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秋高氣爽的九月,我們來到南國花城與來自北京及“泛珠江流域”水泥業界的各位尊貴朋友和嘉賓一起,參加由
廣東水泥協會擔當東道主、由“泛珠江流域9+2省區”水泥協會、建材協會共同主辦的“泛珠水泥峰會”,感到非常高興。 這次在廣州隆重召開的峰會是“泛珠”區域水泥界的一次群英盛會,是認真領會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已成為中國水泥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方向,堅定水泥產業向節約資源能源,實現綠色生態化轉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戰略選擇信心的大會,在這里,我代表國家發改委運行局對會議的舉辦表示祝賀,并向所有今天來參加我們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代表、各位朋友表示誠摯的問候!
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水泥產業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產量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業高速發展,水泥產量快速增長,從1978年的6524萬噸增長為2005年的10.6億噸,27年間凈增9.95億噸,已連續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占世界總產量的比重為48%左右。
2.結構趨于合理
2000年,我國水泥總產量5.97億噸,其中代表水泥工業先進生產力的新型干法(預分解窯)水泥產量僅占水泥總產量的12%。2005年新型干法水泥產量達到4.73億噸,占水泥總產量的比例達到45%,五年平均增速達到43%。目前,新型干法水泥發展已經形成了由政府導向、市場拉動、企業自主發展的良好局面,對促進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3.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
日產2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裝備全部實現國產化,日產4000噸、5000噸生產線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生產線投資大幅度降低,其先進性、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工藝技術和施工安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十五”期間,我國成為日產8000噸、10000噸生產線最多,并能夠成套出口的水泥技術裝備強國。
4.企業生產集中度提高
生產線建設規模趨向大型化,企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前十大水泥企業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4.4%提高到2005年的15%。形成一批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水泥企業。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的規模經濟優勢和技術經濟優勢得到充分體現。2005年全行業實現利潤80.5億元,按統計口徑計算,60萬噸規模以上企業效益占全行業效益的73%。
但我國水泥工業仍存在著整體發展粗放,工藝水平落后,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嚴重,產業集中度低等問題。制定的水泥規劃和產業政策旨在解決水泥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我們今天舉行“泛珠水泥峰會”,就是希望從區域合作的角度來探討我們如何發展和光大水泥產業已經取得的優勢,如何扭轉和解決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本次會議隆重邀請了水泥界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及資深的水泥行業領導一起來共同圍繞著水泥產業結構調整、水泥區域發展規劃、水泥產業節能降耗以及對傳統水泥技術升級改造等主題進行探索以形成更有價值的共識。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會議能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能讓更多的業內外關注水泥產業的同仁分享到目前業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探討成果,能有更多的水泥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有識之士在水泥發展的前沿問題為政府部門獻計獻策。
祝首屆“泛珠水泥峰會” 開成區域水泥合作 “思維與智慧的盛宴”。謝謝大家!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