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泰哈水泥獲國家千萬元“紅包”獎勵
以一條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取代工藝落后的1—4號水泥窖,將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收回后再源源不斷地轉換成生產用電,用新設備、新工藝將工業廢棄物變廢為寶……眼下,亞泰集團哈爾濱水泥有限公司正在為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而大興土木。日前,國家發改委為支持其轉變效益增長方式之舉發給了千萬元“紅包”———在國家實施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中,該公司成為全國水泥行業唯一入選的企業,所獲得的1000萬元補助資金數額居2006年全國58個入選項目之首。
為實現企業由大變強的目標,2005年10月,亞泰集團在將有著70多年歷史的哈爾濱水泥廠收購后,立即請天津、南京水泥設計院的專家對其生產線及設備、工藝進行了全面會診,提出了“以技術改造轉變效益增長方式和發展方向”的可研報告并很快付諸實施。整個項目總投資4.77億元,工期3年,內容主要有:拆除日偽時期建的1—4號窖,在原址新建一條日產2500噸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3號窖);新建與3號窖相配套8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改造現有1—8號水泥粉磨系統,使之達到節能、降耗要求;對新生產線配套建設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將過去水泥窖排放到大氣中的熱量直接收回;新建一套污水處理系統,循環利用生產和余熱發電過程排出的中水。
目前,亞泰哈水泥大規模技改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實施中,其中新生產線及部分配套項目近期即可投入使用。據介紹,這些項目完成后,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過去水泥窖因為沒有相配套的粉磨系統,每年生產的80萬噸熟料都得靠汽車在廠內來回倒運,不僅運輸成本高,還污染了環境,新上的80萬噸水泥粉磨系統將徹底解決這一問題。1—8號水泥粉磨系統經改造后,可使水泥生產的耗電量由每噸40度降至32度;熟料摻量由85%降至65%,節約煤耗2.8個百分點;同時對工業“三廢”利用量將每年增加30萬噸。純低溫余熱發電系統投用后,在大大減少水泥生產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同時,每年可發電2600萬度,僅此一項每年即可節約4萬多噸標煤。另外,中水回用系統建成后還可使企業日節水180—200噸。據統計,這些技改項目將使企業每年降低運行成本6000萬元。
去年3月,國務院專家組圍繞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深入亞泰哈水泥等國內3家水泥生產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論證,最終亞泰哈水泥憑借上述建設項目成為唯一入選者,獲得了專項資金支持。據悉,今年企業還將投資5.6億元在礦山建設日產4000噸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將循環經濟之路走得更堅實。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guest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