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質量監管體系 預防裝配式建筑“軟骨病”
2020年11月,山東省青島市一新建樓盤因混凝土構件強度降低,宣布拆除重建。
2019年12月,央視曝光浙江省義烏市某在建樓盤,梁柱水泥用手一摳就掉。
2019年11月,湖南省長沙市通報“問題混凝土事件”,部分樓層混凝土構件強度未達設計要求。
……
混凝土預制構件如同現代建筑的“骨骼”,其質量優劣直接影響著工程建筑的安全性能乃至使用壽命。近年來,多起建筑質量問題,都與其密切相關。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三檢測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田春艷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了自己帶到今年全國兩會上的多個建議。其中之一,便是呼吁健全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質量監管體系,促進裝配式建筑業健康發展。
2016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建設裝配式建筑生產基地。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
裝配式建筑的迅猛發展帶火了混凝土預制構件行業。田春艷調研了解到,僅2016年到2019年,為北京市供應預制構件的生產基地便由10家增長至39家,產能由75萬立方米增長至410萬立方米。
供給端如火如荼,需求端逐漸趨穩,供需兩端的變化,讓混凝土預制構件行業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
“在利潤降低的情況下,企業投入技術創新和質量管理方面的人財物不可避免減少,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田春艷在工作中也發現了此類“苗頭”:一些混凝土預制構件,在外觀質量方面,存在缺棱掉角、翹曲不平、龜裂、斷裂等情況;在內在質量方面,存在鋼筋定位不準、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等情況……
作為一名工程質量檢測領域的專家,田春艷向來將“質量就是生命”奉為圭臬,對待質量問題從來都是一絲不茍。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混凝土預制構件的質量,將會影響到裝配式建筑業的健康發展,甚至違背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初衷。”在田春艷看來,裝配式建筑的“軟骨病”必須根治。
要根治自然要找到“病根”。田春艷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對混凝土預制構件產品質量尚未形成新的有效監管體系。“2015年施行的新版《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取消了混凝土預制構件生產施工專業承包資質的審批,不再對預制構件廠的投資額、管理人員、技術能力等設置門檻,使得裝配式預制構件生產企業完全脫離施工建設范疇,成為建材產品制造企業,之前的監管體系已經不存在,監督執法憑據存在空白。”田春艷說。
“舊的監管體系取消,新的尚未形成,而裝配式建筑產品的質量水平亟須提升,因此應積極探索新的有效監管模式。”田春艷建議,在厘清監管責任后,相關責任方要強化對預制構件產品質量的監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積極探索混凝土預制構件產品認證制度,通過對生產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生產工藝、產品質量等方面進行認證,從源頭上推動混凝土預制構件產品質量提升。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