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我國信息化戰略規劃特點和建材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

建筑材料工業信息中心 張廣沛 · 2006-10-06 00:00 留言

一、國家2006-2020年信息化發展戰略特點
2006年 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以下簡稱《發展戰略》),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這是我國信息化發展史上首次出現的全國性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也是左右未來十五年信息化建設趨勢和走向的一個綱領性文件。
對于這份文件,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加以解讀。我認為,從總體來看這次通過的《2006-2020年信息化發展戰略》具備了以下五個特點:
(一)起點高
(二)覆蓋廣
(三)重點突出
盡管《發展戰略》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涉及的內容非常之多,但這個《發展戰略》的重點還是非常明顯:
1、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
《發展戰略》將“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列為“我國信息化發展戰略重點”的第一條。其中對工業,提出“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技術在能源、交通運輸、冶金、機械和化工等行業的普及應用,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字化、生產過程智能化和經營管理網絡化。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推動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
這段論述,對我們建材企業特別是有著能源資源消耗型水泥企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推行電子政務
3、建設先進網絡文化
4、推進社會信息化
5、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6、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7、提高信息產業競爭力
8、建設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9、提高國民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造就信息化人才隊伍
以上是這次《戰略》所提出的九個發展重點,整體上對未來信息化發展程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措施周詳
《發展戰略》不但提出了許多宏觀上的戰略目標,還制定了用以實現這些目標的具體行動、路徑,并把它們稱之為“我國信息化發展的戰略行動”。
這些戰略行動包括:第一是“國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訓計劃”,即在全體國民中搞信息技能培訓;第二是“電子商務行動計劃”,包括營造環境,完善政策,發揮企業的作用,也包括為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給它們提供一些指引;第三是“電子政務行動計劃”,包括了規范政務信息的采集和應用,電子政務的規劃、預算、審批、評估;第四是“網絡媒體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計劃”;第五是“縮小數字鴻溝計劃”;第六是“關鍵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計劃”。
(五)保障有力
《發展戰略》最后一個特點是“保障措施得力”。通觀整個信息化發展戰略,共講到了九個“保障措施”,包括:
1、完善信息化發展戰略研究和政策體系。信息化發展戰略要不斷地進行研究,調整,使之更適應實踐的需要。
2、深化和完善信息化發展領域的體制改革。不管企業信息化還是政府信息化,都遇到過體制和機制問題,《戰略》把它作為一個保障措施,再次顯示了對它的重視。
3、完善相關投融資政策。
4、加快制定應用規范和技術標準。
5、推進信息化法制建設。
6、加強互聯網治理。
7、壯大信息化人才隊伍。
8、加強信息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9、完善信息化推進體制。
“起點高、覆蓋廣、重點突出、措施周詳、保障得力”,這是我認為本次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里面所體現出來的五個特點。整個規劃主題新穎、內容豐富,有些概念和提法很有新意,值得我們去好好研究、思考。

