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搶抓“新基建”,加快基建轉型升級!
除夕夜,四川省成都市的成渝高速公路監控運營指揮中心燈火通明。這里是成渝、成雅、成樂等6條高速公路的“數字大腦”,春節期間,工作人員保持7×24小時值班,遠程監測路況、發布指令,守護著群眾的回家路。
在江蘇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接線工程施工現場,工程建設者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為了實現工程年內建成的目標,春節期間,124名工人堅守在工地,全力以赴建設這條5G全覆蓋應用的“未來智慧高速”。
新技術賦能傳統基礎設施提質增效,交通領域也為新技術提供了廣闊應用場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市)搶抓“新基建”風口,積極謀劃傳統基建轉型升級,推進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加強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效能和運輸服務效率。從做好整體規劃布局到加大科研創新力度,再到遍地開花的智慧工程,新基建畫卷徐徐鋪展,未來交通值得期待。
科技賦能 全息感知 基礎設施
翻閱各省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報告,“智慧”一詞高頻出現。可以預見,未來智慧交通應用場景將進一步增多,相關工程建設掀起熱潮,更聰明、更便捷的交通基礎設施將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
今年,江蘇將圍繞全息感知、車路協同、主動防堵、安全運輸、便捷服務等目標,建設滬寧高速公路、蘇臺高速公路等智慧公路,建成五峰山智慧高速公路、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智慧隧道,出臺《普通國省道智慧公路建設技術典型案例》并推廣應用;構建航道全方位交通感知網絡,引導新一代自動化碼頭、堆場建設改造,加快推進京杭運河、南京港、鎮江港、太倉港等智慧航道、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設。
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江蘇致力于實現科技信息向促創新、促產業轉型,以智慧交通的新成效增添發展動能;以籌辦2023年蘇州第29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為契機,打造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智能交通產業集群。
良港眾多的福建省正在規劃建設廈門港海滄港區智能化無人集裝箱碼頭,建立“一站式”“一網通”等信息服務平臺,加快全省港口物流單證全程電子化和標準化;加快高速公路車路協同、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造價等應用試點,打造交通感知“一張網”。
更智慧的基礎設施,意味著旅客出行體驗的提升。目前,湖北正在大力推進個性化、定制化出行服務,在武漢、宜昌等地探索推廣“互聯網+道路客運”“互聯網+旅游客運”發展模式;鼓勵和引導城際客運公交化,探索推進聯程聯運和客運一票制服務;通過發行老年人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一卡通”、引導網約車增設“一鍵叫車”功能等措施,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
運營管理 數字大腦 一體協同
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對運營管理系統提出了智能化、數字化等要求。各地正致力于打造更便民的管理體系、更高效的監測體系、更開放的數據平臺,讓數字化管理賦能交通運輸產業轉型升級。
深圳提出,高標準打造全行業全要素交通智慧體,面向行業管理、交通運行和技術創新,打造交通最亮雙眼、最強大腦、最快雙手,實現運行一張圖、出行一張臉、運輸一張單;建成世界領先的交通運輸一體化智慧平臺,創新數據驅動型業務管理模式,圍繞審批、監管、信用、執法和規劃、設計、建設、養護兩條業務主線,構建全鏈條、全周期行業治理體系,提升海陸空鐵多方式聯網聯控水平。
未來,深圳將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城市。深圳交通將率先出臺管理法規,推動無人小巴、無人出租汽車等落地運行;創新建設智慧出行(MaaS)平臺,堅持市場化理念,以交通為核心,融合餐飲、旅游、住宿等領域需求,引導企業創新開發特色交通服務產品。
山西將力促“數字政府”建設在交通運輸行業率先落實,出臺《山西省數字交通建設規劃(2021—2023年)》。到2023年,山西將初步建成“基礎數據一門進出、行業治理一體協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全面完成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工程、山西省危險貨物道路運輸安全監管系統、山西省國省干線公路交通情況調查系統3個部省共建項目。
吉林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以先進信息技術賦能交通運輸發展。到2025年,吉林將基本建成“交通設施數字感知、信息網絡廣泛覆蓋、運輸服務便捷智能、行業治理在線協同、技術應用創新活躍、網絡數據安全可控”的數字交通體系。
“十四五”期間,吉林交通將打造“數字大腦”,通過智慧交通信息平臺,實現交通信息資源的整合共享與社會信息資源的綜合利用。今年,吉林交通運輸部門將投資4.8億元,基本建成“互聯網+”交通運輸監管與服務系統,開工建設路網運行監測與綜合管理系統、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中心、“互聯網+”交通運輸指揮中心、科技治超與全國聯網系統、高速公路視頻云聯網二期工程等信息化項目。
湖北正在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5G、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技術打造完全覆蓋漢江水域、航道、岸線、船舶的海事智能監管服務網絡體系,構建充分適應未來航道建設、養護、應急、管理的智慧監管運行系統。未來,漢江水路“萬物互聯”感知網絡將統一匯聚各類視頻資源,提升漢江“視覺感知”能力。
安徽今年將啟動智慧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綜合交通運行監測和協調指揮、聯網治超等6個省級政務信息化平臺,謀劃推進智慧交通大數據中心等14個省級政務信息化項目建設,加快行業治理數字化進程。
產學研用 匯智聚力 深度融合
發展交通新基建,必須夯實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體系底層支撐,以解決從“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瓶頸,從“可以用”到“很實用、很好用”的生產技術瓶頸?!笆奈濉逼?,完善技術創新平臺,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全面提升交通運輸創新發展水平也是著力重點。
今年,福建交通運輸領域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增速將超15%。試點開展科技示范工程,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科技攻關,加快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形成技術標準和地方標準;依托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強化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揭榜掛帥”,千方百計加大創新投入。甘肅將強化交通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進“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大力支持推進交通科技創新中心、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新基建智慧交通產業港建設,爭取行業科研平臺納入國家和省級科技創新基地布局建設。
安徽支持交通領軍企業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團隊,推進交通智能制造研發中心等6個部省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高速公路工業化智能建造技術科技示范工程”等重點科技項目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加強長三角區域標準和基礎設施、綠色環保、智慧交通等重點領域的標準制定工作。
山東將促進項目、人才和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強化交通運輸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以產學研結合為紐帶,加快匯聚科研開發、工程技術和管理等方面優質資源,實施一批高水平的交通技術創新項目;抓好科研平臺管理,對認定的省級行業實驗室和研發中心開展中期評估,實行動態管理、末位淘汰;加快智慧交通重點實驗室軟硬件建設,年內完成室外測試基地二期建設任務。
遼寧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科技項目研究,加大部省科技項目申報力度,組織企業申報省部級科研平臺,加強溫拌瀝青、基層注漿等成熟適用技術推廣應用。
編輯:賁子喻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