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業務分析
一、商品混凝土產業發展的區域差異
(一)2012年混凝土產量增速下降
目前,我國商品混凝土產業仍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當中,從全國商混的單月產量數據來看,每年都有新突破,即便是在2008年也不例外。2012年前11個月當中,有4個月的單月產量超過了8000萬立方米,最高11月份的產量為8890.81萬立方米,相比之下,2011年的最高單月產量為12月份的7598.66萬立方米。2012年1-11月份,全國商混累計產量為7.92億立方米,我們預計,全年的總產量在8.8億立方米左右。
不過,從增長速度上看,不僅今年與去年比較相距甚遠(今年前10個月的累計產量同比增速為13.96%,去年同期為27.47%,全年為27.2%),而且低于2005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甚至是跌破了2008年14.69%的增長水平。我們認為,這其中固然有經濟增速放緩的深層次原因,但更可能意味著往后行業需求持續高增長將面臨考驗。
圖1:我國商混產量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下滑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二)各區域之間的商混發展水平差異較大
同時,由于各區域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各地的房地產市場和基礎設施等建設水平存在差距,商品混凝土的需求水平和增長空間差別較大。
如圖2所示: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仍是消費主力,而相對落后地區的需求水平明顯偏小。今年前11個月,華東地區的江蘇、浙江兩省產量繼續遙遙領先,山東和安徽也分別進入第4和第5名,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和廣西等地也表現出色。比較而言,西北、東北等經濟發展水平欠佳的區域消費水平要遠遠落后。表現在各地的混凝土企業數量上,大致也呈類似分布,2011年,全國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混凝土企業總數為5239家,其中華東就有2564家,西北和東北兩個區域企業總和也才800家左右。
圖2:經濟發達地區仍是消費主力,但增長潛力略遜一籌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另一方面,當前消費實力與增長潛力已經出現明顯的反比關系。越是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省、市,其混凝土需求增長速度越慢,越是經濟發展水平欠佳的地區,其混凝土需求增長速度越快、潛力越大。接下來,我們以幾個典型為例。
圖3:典型省、市混凝土累計產量增速比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上海:增速長期為負。自2010年5月份以來,上海地區的年度混凝土累計產量同比長期為負,2011年初,曾達到過-39.30%。截至2011年底,上海預拌混凝土有211家持有"備案證"的攪拌站,其中上海建工集團下屬建工材料工程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商品混凝土公司,據集團財報顯示,加上旗下另一家構建公司,上海建工集團2011年商品混凝土產量為1608萬立方米。據測算,當年上海建工集團在上海地區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3左右。我們認為,在市場需求逐步萎縮的情況下,企業提高市場集中度是必然選擇。
江浙:增速急劇下降。江浙兩地的商混市場規模在全國一直數一數二,但自2005年以來其商混產量增速同比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浙江省2010年和2011年全年同比增長分別為24.00%、20.86%,而2012年前11個月累計產量同比增長-3.46%,降幅劇烈。江蘇省2010年全年同比增長35.35%,而2011年和2012年前11個月累計產量同比增長分別為9.36%、9.94%,降幅同樣偏大。據了解,蘇南地區商混需求明顯放緩,但蘇中和蘇北地區增速尚可。
北京:增速相當緩慢。由于奧運會舉辦的原因,北京城市建設在2008年至2009年初大規模放緩,商混產量同比快速跳水,最大幅度達到了-37.19%。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混凝土累計產量同比數據開始快速反彈,這主要是基于2008年的"分母"太小,從單月產量數據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市場真正"復蘇"是在2010年以后。然而,從累計同比數據上解讀,由于城市建設趨于飽和,北京市的混凝土產量增速緩慢,下降趨勢凸顯。2011年底,北京市的混凝土企業有206家,根據北京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治理整合專項工作規劃目標,到2012年底,北京市的攪拌站點將控制在135個左右。
