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億城鎮化蛋糕 工程機械如何分享?
“十八大”召開之后,中央關于“新型城鎮化”的戰略日益清晰。例如十八大報告指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要求“必須以改變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和諧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問題”。
因此有學者研究認為,未來10年我國新增城鎮人口將達到4億左右,能夠增加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這款巨大的蛋糕無疑將使工程機械行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帶動行業“有質量”成長
據記者了解,城鎮化的進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第二階段是基建投資為城鎮化奠定基礎,最終完成從投資到消費驅動的增長途徑。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第二階段。
新興城鎮化建設不僅將對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娛樂休閑等軟性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提出要求,地方政府在有關軟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也將有望加大,甚至會大大超過硬性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這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不竭動力。
而隨著城市規模擴張、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空間范圍增大,新型城市化基礎設施建設將趨向區域化開發,建設規模巨大,城市功能集約化方向發展。這不僅帶動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交運、住宅、商業、農業以及工業對工程機械的需求增大;而且隨著開工項目增多,設備利用率上升,工程機械企業資產(如應收賬款)的質量也會得到相應提升。于是這一階段的增長方式,將明顯區別于過去粗放式的增長模式,真正實現“有質量”的健康成長。
40萬億商機
有經濟學家表示,城鎮化是一個全新的投資主體,主要涉及兩大核心主線,一是連接中心城鎮的城際以及城市軌道交通重點將取代以往的高速鐵路的建設重點。也就是說,未來的軌道交通建設以城市向周邊區域輻射的軌道交通為重點。
據報道,2020年我國將有近50多個城市發展軌道交通,超過7000公里,覆蓋中國主要大城市。中國目前已建成并開通運營的城市軌道交通為1700多公里,已批復34個城市的近期規劃建設一共有177個項目,141條線路,總里程大約是4382公里,總投資超過2萬億人民幣。隨著包括北京、西安等城市在內的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陸續開工,市場對盾構機的需求將進入史無前例的高速發展期,此外,軌道交通建設還將帶動土石方機械、樁工機械、起重機械等產品的全面發展。
城鎮化建設的另一主線是房地產業。中心城鎮的發展,必將會使得農村教育和就業資源向城鎮集中,從而使得城鎮購買房產的量能釋放。所以,四線城市以及中心城鎮的房地產市場將會因此蓬勃發展。
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也認為,世界的平均城市化率為59%,中國現在是51%,對于中國這樣的世界第二大GDP大國而言,城市化率水平并不高,其中三四線城市連40%的城市化率都不到,所以城鎮化是未來十幾年發展的基礎,再過10年房地產依然是支柱產業。因此,盡管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放松,但與之相關的工程機械行業依然在三、四線城市以及中心城鎮的建筑市場擁有可觀的成長空間。
戰略擴張仍需謹慎
雖然從中央到地方已經達成一致,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顯然會比預想中慢,其中引發的社會文化隔閡和社會問題也不是短時間內從經濟層面就可以解決的。因此,40億蛋糕的投放不會一蹴而就,工程機械企業制定產能擴張或產品線擴充戰略時仍需謹慎。
眾所周知,我國城鎮化過程中對土地、能源和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較低,城市生態環境不佳,如空氣質量和水污染等問題較為嚴重。而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那些在生產制造和使用周期中排放不達標的產品將逐漸被淘汰。與此同時,另一些在未來應用廣泛的施工機械發展也正面臨著扎堆涌入、一擁而上的危險。比如盾構機領域,目前我國除了北方重工、上海隧道、中鐵隧道三家鼎立之外,又有30家企業進入或準備進入該行業。盾構機屬于個性化強、技術難度大、關聯面廣的重大裝備,進入和退出的門檻都很高,因此該領域是否會重現風電行業產能過剩局面依然值得企業警醒。
機遇與挑戰猶如硬幣的正方兩面,收益和風險也往往相生相伴。在2012上海寶馬展上,多位工程機械企業領袖都清醒的表示,工程機械行業高速發展的時候已經過去,今后的道路上需要比拼的是戰略、智慧和耐心。因此,我們希望這40萬億投資蛋糕不要再催生出“大而不強”的泡沫,而中國工程機械企業能夠在下一個十年中,一邊發展一邊消化,真正實現行業良性循環和健康成長。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