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材:鑄“改革創新之石” 助力鋪就鄉村振興路
“改革,始終是國有企業、也是中國建材成長最深厚的內生基因之一。”日前,在中國建材集團的“媒體走進中建材”發布會中,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表示。2020年9月底,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和國務院國資委對全面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行動員部署,對深化國企改革、夯實國民經濟發展基石高度重視。
圖為發布會現場。
“黨中央、國務院對國企改革給出了‘施工圖’,我們主要是‘按圖施工’。”周育先說。一路走來,中國建材以“材料創造美好世界”為使命,依據自身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整體定位,結合混合所有制發展路徑統籌推進改革,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建材踐行央企擔當,以改革創新助推脫貧攻堅,為實現綠水青山的美好愿景貢獻堅實力量,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添磚加瓦。
鞏固脫貧成果 展現央企擔當
筑牢脫貧攻堅“堡壘”,彰顯央企使命擔當。“十三五”期間,中國建材集團助力安徽石臺縣,寧夏涇源縣,云南昭陽區等5個定點扶貧區縣摘掉“貧困帽”,邁向振興路。
發揮技術優勢,為脫貧攻堅裝上“科技之翼”。在河北邯鄲市魏縣開展的科技扶貧項目中,中國建材所屬凱盛科技集團與河北君恒藥用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對接合作,依靠過硬技術與科研實力,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高品質中性硼硅玻璃管的穩定量產,用新材料破解“卡脖子”技術。疫情期間,中國建材依托中硼硅玻璃制造工藝,為國內疫苗研發生產機構免費提供疫苗瓶,解決國內疫苗瓶供應短缺問題。中性硼硅玻璃管的自主創新不僅打破了國外對我國高端醫藥包裝材料的技術壟斷和供應控制,也為河北魏縣的高質量脫貧貢獻了堅實央企力量。
“十四五”開篇之際,中國建材集團將貫徹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發揮專業優勢,以科技和產業助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高質量發展。
守護綠水青山 貢獻“綠色動能”
“我們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將‘綠色、低碳、循環’理念貫穿到原材料選用、生產制造和產品應用全過程。”周育先介紹。近年來,中國建材以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為改革方向,協同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處置、復墾還綠等全產業鏈運營,“扮靚”綠水青山,引領美麗鄉村建設。
綠色選材,變廢為寶。中國建材采用礦渣、鋼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替代石灰石作為水泥原料,年綜合利用達1億噸以上。與此同時,加大復墾、還綠自然工程實施力度,建成45座國家級綠色礦山。
節能減排,守護居民健康。中國建材水泥余熱發電裝機容量達2084兆瓦,年發電量達9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110萬噸標準煤、減少碳排549萬噸。“我們追求推動生態化增值,建設環境友好型產業。”周育先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建材在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降幅方面均遠超過國家“十三五”規劃減排目標,為綠水青山貢獻“綠色動能”,助力打造美麗鄉村。
服務重點工程 鑄就大國重器
以基礎材料推動改革創新,為“中國制造”烙上“建材印記”。中國建材集團依托特種水泥材料支持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鄉村振興路保駕護航。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是我國“西電東送”重點工程,也是當今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水電站建造過程中,中國建材為水電站提供低熱微膨脹水泥及混凝土成套應用技術,以央企動能鑄就大國重器。
白鶴灘水電站。 資料圖
“三峽集團創造了無縫大壩,沒有一條縫,有三峽的功勞,也有我們特種水泥的功勞。”周育先自豪地說。低熱水泥是中國建材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解決水工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案,也為實現低熱水泥在白鶴灘水電站等超大型水電工程全壩應用奠定基礎。白鶴灘“無縫大壩”建成后,將惠及云南、四川兩地約10萬移民,提供就業機會,帶動基礎設施改善,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川藏工程專用水泥已通過試用驗證,即將在高海拔地段廣泛應用。”周育先介紹。未來,中國建材將把高端化水泥等優質基礎建材應用于更多重點工程建設中,為基礎設施、城鄉改造持續提供動能。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