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廠入選2020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據國資委3月10日消息,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等決策部署,引導國有企業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加速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國資委加快部署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制定發布有關政策文件,組建協同創新平臺,遴選推廣典型案例。
為總結提煉數字化轉型經驗做法,發揮國有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國資委科創局于2020年9月組織開展了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征集工作,其中70家中央企業和31個地方國資委共推薦了759個案例。經專家組評審,最終遴選出產品和服務創新、生產運營智能化、數字化營銷服務、數字生態、新一代信息技術、工控安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和綜合等8類100個典型案例,其中優秀案例30個、典型案例70個。
近日,國資委科創局發布《關于發布2020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的通知》,公布了100個典型案例全名單,其中,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水泥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廠入選生產運營智能化類典型案例。
據記者了解,海螺數字化轉型全面啟動始于2016年,以“建設智能工廠,打造智慧海螺,引領行業數字化轉型”為目標,計劃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以數字化建設為主線,基于一個數字化中臺,建設六大核心系統平臺,構建集團六大核心能力,實現數字化卓越運營,助力集團實現和鞏固“一強三冠”發展目標。
過去的幾年,海螺集團按照數字化轉型總體規劃要求,優先重點建設智能制造平臺和核心運營管理平臺,分步建設共享服務平臺、社會化商業平臺、數字化人力資源平臺和管控與決策支持平臺,在數字化轉型發展上走出了一條堅實的道路。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作為基礎建筑原材料,水泥行業也緊緊抓住了智能化發展的快車。除了海螺水泥,洛陽中聯、華新水泥、紅獅水泥等其他水泥企業也沖鋒在智能化數字化的第一線。
以洛陽中聯為例,作為中聯水泥河南運營區打造的首個智能化標桿企業,洛陽中聯集成當前業內先進的智能化生產和管理系統,全力打造“智能生產平臺、運行維護平臺、智慧管理平臺”等智能化平臺,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員工安全保障,實現了“穩產助優產、優產促節能、節能優環保”。數據顯示,依托先進的能管系統和大數據,洛陽中聯實現了對生產能耗的智能化控制,噸熟料煤耗降低至96kg標煤。在智能化全面運用后,該公司的一線實操人工崗位削減了三分之一多。
再者,華新新材料與智能裝備制造科技園項目在2020年竣工投產。科技園項目是“華新百年復興基地”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由年產2萬噸水泥和環保智能裝備制造、年產10億只采用熱風焊封工藝和微孔技術的熱封袋、年產20萬噸防滲新材料、年產5萬噸建材復合改性材料及華新自主研發的系列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品及材料等多個生產線及總部辦公大樓組成。
另外,花垣紅獅水泥在湖南花垣縣工業集中區建設日產6000噸智能化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及純低溫余熱發電建材產業園項目,該項目采用新型干法預分解生產工藝,總投資達14億余元,建設1條60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并配套15MW純低溫余熱發電,年產熟料180萬噸;年產水泥230萬噸,余熱發電項目年發電量為8280×104kWh,年供電量為7700×104kWh。
由此可見,智能化已是大勢所趨,也是水泥企業在新時代勇立潮頭的關鍵。那么水泥企業該如何實現智能化升級改造,走向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呢?2021年4月20-21日,中國水泥網將在杭州舉辦 以“同使命·謀創新·共發展”為主題的“2021中國水泥產業峰會暨T0P100頒獎典禮” ,誠邀業內人士前來共同深度探討當前水泥及相關行業發展態勢。
編輯:李佳婷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