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業環境下混凝土企業何去何從
自2011年以來,北京、深圳、江蘇、廣東、山東、湖北、昆明、鄭州等省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先后出臺了“使用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的管理規定”,如北京市《關于加強預拌混凝土使用管理的若干意見》、深圳市《深圳市預拌混凝土與預拌砂漿發展“十二五”規劃》、江蘇省《預拌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等。而在此之前,上海、天津、重慶、遼寧、黑龍江、吉林、四川等省市已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規定。各地預拌混凝土行業相關政策的加速制訂和密集出臺,反映了國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能源等相關國策對混凝土行業的影響,更體現了各級政府規范、推進和引領混凝土行業的目的。回顧我國混凝土行業乃至整個建筑業的發展歷程,我們發現政府有關部門針對一種建筑材料專門出臺政策規章的情況并不多見。既有混凝土材料是當今世界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具有取材方便、強度高、可塑性強、耐久性好等其他材料無可替代的優勢,在當今乃至今后至少100年內,仍將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并對經濟建設和現代建筑業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此外,在當前重視節能環保、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環境下,混凝土行業所具有的消納各種工業廢棄物的強大功能,使混凝土行業兼具建設功能和環境功能,產業地位不斷提高,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和認可。
受宏觀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增速放緩的影響,與2011年相比,我國混凝土行業2012年產量呈現一定幅度下降的趨勢,加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混凝土企業的生產經營普遍感受到宏觀經濟調控的“陣痛”。但困難往往意味著新一輪的發展和機遇,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混凝土企業審時度勢,研究和順應國家新推出的各項政策,紛紛將轉變發展方向、調整產業結構、推動技術進步作為行業科學健康發展的關鍵點和著力點,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深入的實踐,為我國混凝土行業貢獻了寶貴的經驗。
一是依靠規模經營和多元化發展,增強市場開拓能力。混凝土行業是個較分散的行業,產業集中度較低、品牌效應較差。依靠規模經營可充分利用優勢品牌資源,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并能使混凝土的產品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混凝土企業的多元化發展可以更好地適應國家投資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的發展變化,圍繞價值鏈橫向拓展形成一業為主、多元并舉的經營格局,適當發展摻合料、減水劑、骨料配套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2011年,在我國混凝土行業中,上海建工材料、冀東混凝土、北京建工、中建商混、江蘇鑄本、西部建設等企業年產量均突破了300萬立方米。上海建工材料和冀東混凝土產量甚至突破了1000萬立方米,這些企業依靠規模經營和多元化發展均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二是增強節能環保意識,重視科技進步。隨著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綠色施工的要求,建筑市場對混凝土的品質指標和經濟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現代混凝土材料向著高強、高流態和高耐久等綠色高性能方向發展。因此,能否提供滿足各種工程結構技術要求的混凝土,并在混凝土的生產、施工和使用過程中滿足節能環保、循環發展的要求,既是對混凝土企業的技術儲備及技術創新能力的挑戰,也是決定企業能否在未來的建筑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的重要條件。在近日表彰“中國混凝土行業優秀企業”的會上,幾乎所有單位都在技術創新、新材料應用、節能減排等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在生產實踐中基本形成了以節約資源、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為目標的綠色低碳混凝土產業鏈,為本地區乃至全國混凝土企業做出了表率,積極推動了我國混凝土行業由傳統資源消耗型產業向綠色環保型產業升級。
三是依靠現代科技,實現科學化管理。混凝土企業的管理包括生產管理、資金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客戶管理等各個方面。目前,雖然我國混凝土行業生產工藝裝備在不斷進步,但許多企業管理水平并沒有取得同步提升。受專業人才缺乏和管理隊伍素質有待提高的限制,許多混凝土企業仍然習慣于沿襲過去多年形成的粗放式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在以大量需求拉動行業發展的時期尚可差強人意,而在強調精細化管理的今天,已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因素之一。企業管理者必須認識到混凝土企業智能化自動操作系統,數據自動采集、存儲、傳輸系統,車輛自動排位和GPS衛星定位系統等現代科技手段和科學管理之間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關系,以此實現企業生產經營、技術管理、材料管理、成本核算的科學化與自動化,使大量繁瑣的工作由計算機代替完成,使之更加科學、準確。
四是以人為本,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將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落實到混凝土行業,就是要全面保障員工的利益,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企業和員工同步的、又快又好的發展,以此構成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原動力,形成企業做大做強的核心競爭力。混凝土企業安全高效的生產運營需要一支忠誠、穩定、技術熟練的員工隊伍,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術創新能力的形成還需要一個穩定的管理團隊和一個卓越的技術人才隊伍。相對其他行業而言,混凝土企業的人才缺乏更為明顯,不僅缺少熟練的技術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比例也只占全體從業人員的15%左右,加之工作環境相對艱苦,與其他行業相比,工作報酬優勢不明顯,因而行業內高素質人才時有流失,企業之間人員流動亦相對頻繁,互相挖墻角的現象時有發生。這既不利于企業穩定、安全、高效的生產,也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五是以誠信經營為本,恪守企業社會責任。由于近年來局部地區混凝土行業產能增長過快,市場競爭激烈,導致一定程度的行業管理與市場監管缺失,部分混凝土企業在不規范的市場環境中,采取了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惡意競爭手段,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也給建設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這種行為必然導致行業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和行業整體形象的被歪曲,影響到包括這一部分企業在內的全行業共同利益。我們必須認識到,越是在困難的市場環境中,越需要依靠行業自律自覺規范自身的市場行為,堅持誠信經營,共同抵御經營風險,有效制止企業競相壓價、墊款供貨引發的惡性競爭,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維護行業的整體利益。以循環發展實現企業與行業的共同發展,以誠信經營恪守企業的社會責任,立足長遠,始終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的有機統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