[Page]圖4: 北京市混凝土產量增速偏低且趨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重慶:保持高速增長。除2009年之外,重慶市的混凝土產量長期都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2010年至今,同比增速大體在20%~40%區間內運行,其中,2012年,同比增速自23.57%一路震蕩攀升,最新數據為33.69%。截止到2011年,重慶市有資質的混凝土企業共79家,今年上半年增加23家到了102家。重慶混凝土協會資料顯示,2011-2015年重慶將新增攪拌站135個,2015年末總量達到228個。我們認為,這是當地市場前景的看好印證。
湖北:市場方興未艾。2005年至今,除極少數月份之外,湖北省的混凝土累計產量同比全部為正(2006年1月和3月的同比增速分別為-0.33%、-21.03%),最低為5.88%,最高為103.74%,平均增速41.71%,2012年前11個月,平均增速為40.48%。截至到2012年上半年,湖北全省共有攪拌站345個,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3個。我們認為,隨著"復興大武漢"戰略的實施,以及整個湖北省經濟發展和配套設施的完善,湖北混凝土市場方興未艾。
二、水泥企業進軍混凝土業務的情況
商品混凝土與水泥的一體化經營已經成為了國際水泥巨頭統一的選擇方式。據2010年的數據資料顯示,世界水泥企業前6強全部涉足混凝土業務,商品混凝土銷量排名前十名中前9強全部都是水泥巨頭。從收入結構來看,各水泥企業商品混凝土業務收入占比在21%-38%之間,平均約為25%。
(一)國內水泥企業你追我趕發展混凝土
表1:2009-2011國內混凝土業務排名(按產量)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中國水泥網,中國混凝土網
表2:部分調研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業務情況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中國水泥網
近幾年,國內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的步伐不斷加快,表現出了你追我趕的趨勢。從產能上看,先是冀東超過金隅,后來塔牌超過冀東,如今南方、中聯超越了華潤。從產量上看,2011年商品混凝土產量前5名中有3家是水泥企業。
隨著大量新增產能的出現,混凝土設備產能利用率近年來持續下滑。2001年,大約為50%,至2011年,經過我們調查的結論,大概為30%。不過,考慮到產業供給的特殊性,我們認為,60%的產能利用率算是比較合理的水平。首先,混凝土運輸半徑僅有20~50公里,而且一般都是即用即產,這就決定了生產設備必定有大量時間是處于閑置狀態;其次,混凝土產業不僅僅要負責生產,還要管好服務,產業的實際供應能力受到運輸、泵送等環節的影響。再次,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也十分明顯,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就更加如此。
[Page](二)各企業發展策略和水平存在差異
南方水泥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建材旗下南方水泥、中聯水泥和北方水泥今年在其既有水泥業務整合較好的區域繼續做了混凝土業務整合。中聯水泥圍繞核心利潤區快速整合淮海、山東區域商品混凝土市場;北方水泥主要在黑龍江和吉林兩省核心利潤區快速推進混凝土的聯合重組;南方水泥從去年開始在整合商品混凝土市場,今年以來,公司大力發展商混業務,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南方水泥高層領導介紹,目前公司旗下商混產能已經超過了1.5億立方米,估計年底會達到1.8~2.0億立方米,產能躍居全國第一。
冀東水泥十二五目標1.5億立方米:冀東水泥2009年4月開始進軍混凝土業務,截至2011年底,其混凝土設計產能3120萬立方米,實際年產量1050萬立方米,擁有52座攪拌站。據了解,集團"十二五"末將實現1.5億立方米的混凝土產能目標。從區域布局上看,冀東水泥的混凝土業務覆蓋了華北(京津冀晉蒙)、東北、西北(陜)、西南(渝)和中南(湖南)等地市場。但是,從經營模式上看,冀東水泥不再直接從事混凝土業務,而是通過控股唐山冀東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方式來參與。
華潤混凝土毛利率高于水泥業務:華潤水泥自1986年進軍混凝土業務,是國內較早涉足下游產業鏈的企業之一,截至2011年底,其混凝土設計產能3200萬立方米,實際年產量1383萬立方米,擁有54座攪拌站。2012年,華潤水泥還將新建11座混凝土攪拌站,合計設計產能為660萬立方米。據了解,華潤水泥混凝土產能預計將在2015年提升至5960萬立方米。今年上半年,華潤的混凝土業務銷售毛利率為25.4%,超過水泥21%和熟料11.1%的毛利率,且高于去年23%的水平。
塔牌混凝土營業成本大幅攀升:塔牌集團是2008年開始進軍混凝土業務的,近年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從產能上看,集團已經在2011年實現對冀東水泥的超越。不過,據集團公開的財務報告資料顯示,由于產能過剩、競爭異常激烈、需求疲軟致使2012年上半年集團的混凝土銷量只完成了31.31萬立方米,只有計劃的15.62%。與此同時,混凝土業務營業成本同比大幅提高48.65%,毛利率同比下降11.2%至11.33%,低于同期的水泥和熟料毛利率,后兩者分別為24.6%和17.02%。
