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中國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最早應用者
1、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
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是指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生產過程中,通過余熱回收裝置——余熱鍋爐將水泥窯窯頭、窯尾排出大量的低品位廢氣余熱進行熱交換回收,產生過熱蒸汽推動汽輪機實現熱能向機械能的轉換,從而帶動發電機發出電能,所發電能供水泥生產過程中使用。
2、海螺水泥首條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介紹
1995年8月,原國家計委與日本NEDO簽訂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示范事業協議書,該協議書明確由海螺水泥與川崎重工共同負責實施上述示范事業,工程自1996年10月開工建設至1998年2月并網發電。項目自投產以來,系統運行穩定,每小時發電量保持在7200kW。海螺公司寧國水泥廠4000t/d水泥生產線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成為中國最早的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該項目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得到了中日兩國有關政府部門和專家的一致好評,為中國新型干法水泥余熱發電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3、海螺水泥持續創新和推廣余熱發電技術
隨著國家能源綜合利用相關政策的出臺,全社會積極倡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海螺水泥率先大規模建設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項目。05年1月海螺與川崎重工再度合作,引進川崎先進技術和PH鍋爐關鍵部件,一次性在下屬的7個工廠18條生產線上配套建設10套余熱發電機組,總裝機規模達163MW,上述機組涵蓋了公司現有各種類型生產線及其組合。
“十一五”期間,海螺公司規劃在現有生產線中,全部投資建設水泥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08年末海螺公司總裝機容量將達到500MW。
4、海螺水泥新一輪余熱發電技術特點
(1)熱力系統采用閃蒸技術
熟料生產中,用于熟料煅燒的熱能只能使用到60-70%,采用閃蒸技術的熱力系統,實現了系統高回收效率。
(2)低壓力參數設計
提高蒸汽過熱度,充分回收低品味熱能,最大限度降低排煙溫度,與其它類型熱力系統相比多回收低品味熱能20—30%。
(3)混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
針對不同的熱力系統,開發混汽式低參數汽輪機,提高了汽輪機相對內效率,從而提高了輸出功率,汽輪機采用DEH控制,以5000t/d新型干法窯為例,實際發電量可達9500~10000kW。
5、海螺水泥新一輪余熱發電項目實施模式
1、立足自身優勢,引進關鍵技術,實現技術合作,大力開發和完善關鍵裝備并實現余熱鍋爐國產化,開發非標多級補汽凝汽式低參數汽輪機組,并且可以根據各種水泥熟料生產線不同,對純低溫余熱發電機組進行模塊化設計、配套。
2、自主進行工程設計、成套,如項目的土建、工藝、熱力系統、給排水和電氣設計;自主進行DCS開發編程、汽輪機的DEH控制系統開發設計;裝備配置優化、參數選型合理、實現了標準化。
通過以上集成創新模式,實現了國際先進技術和國內成熟技術完美結合,實施過程中形成了自主開發能力,降低了投資成本,提高了運行效益,投資回收期少于三年。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