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西“建材案”看國企“一把手”權力失控
一個原本擁有十幾億元公眾募集優質資產的國有控股上市企業———江西萬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在市場行情看好的情形下,竟然連年虧損,這一反常現象引起有關部門注意。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通過排查群眾來信來訪,終于查清包括“萬年青”原總經理楊石根等在內的65人涉嫌侵吞、揮霍10多億元公眾資產,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違法違紀事實。
盲目投資疏于管理資金流失黑洞遍地“萬年青”1997年成功上市后,善于投機鉆營的楊石根等人開始以“理財家”自詡,頻頻出擊非主業投資領域。他們先后7次從企業非法斥資1.5億元用于炒股,至案發時已虧損2174萬元。股市“失手”后又以所謂“委托理財”新理念投資證券公司,結果一年不到全部投資血本無歸。1993年至2003年,楊石根等人擅自決策,盲目對非主業進行投資,金額累計4.3億元,目前絕大多數已難以收回。
權力失控肆意揮霍個人生活極度腐化楊石根等人把國家和股民委托給他行使的法人代表的權力,完全私有化。經查明,他先后包養多名情婦。楊石根一年之中絕大多數時間是在與情人游山玩水中度過,直到案發前一兩個月,他在公司報銷的機票就達4萬多元。憑借國企“一把手”權力,楊石根等人瘋狂進行權錢交易。在公司他公然對部分人員說“我是享受副廳級待遇的老總,你們要當官就是我一句話”。為此,公司設立的管理機構多達72個,管理人員260多人。其中,蓋楊石根私章任命的“處級干部”就達25人。凡與楊石根等有親戚、朋友關系的人都被安排在了公司重要部門和崗位上。
比貪欲更可怕的是企業制度和監管失靈
觸目驚心的江西“建材案”,暴露了楊石根等人極度膨脹的個人貪欲。但這樣一個涉案金額高、范圍廣、人員多的涉嫌犯罪團伙能在光天化日下長期泛濫,更暴露出一些地方國企監管制度和機構失靈。多年來我國已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備的現代企業制度,但江西“建材案”表明,在權力和利益面前,這些規章隨時面臨失效危險。而在制度失效的背后,其實是集團上下一系列決策、監管機構的失靈,監管機構失靈的背后則是部分監管人員的同流合污。
(中國水泥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zyj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