三、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SWOT分析
(一)競爭優勢
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業務的優勢可以分別從混凝土業務和水泥業務兩個角度來分析。
1、混凝土業務視角
1)水泥供應可以得到穩定的保障,不會出現旺季無法獲得原材料的困難;
2)通過控制水泥成本來實現對商品混凝土成本的控制,同時,發展商品混凝土的水泥企業多半資金實力雄厚,資金鏈困難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使得企業可以從容應對下游客戶欠賬帶來的運營風險,并為其擴張提供了有利條件;
3)可以充分了解水泥質量情況,從而改進混凝土配比工藝,生產出質量更好的混凝土,使得產品競爭力提高。
2、水泥業務視角
水泥企業可以穩定其水泥銷售渠道,并且短半徑區域內的銷售也可以減少水泥運輸費用,輔助水泥業務做大做強。在我們多次的調研過程中,有不少跨區域經營的大型企業表示,由于缺乏產業鏈延伸,很難與新進區域的一體化經營企業相競爭。
(二)競爭劣勢
水泥行業與混凝土行業雖為產業鏈的上下游,但有各自的市場規則,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必須遵循混凝土產品的市場規律。
無論是人才、技術,還是管理,混凝土行業都有不同于水泥行業的特點,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需要有專業的混凝土業務運營人才和管理方式。比如說,在營銷模式上,水泥多采用門店營銷的方式,而商品混凝土則是采用直接營銷的方式。
(三)機會
1、發展混凝土業務可以成為水泥企業新的利潤來源。低碳、環保、節能、利廢是國家經濟發展趨勢的要求,商品混凝土是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不少地方政府部門紛紛出臺了禁止現場攪拌的規定。在美國等成熟經濟體,商品混凝土消耗水泥占比在75%以上,中國距離這一發展程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此外,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也是商品混凝土、水泥行業的最大需求亮點。目前我國城鎮化水平才剛剛超過50%,離發達國家78~80%的主流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
2、混凝土行業規模小,管理松散,多數企業實力偏弱,這給水泥企業進行并購整合帶來了機會。
(四)威脅
1、目前,混凝土產能過剩矛盾已凸顯,2011年混凝土行業平均設備產能利用率只有30%左右;
2、混凝土行業投資少、進入門檻低,投機者絡繹不絕,且進入者類型多,水泥企業要發展混凝土業務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
3、混凝土行業管理比較混亂,相關行業標準持久未更新;行業惡性競爭較為突出,還存在較多的無資質企業。水泥企業在做決策時,必須對自身的適應能力做出冷靜思考。
(五)宏觀層次上的三個選擇
1、中心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
金隅在北京擁有10座攪拌站,天津7座、石家莊3座、邯鄲3座,是典型的主攻中心城市的代表;塔牌集團布局粵東蕉嶺、梅縣,閩西南武平等地以小城市為主,毛利較高,但總額較小。
我們認為,布局中心城市往往消費量大,但同時競爭壓力大,發展潛力小,甚至在少數地區會面臨需求下滑風險。因此,企業需要速戰速決。布局二三線城市,往往消費量比較小,但容易進入,競爭壓力小,潛力大。對于水泥企業來講,也可以通過提前在自身水泥業務的空白區域布局混凝土業務,為將來拓展水泥業務疆土作打算。
2、區域布局,還是全面布局
中聯水泥布局在山東、淮海一帶,南方水泥主要在兩湖和江浙一帶布局,都有典型的區域布局特征;而冀東混凝土在立足京、津、冀區域的同時,在晉、陜、渝、湘、內蒙也有布局,具有全面布局的特點。
我們認為,區域布局主要有利于企業協同水泥業務增強在該區域的市場控制力,缺點在于沒有分享到其他區域市場的發展成果;而全面布局的優點在于利潤點較分散,企業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的市場環境靈活調整經營策略,但這種模式也有容易分散精力的缺點,而且往往難以兼顧到對水泥業務的幫助。
3、并購參與,還是新建參與
誠然,這兩種方式各有利弊。而出于產能過剩這一關鍵原因,我們倡導水泥企業以并購或參股為主,新建為輔。同時,在并購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對于并購企業的現金流匹配情況要詳細考量。混凝土企業普遍存在應收賬款占比高的情況,企業需要防范財務風險;
2、并購方式的選擇需慎重,控股、參股等方式各有長短。比如說,有些地區有比較獨特的人文特性,并購對象對于并購方式的接受程度需要考慮,這對于并購之后業務的開展有很大的影響;
3、并購后與合作對象在文化上的融合。行業與行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文化存在差異,并購決策過程中格外需要考慮如何協調。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