二、我國建材行業信息化“十一五”建設重點及發展思路
受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和中國建材工業協會的委托,由我中心組織行業內外專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信息化“十一五”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基本原則,結合我國建材行業信息化現狀及發展需求,提出了我國建材行業信息化“十一五”建設重點如下;
(一)行業信息資源開發和公用平臺建設
1、進一步做好建材行業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充分利用中國建材工業協會及其代管專業協會、事業單位的資源和人才優勢,加大對行業基礎信息及重要技術、裝備、人才、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等信息收集加工力度,建設和運營維護好覆蓋行業主要專業的行業數據庫,更好地為建材工業走新型化工業道路提供信息內容服務。
2、進一步完善和運營維護好具有建材行業特點的行業信息化公用平臺。針對建材行業多為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信息中心等單位優勢,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的大力支持,進一步完善并充分利用國家經濟信息系統建材子系統所建成的網絡平臺,進一步完善和運營維護好行業因特網門戶站點,實現網上信息交流和互動;實現辦公信息資源和行業專業數據庫等各類信息資源的有效整合,盡快形成能為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和社會提供豐富有效的、具有權威性的建材行業信息服務和各種先進適用信息技術服務的建材行業信息化公用平臺,可有效的解決企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等問題,可大幅度降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成本,可提供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亦有利于行業電子商務系統的建設和運行。
(二)企業信息化建設
針對建材企業的特點,加強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利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繼續抓好以節能降耗,加強環保,提高質量為中心的計算機技術改造工程,推動建材行業整體水平的提高。
1、進一步完善建材行業主要建材產品生產線過程控制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實現生產過程的電子化、自動化、智能化,提高產品質量,穩定生產工藝,節能降耗;為此應重點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重視控制理論的研究及其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的應用
建材工業生產過程普遍存在多參數、長滯后、大容量的控制性,以及高溫、高濕、高粉塵的惡劣環境。這些特點無不大大增加了自動控制的難度。相應地,對控制理論和方法的要求也就越高、越迫切。我國建材工業控制理論的研究無論是與國際先進水平比,還是與國內其他行業比,都顯得非常薄弱。必須加強控制理論的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建材工業自動化水平不夠高的狀況。
(2)加強建材工業用分析檢測儀器及裝備的研發及推廣應用
自動化的基礎之一是分析檢測和計量技術,建材工業主要是粉狀物料在高溫條件、燒結或熔融狀態下連續生產,給工藝參數的檢測、計量造成巨大困難。因此,研發和推廣應用適合建材工業自動化需求的分析檢測和計量儀器及裝備顯得尤為重要。
(3)加快適合建材工業的各種自動化系統的研發及推廣應用
DCS系統在建材行業已較為普及。在此基礎上,結合計算機控制系統的發展,研發和推廣應用適合建材工業特點的自動化系統,將使建材工業自動化邁上一個新臺階,達到一個新水平。
2、利用信息技術促進管理和決策水平的提高,實現決策的網絡化、智能化和科學化。建立企業內部管理網絡,將企業生產過程密切相關的各種信息、以及人力資源、物資、財務、計劃、生產、銷售、庫存、售后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及時采集、處理、傳輸、存儲和應用,利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裝備和現代管理理念、理論方式、手段和實踐經驗,使企業管理科學化、網絡化、智能化。因此,要積極組織有關單位,研發和推廣應用適合于建材行業特點的業務流程重組(BPR)、辦公自動化(OA)、管理信息系統(MIS)、決策支持系統(DSS)、專家系統(ES)、物料需求計劃(MRP)、制造資源計劃(MRPII)、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制造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ERP)等應用系統。使廣大建材企業根據自身人員、財力和應用水平等實際狀況,選擇先進適用的應用系統。
3、利用信息技術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實現商務活動的電子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在建好用好企業內部網(Intranet)的基礎上,建好用好企業外部網絡(Extranet),連通國際互聯網(Internet),建立企業形象及信息的對外宣傳窗口,開展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訂貨系統(EOS)、電子支付系統(EPS)和物流配送、電子商務(EC或EB)等應用系統,有效克服時空障礙,提高企業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三、制定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應考慮的因素
戰略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現代大中型企業要實現其戰略目標,必須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必須做到信息技術戰略要與企業的業務戰略目標一致。現代企業的高層領導一定要把信息化工作提高到戰略管理的高度來認識。下面就企業信息化戰略應重點考慮的因素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充分考慮國家和行業信息化規劃
如國家和行業信息化規劃中均提到“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推動供應鏈管理和客戶關系管理,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為實施該戰略,國家這方面要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作為企業在制定其信息化戰略時應關注,同時行應考慮充分利用相關政策。如目前實施的政策: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廣辦公室的計算機應用貼息貸款項目,國家發改委實施的企業電子商務項目等;
再比如國家電子政務行動計劃和國家金字工程等,均需要企業留有相應的接口等(如工商、稅務、銀行、海關等);
再比如國民信息技術教育培訓計劃,國家人事部、勞動保障部等部委實施的信息化崗位資格認證制度(信息化管理師,總控室操作員等)等等,所有這些,均需要企業在進行信息化規劃時加以考慮。

