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水泥市場迎變局?
誰說水泥業小眾?其實,競爭也很殘酷!
就拿廣袤的西北片區來說,一連走出像祁連山、寧夏建材和天山股份這樣的水泥企業,在去年水泥行情大好之時,股價屢創新高。
而前不久,身在西北、心在華東的甘肅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峰水泥),本打算繼續拓展主業,加碼布局西部。
誰料,才剛把手伸向內蒙古,短短幾天之內,卻被另一家西北競爭對手——天山股份“間接”持有14.4%股權。
天山股份此番間接入局,是否在其預料之中?上峰水泥慌了沒?幾大西北水泥巨頭之間,會否風起云涌?
猝不及防的“間接股東”
3月2日晚間的重磅新聞,莫過于市值僅百億的天山股份“擬作價981.42億元收購多家水泥公司”,被外界形容為“蛇吞象”式重組。
或許這已不算是“新聞”。在去年8月份,這份重磅重組的預案公告就曾刊出“預熱”,稱將整合控股股東中國建材旗下四大未上市水泥企業:中聯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和中材水泥。
當時一連甩出26個公告,引得股民一片歡呼。受此利好消息刺激,天山股份連拿下三個漲停板,股價一度飆升至25元。
而3月2日,天山股份連發49份公告,市場頓時沸騰起來。這項交易若完成,有機構統計,天山股份的總資產將達2500億元,水泥熟料產能將由目前的3277萬噸上升至3億噸以上,一舉超過“水泥一哥”海螺水泥。
或許,“千億水泥航母”就此起航。
再來看看收購力度:中聯水泥100%股權、南方水泥99.93%股權、西南水泥95.72%股權及中材水泥100%股權,這是鐵了心想要全部收入囊中。
但是該交易尚需取得國務院國資委正式批準及證監會的核準等事宜。
如此背景之下,西北地區的水泥市場格局會否大洗牌?
祁連山和寧夏建材的實控人本就是中國建材,早些年間二者的“同業競爭”這一話題也被吵得火熱。但在此次千億重整交易“減少無序競爭”的思路下,二者間的關系又將有何走向?后續值得關注。
而另一家上峰水泥作為“受波及者”,新增一位“間接股東”。
上峰水泥是一家甘肅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水泥及水泥熟料制造等,具備水泥熟料年產能約1300萬噸,水泥約1350萬噸,控股股東是一家浙商集團。
在天山股份這波大手筆交易完成之前,南方水泥持有上峰水泥14.4%的股權,為其第二大股東。
而根據每經·粉巷財經AI快訊披露,此次交易完成后,天山股份將通過南方水泥間接持有上峰水泥1.17億股,約14.4%的股權比例。
雖然實控人未曾發生變化,但是作為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天山股份的混入,后續可能會對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聯系上峰水泥方面,其董秘表示,“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其實可以理解為是中國建材旗下公司的內部重組,而本公司的實控人以及南方水泥的實控人均未發生變化。”
心在華東,布局西北
就在幾日前,上峰水泥剛公布旗下全資子公司要收購內蒙古松塔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內蒙古松塔”)85%的股權,意欲布局西北地區,做強主業。
可一轉眼,就成了同業“整合資源、布局全國”的一份子。
其實,上峰水泥眼下要收入囊中的內蒙古松塔這個標的,也值得說道一番。
這家名為內蒙古松塔的公司,地處寧夏內蒙交界處,距銀川市約60公里,距甘肅約170公里。擁有超過9000萬噸的石灰石資源,緊靠廠區,并已取得一期年產300萬噸骨料生產線建設許可文件。
水泥行業具有非常強的“地圖效應”,普通水泥罐裝車運輸的經濟半徑為150-200公里,通過鐵路運輸的合理半徑為300-500公里,水路運輸則在600公里以上。
考慮到要加碼西北內陸,內蒙古松塔的選址看起來就十分對上峰水泥的胃口。
對于上峰水泥來說,區域位置+原料資源,這兩點似乎才是比較重要的,尤其是內蒙古松塔已取得骨料生產線的建設許可文件。
在上峰水泥的業務產品中,砂石骨料的平均毛利率在70%以上,可以說是主業產品中利潤空間最大的品類。
畢竟從資產賬面上來看,其欲收購的內蒙古松塔很難說得上優質:去年底,其凈資產約為-1.31億元,營業利潤和凈利潤虧損都高達三千萬以上。
此后,公司將以寧夏基地和松塔水泥為中心,發展建設包括骨料等項目在內的新型建材戰略基地。
一直以來,上峰水泥被指“身在西北,心在華東”。這種“跨區域”的屬性,確實體現得比較明顯——其水泥原料生產基地主要分布于江浙皖、寧夏等地,但主要銷售市場還是在華東地區。而在營收業務構成上,華東地區連續多年占據90%以上的比重。
其實從這幾年上峰水泥的“動作”來看,加碼西北早有規劃。
2018年,上峰水泥與北京凱盛建材工程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協議,并擬設立合資公司。
此后,上峰水泥收購寧夏第三大水泥企業——寧夏明峰萌成建材有限公司65%股份、寧夏萌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40%股權等,動作不斷。
投資多元“錢生錢”
或許上一次上峰水泥這么引人關注,是一口氣拿出5.5個億,來進行新經濟產業投資,包括但不限于半導體、芯片、高端制造、環保等行業。
依靠傳統基建材料業務,尤其是水泥這種周期性和季節性波動較大的行業,對于上峰水泥來說,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以此來平衡這種“半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的單一產業周期波動風險,非常重要且有必要。
對于公司的發展規劃,上峰水泥凝練地提出十二個字,“有什么做什么”,“缺什么找什么”。
在“缺什么找什么”,物色投資標的上,上峰水泥可是一把好手。
2020年第三季報顯示,上峰水泥期間共投了十家公司,證券投資收益為2.3億元。
其中不乏同業競爭對手,如天山股份、海螺水泥、祁連山、萬年青等,堪稱去年的周期性“牛股”,其中投資天山股份浮盈8606萬元、祁連山5110萬元。
圖片來源〡粉巷君 制
上峰水泥凈資產收益率連續三年超40%,排行業前列。在現金流充足的情況下,上峰水泥在股東分紅上也格外大方,分紅比例逐年提高,由2017年的10.28%,漲至2019年30.96%——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現股利9元。
當時有媒體分析說:能拿出錢來布局新經濟賽道,是因為水泥行業現金流充足,“不差錢”。
以“水泥一哥”海螺水泥為例,前兩年與建信理財簽訂購買委托理財產品協議,先后將合計100億元的自有資金用于購買建信理財發行的“鵬鑫”封閉式理財產品,理財收益超千萬。
對于“不差錢”的上峰水泥來說,在行情大好之時,把“閑錢”利用起來多修幾條護城河未嘗不可。
但是話說回來,聚焦主業才是根本,尤其是作為“跨區域”屬性明顯的企業,平衡好多個區域之間的業務比重,合力實現業務的高效增長,方為重中之重。
目前,上峰水泥在水運物流發達的江浙皖區域已形成了穩定成熟的市場,而在西部區域和南部新重點區域收購或新建的各項目,則作為公司后續發展的增量空間。
不過眼下,在爭奪西部市場中,上峰水泥或將再迎一大“勁敵”。如何迎面而上,實現突圍,或許才是當務之急。
編輯:賁子喻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