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是建材行業當務之急
2006年9月17日,第二屆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表彰會在杭州舉行。會上,中國機冶建材工會主席王玉峰(上圖居中者)發表了重要講話,對當前建材行業技能人才短缺的現狀做了精辟的分析,并指出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是建材行業的當務之急,為企業工會組織和企業培訓部門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他的發言:
各位技術能手、同志們:
今天,我非常高興能與大家相聚在西子湖畔,參加由中國國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和中國機冶建材工會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表彰大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向獲得第二屆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榮譽稱號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祝賀!
第二屆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評選表彰活動始終高建筑材料工業協會和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全國委員會聯合啟動實施的,旨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光與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要求,發揮協會和工會最組織作用,推動全國建材系統職工隊伍素質建設,培養高技能人才。全國建材行業崗位技術能手評選活動自2004年開展以來,得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協會,產業工會與企業的廣泛關注和建材行業廣大職工的積極參與。通過自下而上的評選活動激發了建材職工學習技術的熱情,提升了企業對提高職工隊伍技能水平的重視程度。評選活動為建材行業職工圈中搭建了一個能夠展示個人技能的平臺和學習、交流、提高的機會。同時,獲得全國建材崗位技術能手稱號的同志通過技能等級的認定,取得國家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技術等級證書。
崗位技術能手評選活動每二年評選一次,今年是第二屆。這次評選活動共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兩個中央企業參加,共評選出134名全國建材崗位技術能手。活動涉及成型工、化學分析工、玻璃熔化工、錫槽退火工、機修工、擋車工等工種,其中一線職工71名,占53%,科技人員63名,占47%。說明這個評選活動具有一定的行業代表性和廣泛的群眾性,在全國建材行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力。
在這次評選活動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建材協會和建材工會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認真組織評選,做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各企業也對這項活動十分重視,認真安排,細心組織,優中選優,把企業突出的生產、技術骨干推選上來,保證了評選質量和工作的順利進行。在這里,我代表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對這次評選活動付出辛勤勞動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經濟的增長越來越依賴于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技術工人作為勞動者隊伍的重也組成部分,作為社會財富的直接創造者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關鍵環節,他們的素質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但是,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是我國技術工人的整體素質不高,高技能人才觀卻得問題還相當突出,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構成了“瓶頸”性制約。
建材工業重要的基礎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建材工業結構調整,實現資源的整合和合理利用,改變了原有落后的生產方式。自主創新的的不斷推進,大力開發高新技術材料,使建材企業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升,這些變化對建材行業職工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建材職工隊伍的總圖素質仍顯偏低,技術結構不合理、技能單一現象普遍存在。在技術工人隊伍結構中,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比較合理的比例應該分別為8%、14%、46%、32%,中、高級技工應是技術工人的主體。從工會調查了解的數據顯示,建材企業目前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的比例大致分別為2.5%、9.2%、33.8%、54.5%,高級技工嚴重短缺,呈現的中級工、初級工位主體的“寶塔型”結構。技術工人接納那個但已無法適應技術復合程度越來越高的生產工藝和新技術裝備的要求。但是,建材職工隊伍中掌握一種技能的職工占技術工人的685,掌握兩種技能的僅占10%,而掌握三種技能的寥寥無幾。許多企業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卻為缺乏高技術工人或因技術工人不足,不能實現人機的最佳組合,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先進裝備的作用,影響了企業發展。由此可見,提高建材行業職工隊伍技術蘇州,迅速的扭轉當前技能人才匱乏局面,加快培養造就高技能人才隊伍已是當務之急。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人才強國戰略擺到突出位置。今年初,全國總工會發出了關于開展“黨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的競賽活動。中國機冶建材工會技師下發了相應全總號召,在全行業開展競賽活動的具體要求和《關于在培養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惡意見》,提出了培養知識型、技術型、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部署了技術創新競賽活動。要求各行業、各企業工會組織,要大力宣傳技能型人才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營造“技術工人也是人才”的社會氛圍,努力克服“重文憑、輕技能,重管理干部、輕技術工人”的觀念;要褒獎優秀技術工人,增強建材職工的職業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評選獎勵技術能手,選樹李斌式的優秀技術工人的典型,給予技藝精湛、貢獻突出的技術工人特殊崗位津貼,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會地位;要積極開展“創造學習型組織,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和技術創新競賽,引導職工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緊跟科技進步和知識更新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技術能力和知識水平。
對職工的培訓是企業和企業工會的責任。要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發揮建材職業技校、企業技術培訓部門的作用努力開展各種紋徽科技和職業技能教育,滿足不同層次職工的需求。企業要把職業技校(培訓中心)作為技能型人才的培訓基地,實行“訂單培訓”,不僅要從技校招收訓練有素的新工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先培訓后傷感,而且要有計劃的輸送在崗職工到各類極小輪訓深造,更新技術知識。中國建材工業協會和中國機冶建材工會將利用洛陽工業高等??茖W校這個教育資源,建立建材行業職工技能實訓基地,集中培訓高技能技術工人。企業要營造“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的氛圍。要像留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一樣,創造良好環境,留住技術工人;要提高技術能手的待遇,對嫩工巧匠、絕招絕技、先進操作法的創造者、操作技術的領頭人和獨立開展技術創新的高技能人才要給于重獎。要充分發揮高級技工的作用,努力為他們構筑施展才能的平臺,盡可能地挖掘技能人才的創造潛能,讓高技術工人能有更大的作為,鼓勵技術工人敬業在崗位,奉獻在崗文,冒尖在崗位,獲益在崗位。
工會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廣大職工合法權益的表達著和維護者。工會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決定工會工作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履各項社會職能,突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職能。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僅是勞動權、經濟權、政治權和精神文化需求權還包括學習培訓權和發展權益。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技術水平,加快推進工人階級的知識化進程,是工會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工會僅僅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履行基本職責的必然要求。只有職工素質提高了,企業才能更快更好地發展,只有企業發展了,效益提高了,職工的利益才有保障。建材行業個級工會組織要切實把提高職工蘇州,加強志強職工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長期戰略任務來抓,配合企業作好職工的教育培訓工作,通過積極推進和不懈的努力,提高產業職工的素質,增強建材職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能力、競爭力、發展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維護企業整體利益和職工具體利益雙贏的目的。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各級領導者和組織者任重道遠。希望各省市的同志繼續對兩年一次的崗位技術能手評選活動給予更多的關注,能夠選撥和培養更多的技術能手。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職工能夠取得崗位技術能手的稱號,希望獲得榮譽的崗位技術能手發揚成績,再接再厲,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為我國建材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的技術精不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hangm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