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部分出海水道出現一條條“黃泥帶”,非法洗砂洗泥為何屢禁不絕?
白天,幾十甚至上百艘船只停泊在內河道,一到晚上便機器轟鳴,對海砂進行沖洗或浸泡。在虎跳門水道,一些船只甚至白天也大肆在河道中間沖洗海砂。一股股黃泥水從洗砂船和洗泥平臺上直排河道,觸目驚心。
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廣東發現,廣東一些出海水道作業船只跟監管部門“打游擊”,進行非法洗砂洗泥,導致高濃度含鹽水、泥漿水、渣石直排河道,在河面上形成一條條明顯的“黃色污染帶”,局部水域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洗砂船經過之處,留下一條條黃泥帶
廣東水系發達、水網密布。部分本是通航的內河水道,卻因瀕臨入海口,成為不法分子就近洗海砂、洗泥的“根據地”。
根據群眾舉報,督察組在廣東發現,在中山廣州交界的洪奇瀝水道、江門珠海交界的虎跳門水道、佛山容桂水道等水域,均有大量船只聚集非法洗砂洗泥。
督察組發現,不法分子私自改裝船只,在自卸運輸船兩側船舷和貨倉內安裝噴水管系,在設備艙內安裝大功率水泵,抽取內河道淡水淡化海砂。有的還將集裝箱船、平板船改造成洗泥作業平臺,沖洗河道港口疏浚物、建筑棄土以及來源不明的泥土混合物或建筑垃圾。
這些非法洗砂洗泥船只設備簡陋,沒有采取任何環保措施,將大量泥沙廢水直排河道,在水面形成大面積黃色污染帶。
“有的洗砂船一邊航行一邊洗砂,經過之處,留下一條條黃泥帶。”督察人員說。
相關部門數據顯示,有些洗砂船直排河道的廢水不僅含有大量的鹽分,化學需氧量濃度也遠超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督察人員介紹,一艘載重2000噸的運泥船每完成一次洗泥作業,就有數百噸細泥和渣石排入河道。有些來源不明的黑色淤泥本身需要無害化處理,現在經過沖洗后,大量污染物又回到內河道,污染河道水環境。
“這些船只大量聚集水面,將泥沙、廢水排入河中,堆高河道,改變河床形態,將威脅行洪和航道安全,也對水生生物棲息繁衍和河道水質帶來不利影響。”督察人員說。
與陸地非法洗砂不同,這些非法洗砂洗泥船舶利用水上便利,和監管部門打起了“游擊戰”。據介紹,珠三角河網四通八達,河海交界,一些船舶在移動中完成洗砂洗泥作業,一察覺形勢不對立馬逃跑,隱蔽性和流動性強。
廣東省有關部門提供的材料顯示,自2019年以來,珠三角區域由各級政府、河長辦牽頭統籌,公安、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海事、水利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合打擊河道水域非法洗砂泡砂行動約400次。然而,內河淡水非法洗砂洗泥勢頭并未得到根本遏制,甚至本輪督察進駐結束后,仍有群眾反映,“督察組前腳剛走,一些洗泥船只又重操舊業,晝夜開工。”
非法洗砂洗泥為何屢禁不絕?
業內人士介紹,非法洗砂的背后是暴利驅動。通常建筑用海砂必須經過淡化清洗環節。正規洗砂廠需要辦理取水許可證、排污許可證、堆放證等證件才能合法洗砂,并向有關部門繳納水資源費和排污費。
根據我國《排污許可管理條例》,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單位,不得排放污染物。而移動船舶水上洗海砂排放廢水的行為,并未被納入排污許可范疇。水上非法洗砂洗泥,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獲取不正當的市場競爭優勢。
據了解,正規渠道收購淡化后的海砂每噸價格160元至180元,而沒有取水許可證、排污許可證、堆放證的“三無”船舶洗海砂,每噸要便宜40元至60元。一艘5600噸載重的船舶,洗一船海砂價差至少有20萬元。
此外,洗泥作業中的來料很大部分是工地棄土,應該運輸到指定位置填埋。不法分子一方面收取運輸費用,另一方面又將工地棄土拿來沖洗獲取建筑用砂,中間賺了好幾道錢。
船舶洗砂洗泥涉及砂石資源、取水、排污、船舶運輸和水上交通安全等多個環節,整治效果取決于協同監管力度。督察組通報指出,廣東省已多次開展聯合打擊出海水道內非法洗砂洗泥活動,但有關部門職責分散,各管一塊,未能形成合力。有關地市和部門雖也多次開展聯合執法,但未能有效遏制非法洗砂洗泥。
此外,多個部門反映,船舶淡水洗海砂作業究竟歸誰管不明確,法律法規對這種行為也沒有規定具體的處罰條款。
壓實屬地責任,加大監管力度
據悉,督察組進駐后,將洗砂洗泥問題作為重點案件向廣東省進行交辦,廣東省已組織有關部門成立專案組,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查獲12艘涉嫌非法洗砂船只。
為進一步整治規范相關行為,廣東省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執法聯動,理順部門職能,明確責任分工,切實履行監管責任;壓實屬地責任,部署各市在本市范圍內適時組織開展專項聯合執法行動,形成對違法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加大船舶作業監管力度,打擊非法改裝等行為;疏堵并治,回應市場需求,有序發展機制砂等。
有關部門、專家建議,應通過地方立法完善法律保障,解決查處非法洗砂洗泥法律適用問題;同時,進一步嚴查非法洗砂洗泥利益鏈,對充當“保護傘”的監管者堅決嚴厲打擊。
督察組表示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