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行業和領域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成果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1年6月3日,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在北京組織召開了“重點行業和領域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成果研討交流會。會議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主持。生態環境部氣候司李高司長、陸新明副司長,大氣司吳險峰一級巡視員,以及來自工業與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相關部委的領導參加了會議。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原鐵道部部長傅志寰院士、清華大學江億院士、清華大學賀克斌院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徐華清、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魏一鳴、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副主任張強等10位知名院士專家與會指導。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李新創、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王雪松處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黃導、綠色建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姚燕、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副會長劉建華、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范永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李丹、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偉善、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戰略規劃分院副院長趙路正、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副院長劉文革、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主任尹航、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朱魯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環境與能源研究院院長徐偉等課題組成員50余人參加了交流討論。
李高司長在致辭中表示,各行業各領域碳排放有序達峰,既是支撐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客觀需要。識別各行業實現達峰的關鍵舉措與政策需求,對于明確行業達峰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制定行之有效的行業達峰行動方案和配套措施,推動落實國家碳達峰目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希望相關研究成果能夠更好服務于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的編制工作,為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和技術革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發揮積極作用。
課題負責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嚴剛代表課題組匯報了研究內容和主要成果。課題組選取了碳排放占全國排放總量90%左右的電力、鋼鐵、水泥、有色、石化和化工、煤化工6大重點行業以及交通、建筑兩大重點領域作為研究對象,在解析經濟發展新格局和行業間產業鏈關聯關系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我國“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態勢和重點行業發展趨勢;基于全國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約束以及我國分行業和領域控碳措施現狀與先進技術普及推廣前景,采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法,系統研究了基于行業和領域的全國碳達峰時間、峰值及2021-2035年分行業控碳政策措施與碳排放變化趨勢,提出行業管控的重點任務、關鍵措施、重大技術和配套政策。
與會專家和各部門代表充分肯定了課題研究成果,認為研究基于國家管理需求,組建了由各行業國家級研究機構構成的研究團隊,全面系統地開展行業和領域碳達峰路徑研究,既充分考慮了經濟發展需求與最新形勢,又統籌兼顧了行業和領域實際碳排放現狀與技術可行性,研究成果豐富,對于部門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專家建議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自上而下宏觀約束分析、行業間綜合比較研判,加強成果凝練,從技術進步、管理措施等角度繼續挖掘降碳潛力,為宏觀決策提供多路徑分析與支撐。王金南院長和吳險峰巡視員對會議進行了總結,指出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碳排放達峰是突出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關鍵舉措,建議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針對主要行業和領域,凝練形成不同的實施方案情景,更有效地支撐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
附件:
重點行業和領域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課題簡介
一、研究意義
從國際經驗來看,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是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頂層設計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實和系統部署國家承諾和遠景目標的必然選擇。從國內需求來看,細化重點行業和領域碳排放達峰路徑,是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重點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最終實現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基礎性工作。從現實基礎來看,基于重點行業和領域建立國家碳達峰路徑,是實現碳排放分區管控、落實行業減排責任和建立企業碳排放配額管理機制的重要基礎,也是下一步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完善碳市場機制的重要支撐。
二、組織形式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會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水泥協會、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煤炭工業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應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14家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組成課題研究團隊。對電力、鋼鐵、水泥、鋁冶煉、石化化工、煤化工等6個重點行業和交通、建筑兩大領域開展排放建模、情景分析和達峰路徑研究,提出基于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全國碳排放達峰路線圖。
三、研究范圍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中,電力(包括熱電聯產)、鋼鐵、水泥、鋁冶煉、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點行業及交通、建筑領域碳排放合計占總排放量90%以上。因此,本研究將上述行業和領域作為重點,逐一開展達峰路徑研究,形成全國碳達峰方案。研究的基準年為2020年,研究時段為2021至2035年。本研究中各行業和領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既包括燃料燃燒、工業過程等二氧化碳直接排放,也包括企業凈購入電力、熱力帶來的二氧化碳間接排放。工業行業和建筑、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環節如下圖所示。
工業行業和建筑、交通領域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環節
四、研究方法
碳排放達峰情景分析是開展重點行業和領域達峰路徑研究的基礎。研究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方式,借鑒IPCC路徑情景方法學,基于排放機理模型、統計學模型等,結合文獻分析、數據挖掘、專家研判、重點省份調研、典型企業調研等,開展排放建模、情景分析和達峰路徑研究。主要研究技術路線見下圖。
研究技術路線圖
五、主要結論
未來十年是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關鍵階段,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將持續產生碳排放增長剛性壓力。經測算,在采取積極控碳措施的情況下,通過推動不同行業/領域梯次達峰,我國可實現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目標。結合我國碳排放結構和未來發展情景分析,建議采取積極措施,推動工業領域在“十四五”期間整體達峰,達峰后碳排放穩定下降,電力、交通、建筑領域在2030年左右實現達峰。由于電力、石化、交通等剛性需求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居高不下,“十四五”將是“控增量、促轉型”的關鍵時期。
工業領域直接碳排放及用電等間接排放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其達峰態勢及控碳措施直接影響全國碳達峰的時間和峰值。要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擴張,加快構建高效低碳循環工業體系,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耗,推動工業領域率先整體達峰并實現碳排放穩定下降。
電力是全國最大的碳排放行業,也是未來十年我國能源增長的主體。在碳達峰目標要求下,提速風光新能源發展是必然選擇,風電、太陽能發電需承擔滿足主要用電增量需求。同時要充分挖掘水電、核電、生物質發電潛力,加速推動火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加快發展儲能技術,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的價格機制和電力調度系統,推進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交通領域包括公路、水運、鐵路和航空等排放,其中,公路排放占80%以上。大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持續降低新生產燃油車碳排放強度、繼續推進大宗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出行是推動交通領域盡早達峰的關鍵舉措。
建筑領域碳達峰需堅持能效提升與用能結構優化并舉。通過合理控制建筑規模、大力推動北方地區清潔取暖、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覆蓋面、積極推動建筑領域可再生能源應用,多措并舉實現建筑領域在2030年左右碳排放達峰。
為推動上述重點行業和領域措施落地,全社會在“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需分別投資9.3萬億元、11.5萬億元,年均投入約2.1萬億元。
編輯:梁愛光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