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宋志平:中國是創新發動機,把發明用于實用的產品才叫創新

宋志平 · 2021-06-27 16:15 留言

編者按  由英國科普作家、科學家馬特·里德利撰寫的《創新的起源》一書,近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前半部是一部科技史,后半部則從科技史的角度探討總結創新產生的規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宋志平為《創新的起源》著推薦序。以下為推薦序全文。

創新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創新的本質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一邊高喊創新一邊卻又抵制創新,為什么現代社會在很多領域出現了創新荒,到底我們該怎么引領未來的創新,這一連串的問題常使我瞠目結舌,而這本《創新的起源》作了系統的回答。

發明是創新的基礎

但發明不等于創新

長期以來,我們認為人類的發明常常是源于一個個聰明人的突發奇想,我們認為企業的創新也是源于個別企業的自主創新。

但馬特·里德利先生卻顛覆了我們的想法,他通過大量的科技進步史實向我們說明,人類的發明和企業的創新都是漸進的,而且是經過許多人共同努力才做到的,無論是當年的蒸汽機,還是后來的飛機和今天的互聯網、核酸結構等,他似乎給我們正在發燒的創新熱潑了瓢冷水,好處是讓我們更加理智地對待創新。

創新的本質是什么?首先,發明是創新的基礎,但發明并不等于創新,只有把這些發明用于人們實用的產品才叫創新,而且創新往往發端于偶然,不管青霉素還是四氟乙烯,其實都是偶然發現的。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老本行水泥行業,波特蘭水泥的產生是因為一場錯誤而發現的,190多年前英國波特蘭島的工人燒石灰,意外地把雨后沾滿了黏土的石灰石放爐子里燒,結果燒出一種叫硅酸鈣的新物質,這就是現在的水泥。

創新往往要靠一個團隊的努力,創新也往往靠社會上眾多技術的組合。任何一家企業不可能造出汽車的所有零部件,一輛汽車要靠許多企業生產的部件進行組裝。創新也需要開放的橫向聯合,今天無論是做芯片還是做液晶面板,都得靠全球擁有先進技術的企業進行聯合開發。

創新會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

創新雖然那么美好,但幾乎每項創新最初都會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阻力和壓力,從古至今,無論中外,概莫能外,這常常讓人們費解。

書中也回答了這個問題,作者以人類當年曾禁止喝咖啡為例,說明了個中原委,人人都渴望創新,但人人又都懼怕創新,人人都能找到一個反對創新的理由。常常是創新者非但沒有受到歡迎和鼓勵,還必須與現有技術的既得利益、人類謹慎保守的心理、抗議者利益,以及版權、規章、標準和許可所設立的標準門檻等做斗爭。

創新真的不易,大企業往往因為眼前的既得利益而錯失良機,甚至站在創新的對立面。當年柯達膠卷發明了數碼相機,但柯達因太珍惜膠卷賺取的高額利潤,后來眼睜睜看著別人用它的數碼技術把自己逼得活生生地破了產。要想讓大企業創新就必須把大企業引入競爭的賽場,只有競爭,大企業這頭大象才能跳起舞來。

比如,沃爾瑪推出的“掃描即走”服務,允許購物者掃描他們想購買的商品條形碼,然后用智能機點擊按鈕完成付款。創新往往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靠政府部門的指令,書中批評了創新主要靠政府對研發支持的觀點。

這和《大繁榮》一書作者費爾普斯先生提出的創新不靠大企業而是靠草根創新和民間創新的觀點一致。

創新是自由之子,是繁榮之母

雖然作為在大企業做了多年董事長的我對這些觀點有所保留,但我認為作者的觀點也要引起我們的深思,如何開展好民間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如何讓我們大企業產生創新的動力,如何讓我們政府舉國體制的引導更加有效。讓我們國家真正形成大企業創新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創新鋪天蓋地,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書中有一句話甚為經典,“創新是自由之子,是繁榮之母”。自由的環境是創新的土壤,要大膽假設,鼓勵質疑,寬容失敗。

正像厲以寧老師說的,還是先有創意,后有創新,再有創業。我也贊成本書作者關于中國是創新發動機的說法,他認為,過去對中國人只靠模仿進行創新的老舊認識必須翻篇,未來幾十年內,中國的創新規模和創新速度將超過其他任何地方。

這讓我想起了2021年春節在深圳和那些年輕創業者相處的感受,今天的中國,無論是創新文化還是民間創新,都開始走在前頭,這就是中國為什么一定會繁榮的理由。

我推薦大家讀一下《創新的起源》這本書。

宋志平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

2021年4月

《創新的起源》作者簡介:馬特·里德利

英國科普作家,科學家,擁有世襲子爵頭銜的英國上議院議員,紐卡斯爾英國國際生命中心的創始主席,紐約冷泉港實驗室客座教授,他同時還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英國皇家醫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因其在科學、環境學與經濟學領域的著作而聞名。早年就讀于伊頓公學與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主修動物學,并因對雉雞的繁育系統研究而獲得博士學位。他的成名作為《理性樂觀派》,同時還著有《基因組》《先天后天》《美德的起源》的“基因三部曲”,以及暢銷書《自下而上》。《福布斯》雜志稱其為英國的尤瓦爾·赫拉利。他也曾因為TED上的演講“When Idea Have Sex”討論思想交融與生物繁衍的相似性而轟動一時。他的知名科普著作《基因組》中文版曾獲得第一屆文津獎,2021年新版由華大基因CEO尹燁博士翻譯,并得到了包括鐘南山院士在內的8名院士的推薦。

編輯:劉群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4:12: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日照市| 禹城市| 北碚区| 山阴县| 阳曲县| 象山县| 泉州市| 长乐市| 来安县| 邯郸市| 永靖县| 萨嘎县| 嘉禾县| 五大连池市| 竹北市| 南京市| 大宁县| 夹江县| 肇庆市| 卢湾区| 潍坊市| 宁明县| 望都县| 安远县| 柳江县| 清原| 三穗县| 陆川县| 外汇| 海丰县| 友谊县| 简阳市| 定兴县| 阿荣旗| 嘉善县| 二连浩特市| 泸定县| 麻江县| 锦屏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