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为什么叫中东,扒开腿挺进嫩苞处破苞疼,十九岁国语版免费观看完整高清,最好看的2018免费观看在线

碳中和研究院專家:給民族地區留出一定的“碳空間” 實行有差別化的碳減排政策

央廣網 · 2021-10-13 10:02 留言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事關我國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而民族地區在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碳中和研究院負責人樊勝岳表示,民族地區是特殊的地區,具有特殊的情況,也是我們國家實行特殊的治理模式的一個地方,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肯定是不太一樣的。  

就民族地區碳減排、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及其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影響等問題,樊勝岳教授向央廣網記者表示,民族地區既要態度堅決,又要把握好減排降碳力度、結構調整進度與經濟社會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間的平衡,尊重規律、把握節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實現有序達峰。  

記者:當前我國氣候治理上存在怎樣的困境?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路上,我國面臨怎樣的挑戰?  

氣候變化使人類面臨更多的災害威脅。近十年來,氣候變化引起的風雹、洪水、干旱等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嚴重性明顯增加,對經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威脅日益加劇,已成為當前世界最突出的環境問題。  

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將加速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行動。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面臨如下挑戰:首先,中國仍處于工業化發展進程的中后期,伴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對能源消耗有大量需求。其次,雖然煤炭消費占比已經下降至56%左右,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使得中國降碳的難度高于那些以油氣為主的國家。  

另外,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大約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在技術儲備不足,又不能通過向海外轉移高排放行業企業的情況下,更加劇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難度。  

記者:在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路上,我國具有什么優勢?  

在公共政策問題逐漸復雜化,政策過程日趨民主化、科學化過程中,中國的各項公共政策改革并沒有陷入“民主決策的困境”(決策拖沓,停滯,無法達成共識),過去短短的十多年內,反而在眾多領域中推行了政策改革,表現出了快速解決問題的決策優勢,以及高速響應的地方執行力。  

在“雙碳”目標的實施過程中,我國具有的突出的制度優勢,即在于政府的組織、實施、執行能力強大。  

記者:民族地區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應該是怎樣的?重點工作應聚焦在什么方面?  

“雙碳”目標是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民族地區既要態度堅決,又要把握好減排降碳力度、結構調整進度與經濟社會可承受程度三者之間的平衡,尊重規律、把握節奏,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實現有序達峰。  

第一,提升綠色轉型發展的意識。民族地區各級黨委政府應提高政治站位,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下定決心推行綠色規劃、綠色設計、綠色投資、綠色建設、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生活、綠色消費,使發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資源、嚴格保護生態環境、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支持有條件的民族地區率先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發揮其引領示范作用。  

第二,強化綠色轉型發展的技術支撐。應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對民族地區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第三,發揮綠色轉型發展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民族地區新能源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大的比較優勢。第四,夯實綠色轉型發展的產業基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建設一批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  

此外,增強綠色轉型發展的能力。大力開展綠色發展能力提升行動,切實提高政府、企業、高校、行業協會等各方面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記者:民族地區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將面臨怎樣的難題?需要作出哪些突破?  

民族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能源富集區,從資源稟賦上來看,這里具備豐富的太陽能、風力等資源,更適合發展新能源,在推進碳減排的過程中更占優勢。同時,這里又是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對煤炭等一次性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巨大。民族地區經濟水平相對較低,更重要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資源開發形成的產業在地區經濟中占絕對優勢。  

因此,民族地區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比東部發達地區面臨更多挑戰。首先,經濟增長仍保持較高速度,能源需求尚未達峰。近年來,民族地區如貴州、云南、西藏等地,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預計較高的經濟增速還將維持較長時間。隨著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生產用能和生活用能都會大幅增加,能源需求難以很快達峰。  

其次,能源結構“一煤獨大”,轉型難度大。民族地區能源結構總體上呈現多煤、缺油、少氣的特征,生產消費煤炭量占全國比重高,減煤降碳、能源轉型難度較大,且經濟發展和財政能力相對較弱,減碳任務比東部發達地區更為艱巨。第三,民族地區具有資源稟賦優勢的產業低碳發展的成本較大,導致碳排放密集行業,如煤炭、鋼鐵、水泥、石化、鋁業等產品競爭力下降,對民族地區帶來不同程度的沖擊。  

同時,近期民族地區需要突破的領域是碳排放強度降低、生態碳匯的保護和火電廠的碳捕獲封存技術。  

記者:民族地區實現“雙碳”目標應該如何平衡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您如何看待區域差異化減排?  

碳達峰其實是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表現形式,它說明隨著人均經濟水平增長,碳排放量在相伴增加。達到一個頂峰后,經濟增長和碳排放量脫鉤。  

近年來民族地區經濟如貴州、云南、西藏等地,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全國前列,預計較高的經濟增速還會維持較長時間。可以預見,碳排放量還是會隨著經濟增加而增加。在沒有達到碳達峰的經濟水平時,強行降低碳排放,會降低經濟發展速度,影響民族地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西部民族地區由于碳達峰完成時間和壓力較大,必須給他們留出一定的“碳空間”。實行有差別化的碳減排政策,也就是國家為了保護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盡快縮小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差距,是否可以允許它們延遲碳達峰?  

此外,使用碳足跡的方法,根據碳足跡進行劃分,不同地區實行不同的減排的碳指標,可能更加合理。

編輯:孫蕾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水泥網立場。聯系電話:0571-85871513,郵箱:news@ccement.com。

最新評論

網友留言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水泥網立場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閱讀榜

2025-03-31 03:50:4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崇文区| 民县| 新邵县| 安图县| 玛曲县| 罗平县| 额济纳旗| 株洲市| 博客| 永春县| 古丈县| 夹江县| 佛冈县| 丰都县| 永川市| 南宁市| 盱眙县| 泰来县| 宣武区| 白玉县| 马山县| 梅河口市| 宽城| 平塘县| 桂平市| 安新县| 广元市| 应城市| 巴彦淖尔市| 政和县| 关岭| 雷州市| 乡宁县| 中方县| 柯坪县| 栾川县| 黔东| 开化县| 绵竹市|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