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時代下 大基建產業鏈的產融結合路在何方?
自2018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后,新基建的概念由此產生,并在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后成為持續的熱點話題。
但與此同時,近年來,在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中國經濟還面臨了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多重壓力,新基建背后,更為廣泛的大基建作為占據我國產業鏈重要地位的領域,成為了備受矚目的焦點。從定義上看,大基建是囊括了含新基建在內的、從事基礎建設行業的總稱,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而言,大基建是最為基礎的根基產業。
需要注意的是,大基建通常都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必然要求高投資。從近幾年數據看,基建存量較大,年投資額大約在17萬億左右,約占全年GDP總量的20%左右。根據對幾個主要省市2020年初發改委公告的統計,16個省市公布的年度基建總投資額計劃達到34.4萬億。另一方面,由于行業特性所致,基建潮所帶來的巨大資金需求也不容小覷,除了財政撥款,現代金融還能通過銀行融資、基金、供應鏈金融等多樣化手段實現融資。
受基建潮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建筑業。由于建筑行業產業鏈條通常較長,交易墊款規模大、時間長,多為按項目進度結算,因此,建筑行業融資主要是解決上下游占款問題——供應鏈金融由此成為了更為合適的手段。
如何挖掘大基建產業鏈的最大潛力?數字化供應鏈金融與產融合作如何應用于大基建產業鏈、讓其煥發活力?以上種種,都是值得深究的問題。
以供應鏈金融的服務切入點來看,大基建產業鏈的供應鏈融資產品應當要滿足集團資金管理、招標、代發工資、集采等各類金融需求,而部分優質企業已經率先走在大基建產業鏈的供應鏈金融實踐之路上。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