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發電企業電煤供應缺口達到500萬噸
石嘴山地區是寧夏重要的火電基地,近年來,隨著該地區坑口火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電煤供應出現了較大缺口,對該地區經濟建設乃至寧東地區能源基地建設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3月20日,國電西北分公司燃料部主任薛慶一見到記者就憂慮地說:“去年我們是通過向周邊小煤窯組織煤源,才彌補了電煤缺口,確保了機組沒有因缺煤而停機。但今年不敢保證,電煤緊張趨勢進一步加劇,如供應不上,極有可能影響正常發電。”
據自治區經委提供的數據,石嘴山地區探明煤炭可采量5至6億噸,年產量約710萬噸,其中神華寧煤集團年產560萬噸左右;其余則為生產規模3萬噸及以下的48個地方小煤窯所生產。截至去年底,石嘴山地區火電機組裝機容量已達298萬千瓦,年消耗原煤約1100萬噸。據了解,去年,神華寧煤集團實際供給石嘴山地區發電企業的煤只有約350萬噸,今年計劃供應發電企業380萬噸,其余產自石嘴山的煤炭都銷往內蒙古,因為那里的煤1噸貴20多元。煤炭產能有限,又有部分外流,致使石嘴山地區每年電煤供應缺口實際超過500萬噸。另外,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要求,年內,年產3萬噸以下的小煤窯及安全生產設施不能達標的礦井將全部關閉,石嘴山地區小煤窯的產量將有較大幅度減少,如此一來,“吃不飽”的發電企業必將雪上加霜。
自治區經委有關專家分析,造成石嘴山地區電煤缺口大的原因主要是:隨著寧夏社會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不斷增加,火電機組也隨之增多,但煤炭的產能卻相對穩定,增量緩慢,客觀上造成了電煤緊缺的現象。
由于電煤緊俏,采訪中記者聽到不同的發電企業反映,這兩年供應給電廠的煤質量越來越差,加重了機組設備磨損,迫使發電企業成本上升。某發電企業財務人員介紹,去年購進的電煤每千克熱量下降了1兆焦,由此增加的成本達到5000萬元。
自治區經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神華寧煤集團曾多次對石嘴山地區電煤供應提出條件,即:使用石嘴山地區的電煤,需要搭配靈武煤礦的煤。如,若給石嘴山一電廠供煤100萬噸,就得搭配靈武礦20萬噸煤。然而,對此,政府部門和發電企業均不以為然。原因一是靈武煤種不適合石嘴山地區火電機組使用,二是使用靈武煤成本太高。
國電西北分公司燃料部主任薛慶說:“石嘴山地區火電機組鍋爐是按照石嘴山地區煤種設計的,靈武煤灰熔點低,鍋爐容易結焦。石嘴山二電廠曾用靈武煤做成的配煤進行過燃燒試驗,結果很不理想。在成本方面,靈武電煤發熱量低,運費高,綜合各種因素,靈武電煤實際比石嘴山電煤每噸貴30多元,我們拉100萬噸煤就得多掏3000多萬元,這對于企業來說可是個沉重的負擔。”
此外,自治區經委有關專家還分析,如果讓發電廠搭配使用靈武電煤,還存在長途運輸可靠性差的問題。從靈武到石嘴山供煤沒有鐵路專用線,全部依靠汽車運輸,汽車運輸受超載限制難以保證,隨著國際油價的長期上漲,運費極有可能持續增加。
綜上,使用靈武煤解決石嘴山電煤緊缺問題非常不切合實際。
為解燃眉之急,自治區經委針對現狀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
首先對石嘴山地區的48家小煤窯進行整合,在生產規模和安全方面達到國家要求,以保證石嘴山地區煤炭產量不因國家整頓而下降,同時加大技改力度,擴大生產能力。
其次,為減緩石嘴山地區電煤緊張程度,建議停止電煤外調,重點保證石嘴山地區的電煤供應。
第三,內蒙古煤炭出省就收取煤炭資源費,以防止當地資源外流,而寧夏卻無此項規定,導致外地客戶蜂擁入寧,無形中加大了石嘴山乃至全寧夏用煤企業的負擔。建議從保護本地資源和本區企業利益出發,出臺政策收取煤炭資源費。
第四,建議自治區政府與神華集團積極溝通,允許神華集團內蒙古的煤炭進入石嘴山地區,增加電煤來源渠道,保證電煤供應。
記者了解到,電煤緊張的局面不只在石嘴山地區存在,全區各地的發電企業都在陸續上演燃料緊缺的一幕。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口,還得知大壩電廠在告急:電煤只夠用1天了!
采訪中,自治區有關部門和發電企業都呼吁,盡快解決石嘴山地區電煤供應問題,如果問題進一步加劇,不僅會對石嘴山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也會對寧夏坑口電站在國家發改委的形象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影響到寧東地區坑口火電基地在國家的核準以及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設步伐。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jjz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