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評論(0)
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育先作客《對話》,為您講解2020年中國工業的現狀與未來。
2020年疫情之下,中國GDP仍突破百萬億元大關,那么經濟的強動力來自哪里?工業占比連年下降,產業鏈供應鏈期待重塑。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育先作客《對話》,為您講解2020年中國工業的現狀與未來。
中國工業界“奧斯卡”對企業意味著什么?
周育先:工業大獎是工業界的奧斯卡,中國建材集團這些年,有六個國家科技技術進步獎,其中有三個是一等獎,獲得了三屆的工業大獎,所以我覺得這個工業大獎非常看重了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不光光是轉化成一點小批量,更重要的是轉化成了一個產業,轉化成了一個高水平的企業,在中國、全球具有競爭力。
中國工業企業如何突破核心技術?
周育先:自我們國家成立以來,中國建材集團到現在為止的幾代建材人都是在圍繞著怎么突破“受制于人”這四個字,怎么樣能夠解決“卡脖子”技術和材料這一塊,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說中國建材集團在解放以后不久,就研發出了我們國家第一塊玻璃鋼材料、超前的一些新型的水泥干法生產線,研發出了玻璃纖維,到了21世紀初,研發出了更多的像風電葉片,像超薄玻璃。
到了最近幾年,又開始研發出一些像碳纖維,像TFT(薄膜晶體管)的顯示玻璃,例如中國生物疫苗上可以用的中性5.0的硼柜玻璃等等。在一系列的不同的時代條件下,都會有不同時代的材料的突破。實際上這些突破最主要的就是在破解“受制于人”。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表示,以往疫苗的瓶子因為質量要求高,所以采用進口的,目前國產也有一部分,但供應量還是不夠的。中國建材針對這個需求,進行了科技攻關,不光是從材料的、原材料的制備上,還是現在產品加工上都與國藥集團有合作。
吸引年輕人干工業 不靠上市靠什么?
周育先:人才短板的這個事情每時每刻都有,尤其是倒推10年的話,特別是像中國建材這樣的制造業,在人才的招募上面難度系數就會更大一些,如果制造業和投資行業比的話,簡單地算經濟賬,比如整體的薪酬水平差距還是會蠻大的,大概差一倍,但這幾年有好轉。我覺得現在制造業缺的是什么,缺的真的能夠去塔尖上面,能夠耐的住寂寞,繼續往前拱的人。曾今獲得過第五屆的(中國)工業大獎的中國巨石,是做玻璃纖維的。中國巨石現在的總經理已經60多歲了,在16/17歲的時候,他是在工廠挑水出身的,后來通過自學,40多年把這個企業做成了全球領先的一個(玻璃纖維)企業,像這樣熱愛工業、熱愛制造業,并跑領跑的過程中,朝著塔尖奔的人是很缺的。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僅供參考與交流,不代表水泥網的觀點和立場,且不對其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② 如有侵權及投訴等問題,請聯系水泥網處理(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