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踐行“兩山論” 露天礦山再復綠
日前,大雁公司扎尼河露天礦順利通過自治區級綠色礦山評估驗收。成績的取得,源于長期以來該礦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扎實踐行“兩山論”,按照邊開采、邊治理、邊恢復的原則,全力打造綠色礦山。
讓綠色在礦山永駐
每逢夏季,呼倫貝爾草原綠意濃濃,牛羊悠閑地散落在藍天下、綠草間。行駛在通往扎尼河露天礦的高速路上,礦山公路旁的綠化區遠遠便會映入眼簾。
經過幾年的綠色礦山創建,大雁公司對露天采場和周邊層層“設”綠,打造出了一道道植被景觀,實現了礦區與草原同綠、美麗與發展共贏的良好局面。
扎尼河露天礦在“綠”“美”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礦區的美麗指數。來到露天礦,你會看到一個巨大的藍色穹頂型建筑,猶如一個“超級碗”,環抱于礦區儲煤場之上,守護著礦井的碧水藍天。在傾心建設綠色生態家園的同時,該礦工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主題實踐活動,注重將企業文化內容不斷擴展到綠色環保文化、和諧文化和家園文化建設上。
2020年10月21日,呼倫貝爾地區初降瑞雪,一群人手握鐵鍬,頂著飄飄灑灑的雪花,步履匆匆地趕往指定地點。原來,這是大雁公司黨委組織開展的“讓黨旗在綠化一線飄揚”主題活動,500余名干部職工踴躍參加。
雖然頂著風雪,衣服被雪水浸透,但職工們依然熱情高漲,大家相互配合,整個勞動場面緊張而有序。此次主題活動共栽植苗木6655棵。
綠色礦山建設永遠在路上
在綠色礦山建設中,扎尼河露天礦投資3.2億元,歷時3年完成了帷幕截水減排示范工程建設,并于2020年9月19日通過了國家能源集團組織的科技創新項目驗收。
該項目的實施,開創了我國露天煤礦通過截水帷幕綜合技術實現截水減排的先例,為我國東部草原區露天煤礦地下水疏降與控制、安全綠色開采提供了新思路、新技術、新方法,對草原的生態環境保護、露天礦山的水資源保護和水害預防與控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研究成果具有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在綠色礦山建設的實踐中,扎尼河露天礦從加強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治理入手,加快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工程的實施,計劃在2022年完成2處外排土場的全部治理與復墾工程,并開展相關監測工作。在此基礎上,計劃將西外排土場打造成代表大雁集團公司的亮點工程和精品工程。同時,加強大氣、噪聲、粉塵、固廢等環境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實現與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聯網,滿足排放指標按照超標程度自動分級報警和分級通知功能要求;設立地下水動態監測點37個,監測設備按照每6小時監測一次的頻率自動監測、傳輸,并對礦區及周圍10個地下水水質監測點進行監測。
持續做好生態環境美化工作,推進花園式綠色礦山建設,優化工業廠區生態環境結構和布局。扎尼河露天礦選取具有觀賞價值的多樣性植物,按比例進行混播,逐步將礦區打造成四季常青、鮮花盛開、景觀協調的花園式礦山。計劃在西外排土場頂部建設一處光伏電站,采用“一地多用”的方式,上部空間建設光伏,下方綠化恢復植被,高效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持續開展苗圃示范園二、三期建設工程,逐步實現苗木種類、數量供應自給自足。
扎尼河露天礦已利用東南外排土場東側大面積空閑土地與大雁集團原綠化公司開展了苗圃示范園建設工程,建立起了自己的苗圃示范基地,目前一期共建180個苗床,苗木共計26.14萬株,品種以樟子松、沙棘、云杉為主,長勢良好。目前,礦區綠化覆蓋率達到92%左右。
“我們將繼續秉持‘生產方式科學化、礦區環境生態化’的綠色發展方式,努力打造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的美麗家園,讓生活、工作在這里的職工更幸福。”該礦礦長對記者說。
編輯:敖思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