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起點 志在大作為——港源水泥科學發展探秘(三)
充分利用資源,積極探索余熱發電路子
港源水泥二期工程設計建設5000t/d熟料生產線兩條和1.5萬KW純低溫余熱發電工程一座,現已動工建設。針對水泥生產線生產過程中存在大量余熱資源浪費的情況,同步建設對水泥窯廢氣余熱回收加以利用并建設余熱電站,是充分利用余熱資源、節約能源減少浪費、建立循環經濟的有益探索,也是港源水泥致力建設環境友好型企業的長遠思路。實踐證明,水泥生產過程中,雖然經過大量的技術處理,水泥熟料熱耗雖已大大降低,但是,仍然有大量的350℃以下的中低溫余熱仍不能被充分利用,由其所造成的資源浪費驚人。而上馬余熱回收電站,不但可以大量回收水泥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還可減少水泥廠對環境的熱污染及粉塵污染。另外,電站的產品--電力也將回用于水泥生產,直接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是一套典型的循環經濟系統。
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如何體現的
企業的發展,除了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還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才是建立循環經濟,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要旨。企業要建立百年基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好企業與環境和資源的關系。這個過程,既是企業取得較好經濟回報、實現又快又好發展的過程,也是民營企業履行政治責任、社會責任,促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港源水泥從建設到投產兩年來的實踐驗證了這一點。
合理利用資源,有效保護環境。中材山東地質總隊彭兆仁隊長三月份到港源水泥所屬礦山現場查看后說,全省很難再找到這樣的資源,務必高度珍惜,合理利用;務必搞好規劃,做到100%開采。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效益,就是保護了環境,盡到了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港源水泥謀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在礦山開采中,科學制定開采計劃,注重礦山開采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有序開發,在不占用耕地前提下,確保礦山周圍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同時,對開采后的地區提前制定回填規劃,最大限度地實現礦山開采后土地和耕地資源的有效轉化。
積極參與構建和諧企地關系,實現工業對農業反哺。如何搞好企業與所在地群眾的關系,是大型工業項目的一個難題,處理不當很容易激化矛盾。港源水泥有限公司換位思考,通過細致工作,與居民建立起了互惠互利、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良好關系,不但得到了當地群眾對項目的積極支持,而且實現了工業對農業的反哺。
提供就業機會,帶動產業延伸,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條件。港源水泥落戶莒縣閻莊鎮,為當地村民帶來了充裕的就業機會,并帶動了多種產業的協調發展。公司通過提供技能培訓和其他方式,幫助村民實現就業。兩年來共有200多名周邊村民,通過培訓在公司找到了合適的崗位。公司還利用水泥、熟料、石灰石等貨物運輸的條件,支持周圍村子的村民積極發展運輸、物流、餐飲服務等產業,鼓勵和幫助他們自主致富。1000多個家庭實現了從單純經營土地到從事多種產業的角色轉換,農村家庭經濟狀況有了明顯改觀。
建立和諧鄰里關系,致力提高當地群眾生活質量。公司每年都要組織人員定期走訪困難戶和當地敬老院,節日期間給他們分發慰問品。在節假日和各類慶典活動中,公司都與當地黨委政府一起,聯合組織一些喜聞樂見的書法繪畫、籃球比賽等活動,邀請居民一起參加。在得知企業附近一村民家庭困難且孩子患病住院,急需醫療費時,公司積極組織員工捐款獻愛心,受到當地村民的稱贊。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