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減排是水泥行業的歷史使命
碳減排是水泥人的歷史使命,需要兩代人的共同努力。當前,國家提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碳減排是我們水泥行業新的歷史使命一一它不僅僅是任務,更是我們一代人、甚至是兩代人的歷史使命。“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聽起來很遙遠,但實際上跟我們每一位水泥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息息相關的。實現碳減排就像安全生產、節能減排一樣,是落在我們肩上的歷史性的責任。
水泥行業碳減排需探尋科學合理的實現路徑。要實現“3060碳減排”目標,光有雄心壯志是不夠的。決心是前提,還要有科學的實現路徑。
近年來,不少水泥企業都在探索水泥行業碳減排工作。例如,海螺水泥依托白馬山水泥廠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生產線,與大連理工大學開展產學研合作,建設世界首條萬噸級以上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項目,年產5萬噸純度為99.9%以上的工業級和純度為99.99%以上的食品級二氧化碳。這個技術比較好,但是比較超前。因為將二氧化碳提純捕集后,制作的干冰的后期商業運用沒跟上。海螺水泥可以做到年產5萬噸的干冰,達到產銷平衡,做到基本上不虧,但規模擴大到50萬就一定會虧損,500萬噸更是不用說了。
水泥的生產工藝流程中,有兩個環節會產生二氧化碳。第一是燃料煤燃燒產生。一噸熟料一般需要燃燒130-150公斤的實物煤,“燒”是水泥的特色。第二是水泥原料石灰石的分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在高溫下分解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占了水泥廠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60%-65%。我國接近20億噸的熟料產能,將產生12-13億噸的二氧化碳(不含煤炭燃燒排出的)。因此,水泥行業探索科學合理的減排路徑非常重要。海螺水泥的碳捕集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制備工業級和食品級干冰,但用途比較少,技術路徑可以走,但經濟路徑還走不通。
另一種路徑是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黨委閻曉峰書記所一直強調的,尋找替代燃料的方式實施碳減排。例如,用生物質燃料代替30-50%的煤炭燃燒。農村擁有豐富的秸稈資源,通常都是通過直接就地燃燒的方式處理,通過對其破碎后作為燃料代替媒炭進入水泥窯燃燒,可以起到碳減排的作用。
目前,我們水泥行業一直都在探索類似的碳減排路徑,但現在暫時還沒有找到最合適、最科學的路徑,還需要繼續努力。
實減碳減排目標需全行業、全產業鏈通力合作。在面對“碳達峰”“碳中和”的歷史使命,水泥行業推進碳減排工作責無旁貨。同時我們也要聯合大學、科研院所、技術裝備企業一起找到實現路徑。在探索、確定一個適合水泥行業的,科學、合理的減排技術路徑之后,我們也應當聯合水泥及上下游企業所有的力量,通力合作,共同達成目標。呼呼全行業、全產業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積極探索、實踐新的技術路徑,協會也將全力以赴地支持、協助大家。
編輯:戴冬虞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