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前治會見國際金融公司(IFC)客人
9月18日上午,國際金融公司(IFC)客人上午來訪中國水泥協會。雷前治會長就中國水泥發展狀況進行了全面介紹。
近五年中國的新型干法水泥快速發展
水泥是投資拉動性產業,在過去的計劃時期,國家投資建大廠,地方投資建設立窯,因為立窯投資少,見效快,所以立窯占的比重很大,這是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產物。1995年政府就提出對水泥工業進行結構調整,但成效甚微。新世紀開始,由于民營資本的積極進入,加上外資,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設大大加快,2005年比重已經提高到目前的40%以上,在這5年間,水泥投資1440億元,相當于前50年的一半,基本上都是用于新型干法水泥的建設上。
國家對立窯的退出,態度是堅決的。但在執行時,各地區有差別,上海、北京和青島等大城市已經全部推出;浙江有4000多萬噸立窯產能,經過5年,也將全部退出,河南不但大力發展新干水泥,而且當地政府從政策上積極引導立窯退出,也將會很快完成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目前立窯水泥比重從95年的制高點82%下降到52%,下降幅度30%,這是很不容易的。
中國水泥增速快的原因主要受固定資產投資拉動
雷會長認為主要受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平均年增度達到30%左右,而且當前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以基本設施建設為主。中國的區域非常遼闊,目前正在從東向西,從南向北延伸。農村對水泥的需求量非常大,并且這個增長勢頭才剛剛開始,還將持續較長的時間。
水泥需求區域不平衡
上海連續5年,人均消費水泥已經達到2000公斤以上,浙江地區連續3年,人均消費水泥達到1500公斤,廣東連續8年,人均消費水泥達到1000公斤,但還有很多省人均消費水泥還未到500公斤。但就發展來看,已經開始從東部向西部逐步推進。例如今年的河南、江西和安徽水泥市場非常活躍,價格上漲,這說明這些地區受基本建設投資拉動影響,水泥需求大幅增加。
農村的水泥需求占到總需求的40%
目前農村的水泥需求占到總需求的40%,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港口、機場、水利工程等)占到30%,城市房地產、工廠廠房等占到30%。
今后的十年將是大動蕩,大分化和大改組的時期
國家將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扶持大企業,提高企業集中度,改變無序競爭的狀況,一批小企業,甚至一些中型企業也將逐步推出市場,那時:
年產3000萬噸以上的企業達到10多家,占總產能的30%;
年產500~3000萬噸的企業達到30~50家,占總產能的30%;
剩下的年產500萬噸以下的企業占到總產能的40%左右。
國家對外資的進入是謹慎的
一方面要兌現WTO的承諾,開放水泥市場;另一方面對外資企業并購重組進行審批。
河南天瑞集團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天瑞集團有制造業背景,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天瑞集團在石灰石資源整合方面做的很好,河南正處于經濟上升期,是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水泥的需求量很大;遼寧的新型干法建設較慢,是一塊還未開墾的處女地,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IFC最后介紹了其在中國的投資情況,在談到中國的海螺和山水的兩個項目時,對這兩個項目的印象非常的好。對海螺和山水的運行水平大加贊賞,認為超過了國際水平。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編輯:guest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