(二)應充分考慮行業發展和政策因素
如我們水泥行業正積極貫徹執行國務院八部委《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積極進行結構調整,企業兼并重組和外資進入十分活躍。因此,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信息化戰略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1、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工藝是水泥行業必走之路
《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能力要占70%,新型干法水泥噸熟料熱耗由130kg下降到110kg標準煤, 水泥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25%。水泥預期產量12.5億噸,其中水泥散裝率達到60%;累計淘汰落后生產能力2.5億噸。粉塵排放量大幅度減少,石灰石資源利用率由60%提高到80%。國內外水泥工業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在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和裝備以其所具有的現代水泥工業的一切特征,如能源消耗低、產品質量優、資源利用率高、易于實現清潔生產、自動化程度高,符合規模化生產條件,勞動生產率高.是水泥工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已被國際水泥工業廣泛認同,這也是水泥工業的唯一主導發展方向。
2、提高水泥企業生產集中度
在《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我國水泥行業調整目標:到 2010年企業平均生產規模由2005年的20萬噸提高到40萬噸左右,企業戶數減少到3500家左右。水泥產量前10位企業的生產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生產集中度提高到30%;前50位企業生產集中度提高到50%以上。為實現上述目標,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支持大企業集團發展,加快提高產業集中度,是企業在制定其發展戰略和信息化發展戰略時應慎重考慮和重視的問題。
3、水泥工業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1)作為能源消耗大戶的水泥工業,不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等一次能源,而且還要消耗大量的二次能源電力。較好利用廢氣余熱的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已成為國內水泥工業節能降耗的有效途徑,也是水泥工業企業內部走循環經濟道路的可操作模式之一。《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余熱發電生產線達40%。
(2)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理廢物模式,發揮水泥工業的社會凈化作用
水泥行業一直是國民經濟中的能源和資源以及污染的大戶,利用水泥窯進行廢棄物處置在減少水泥企業對原燃材料需要的同時完成了部分廢棄物銷毀處置,并在整個社會的范疇內降低污染的排放總量相結合,具有深遠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
(3)實現工業廢渣資源化利用,促進水泥工業節約資源
水泥工業通過大量消納和處理工業廢棄鉤和劣質資源,實現工業廢渣資源化利用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約天然資源,實現水泥原、燃材料的戰略化轉移,從而保證水泥工業的生產需要和可持續發展。《關于加快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10年水泥工業廢渣(含粉煤灰、高爐礦渣等)年利用量2.5億噸以上。
以上提到的有關水泥行業的相關政策和發展方向,均是企業制定發展戰略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企業要實現其戰略目標,必須依靠信息技術的支持。因此,企業信息化戰略應服從于企業發展戰略。如企業確定集團的發展模式,這在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時除考慮生產企業所需要的信息化內容外,還應考慮集團的信息化管理,它與單個生產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是不同的(如網絡視頻系統,集團資源共享系統,協同辦公系統等等)。

(三)企業信息化戰略目標
信息化是一項長期戰略,成功的前提是全面且正確的總體規劃,不僅僅是電腦聯網或者建一個網站,而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既涉及到信息系統的建設和資源的整合,也涉及到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的再造,同時還要引入一些管理自動化的軟件如ERP、SCM、CRM等,但僅靠這些軟件是無法完成信息化的目標,在基礎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上馬反而有可能造成嚴重失敗。

企業信息化戰略目標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控制自動化目標:通過改進現場采集技術和遠程傳輸技術,實現遠程數據實時傳輸和自動數據采集網絡化,提高對生產現場的自動控制能力。
2、企業經營網絡化目標:通過系統集成和信息的有效利用,建立信息驅動的業務機制,優化業務流程、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和效率,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網絡化。
3、商務運作電子化目標:推動信息技術應用,發展電子商務,改變整個業務模式,促進業務轉型。在未來競爭中處于戰略優勢。
4、管理決策智能化目標:建成集科研和管理為一體的綜合信息應用平臺,提供技術決策與投資決策及成本分析的決策支持能力。
5、智能數據企業目標:建成完善的、實現整個企業集成的、具有充分共享能力的綜合信息技術支撐環境,實現對企業各種業務提供全面有效的支持(最終目標)。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3:54:5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夹江县| 长治市| 莱阳市| 巴东县| 乐山市| 北川| 延庆县| 丹阳市| 金堂县| 盈江县| 开化县| 澄迈县| 长葛市| 商城县| 津南区| 旅游| 大冶市| 乌拉特中旗| 得荣县| 江山市| 土默特右旗| 乌苏市| 龙川县| 隆尧县| 贵港市| 山阴县| 南京市| 团风县| 福贡县| 伊金霍洛旗| 廊坊市| 镇江市| 水城县| 扬州市| 建阳市| 南澳县| 珠海市| 沐川县| 龙川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