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減排二氧化碳85萬噸!葛洲壩水泥邁向綠色生態之路
伴隨著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建設的號角吹響中國能建葛洲壩水泥公司的前身,“三三〇水泥廠”應運而生
五十年奮楫搏浪五十載初心如磐,一代代葛洲壩水泥人,只爭朝夕以夢為馬,用拼搏奮斗詮釋責任擔當,用智慧汗水澆灌美好未來,譜寫了一曲日新月異跨越發展的華美樂章,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葛洲壩水泥通過“瘦身健體”“賦綠增能” ,邁向綠色生態之路的歷程
節能減排
保衛藍天白云
經過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國內工業生產力得到充分的釋放,人民在滿足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對藍天白云的呼聲越來越高,對綠水青山的訴求越來越強烈。2013年,呼聲、訴求變為了現實,“大氣十條”正式出臺,打響了“藍天保衛戰”的第一槍。此時,葛洲壩水泥提出了“成為水泥行業的環保領跑者”的企業愿景,采取了一系列“瘦身健體”“賦綠增能”的措施。
棄舊迎新。葛洲壩水泥主動淘汰落后產能,2014-2015年,關停并拆除所屬葛洲壩水泥廠等10條熟料生產線,共計淘汰425.7萬噸落后產能,同時通過減量產能置換的方式,相繼在鐘祥、松滋、當陽投資建設3條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與2016年同產能生產線相比,實物煤耗下降了8%、電耗下降了9%。
余熱發電。葛洲壩水泥引入先進的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在所屬窯線企業全部配套建設純低溫余熱發電站。截止2019年,年發電約4.2億度,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5.2萬噸,同時還可以減排二氧化碳15萬噸。
技術革新。葛洲壩水泥通過電機改造、建立能源管理系統、低氮燃燒器應用、窯頭密封技術改造、高溫風機空壓機系統升級等方式,極大降低了企業的能源消耗指標,其中顆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低于國家排放標準。經過2014年至2018年的系統性改造,葛洲壩水泥每噸水泥產品較改造前減少煤耗15千克,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40萬噸。
固廢替代。葛洲壩水泥積極響應國家產業政策的號召,主動研究拓展磷石膏、脫硫石膏、鋼渣、電爐渣、粉煤灰等工業固廢的使用途徑,利用工業固廢替代天然原材料,每年消納各類工業固廢數百萬噸、減碳30余萬噸。
瘦身健體強動能,節能減排新征程。通過節電、節煤、減碳、減排等措施,葛洲壩水泥每年可減少氮氧化物672噸、二氧化硫48.6噸、二氧化碳85萬噸,相當于種植2333公頃森林,不僅超額完成了“十二五”脫硝減排任務,而且完全具備了應對啟動全國碳市場的能力,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讓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藍天白云。
協同處置
讓家園更美好
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葛洲壩水泥“讓家園環保無限”的使命所在。
使命呼喚擔當。2015年,葛洲壩水泥投資建設的水泥窯協同處置老河口500噸/天生活垃圾示范線項目正式投產運營,其良好的生態效益獲得屬地政府的高度贊揚。
隨后的五年時間里,葛洲壩水泥先后在松滋、宜城、當陽建設了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4個項目年處置生活垃圾能力達50萬噸以上,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8萬噸以上,節約原料11萬噸以上,節約土地約140畝以上,其良好的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置效果,使水泥窯成為了城鎮基礎環保設施的一部分,同城鎮攜手同行、綠色發展。
宜城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
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項目的成功運營,推動了葛洲壩水泥協同處置業務產業鏈的延伸。隨著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清廢行動”的嚴抓嚴打,湖北省內污染土壤處置市場需求迸發。
葛洲壩水泥搶先布局,先后依托嘉魚、當陽、鐘祥、松滋4個水泥窯線開展協同處置污染土壤業務,年處置污染土壤能力60萬噸,以可靠的污染土壤終端處置技術,還城市一片潔凈的土地。
嘉魚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染土壤聯合儲庫
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發展。葛洲壩水泥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道路,積極投身“美麗中國”建設,致力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實際行動點燃了綠色發展的新引擎。截止2020年12月底,已累計處置生活垃圾超70萬噸,接收處置污染土壤超20萬噸。
綠色礦山
與青山共長久
礦山資源是水泥企業生命的源頭,養護好源頭活水,才能維持水泥企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葛洲壩水泥深刻認識到企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
以葛洲壩宜城水泥公司為例,在礦山開采過程中,該公司積極響應宜城市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將礦區環境恢復融入鶯河二庫、“醉美鶯河”度假區、張自忠紀念園等景區,協同打造宜城市河東片區旅游景觀帶,形成了綠樹環繞、礦在景中的生態景觀。
宜城公司綠色礦山效果圖
以葛洲壩老河口公司綠色礦山建設為例,針對礦山兩個非礦夾層賦存高鎂、高硅的實際情況,該公司通過礦山數字化管理平臺,精準開采、精準分析配對,將含量較低的夾層與礦石搭配綜合利用,實際開采回采率從90%提升至98%,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礦產資源,真正實現“顆粒歸倉、吃干榨盡”。同時,該公司始終堅持“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的理念,累計綠化治理面積150余畝,植樹5000余棵,播撒草籽30余公斤。
老河口公司礦山“邊生產、邊治理、邊恢復”實景圖
“比如在爆破作業時,我們采用的就是先進的逐孔微差爆破技術。”葛洲壩水泥老河口公司負責人介紹,這種技術既能有效提高爆破效果,又能減少粉塵和微粒的產生,從根源上減少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此外,該公司還在“鉆、爆、挖、運、破”等各作業環節采取了一系列防塵降塵措施,在整體上構建了露天礦山視頻監控系統、礦山電子圍欄管理系統等5項數字化礦山工程,進一步提升了科學化采礦水平,為安全生產提供了堅強的科技保障。
老河口公司露天礦智能調度系統
綠了荒山頭,源頭活水流。葛洲壩水泥綠色礦山建設正從點上開花到面上連片,將自身工業融于自然生態。目前,已有所屬鐘祥、當陽、老河口、宜城、嘉魚、石門等6家公司先后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制造什么!純粹的灰色水泥產品,已經不再符合時代和人民對于我們的要求,葛洲壩水泥著力尋求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新平衡,在“灰色”中增添“綠色”,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用堅定的行動響應“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目標任務,為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基本實現持續貢獻力量。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