在控塵方面,檢查中心城區各類施工工地116個,列入紅榜8個、黑榜13個。在控煤方面,共查處違規用煤商戶263戶,取締燃煤散燒設備309套,查處劣質散煤1.5噸。在控車方面,排查非道路移動機械4046輛,檢測柴油車3.9萬余輛,列入黑名單526輛。在控排方面,對8家水泥熟料、16家獨立水泥粉磨站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進行現場復核。在控油方面,排查整治兩座油庫、828家加油站。在控燒方面,對餐飲油煙、露天燒烤污染進行行政處罰42件,罰款26.88萬元。在控煙花爆竹方面,查處違規燃放行為2018起,行政拘留1063人,罰款38.2萬元,收繳煙花爆竹8978箱。
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攻堅
近年來,全市建成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32座,日處理污水能力108.9萬噸,新擴建污水處理項目4個,新增日處理污水能力27萬噸,全部達到或優于一級A排放標準,配套污水管網2084.6公里;建成污泥處理工程6項,新增污泥處理能力240噸/日;關閉或取締禁養區、限養區畜禽養殖場(戶)2172家,完善畜禽養殖治污設施1879家;全面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立、治”工作,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先后爭取資金1.15億元,完成1468個村環境綜合整治;開展城市河流清潔行動,中心城區7條內河已全部完成截污納管、清淤疏浚。
今年以來,以水源地保護、排污口整治、全域清潔河流為重點,開展水質達標、“三清一查”專項行動。在春季水質達標專項行動中,排查入河排污口81個,36個問題已完成整改;排查畜禽養殖場(戶)362家,48個問題已完成整治;排查46家涉水企業、11家污水處理廠、39所醫院,對存在環境隱患的現場責令整改。在夏季“三清一查”專項行動中,共清理河流72條,清理污水管網272處,清理南水北調干渠沿線環境問題83處、縣級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80處;排查涉水企業29家。
全面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攻堅
近年來,全市共核查農用地點位1250個;完成453家企業信息確認、472家企業的信息采集和67個企業(地塊)布點采樣、檢測分析工作;完成803個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任務;完成“十三五”重金屬減排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全市列出疑似污染地塊50個,布設市控點位160個、縣控點位621個,對99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加強管控。
強力實施綠色生態創建
積極在全市開展“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示范鎮、示范縣、示范市創建活動。全市累計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1個省級生態縣、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3個省級生態鄉鎮、178個省級生態村。南陽市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稱號。西峽縣被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榮譽稱號,成為河南省第八個、南陽市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市縣。
同時,積極開展爭創綠色引領型企業活動,推動企業全面履行生態環保主體責任,倒逼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厚植生態優勢,在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中走在前列。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取得實效
南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整改工作,制定印發整改方案,細化分解整改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完善長效機制,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兩項具體整改任務均已按要求實施銷號。
高標準做好今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目前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共交辦南陽市群眾信訪舉報件31批287件,占全省舉報件3968件的7.2%,舉報件數量排全省第四位。截至目前,287件群眾舉報件已辦結187件,階段性辦結100件中已完成整改79件,剩余舉報件正按時序加快推進整改,實現了零退回、零通報、零差錯。
提升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南陽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有機統一,創新“互聯網+監管”模式,利用污染源在線監控、用電量監管平臺、無人機巡查、藍天衛士及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實施“免打擾”監管,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助力企業綠色發展。在重污染天氣管控期間,實行差異化管控,不搞“一刀切”。完善大氣、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全市258家排污單位安裝了346個污染源自動監控基站,1320家排污單位安裝了用電監管設施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實現重點企業自動監控全覆蓋,不斷提升治污能力和水平。
全力打造生態環保鐵軍
打鐵還需自身硬,南陽市不斷強化生態環保鐵軍隊伍建設,為治污攻堅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持續開展干部作風整頓。堅決反對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開展基層走訪活動,變上訪為下訪、變接訪為走訪,切實為基層減輕負擔。開展了“嚴紀律、轉作風、強鐵軍”活動和違規飲酒常態化監督檢查工作。
穩步推進垂改和綜合執法改革。目前13個縣市區環保局按照垂改方案全部更名為南陽市生態環境分局并完成掛牌。南陽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于2019年底完成掛牌,各縣市區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于2020年5月底完成掛牌。
加強干部管理。加強崗位練兵,常態化提升素質。樹立重實干重實績的用人導向,完善考評機制,配齊領導班子,推動市縣之間干部交流任職,在攻堅一線中培養和考察干部,全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生態環保鐵軍隊伍。
“十四五”治污攻堅啟航新征程
依據“提氣、降碳、強生態,增水、固土、防風險”的總體思路,南陽市科學編制“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大氣、水、土壤等專項規劃,旨在實現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有效保障、環境風險有效防控、治理體系逐步健全的主要目標。
南陽市“十四五”期間生態環保規劃研究篩選一批針對性強、生態環境效益明顯的重點項目共九大類269項,預計投資566億元。5月11日,《南陽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2021-2030年)》原則通過專家評審,為南陽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綱領和遵循。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