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繼先:工業化生產是砂石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砂石協會秘書長韓繼先出席第四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
近日,第四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在北京圓滿落幕,記者在會議期間采訪了中國砂石協會秘書長韓繼先,就砂石行業的現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韓繼先表示非常看好水泥企業進軍砂石行業。
韓繼先介紹說,砂石行業所指的砂石是建設用砂石,俗稱的骨料,主要用于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混凝土、砂漿和相應制品。砂石是混凝土組成材料中重要和用量最多的原材料,是開采和消耗自然資源最大的產品,其剛性的需求至今沒有其他產品替代。在大力加強基礎建設的今天,作為混凝土主要成分的砂石骨料,市場需求非常巨大。
在混凝土的使用中,水泥與砂石骨料的配比為1:6,一噸水泥就需要六噸砂石骨料,以2011年水泥產量20.6億噸為例,需要120億噸的砂石骨料,按照30元/噸計算,僅混凝土產業所用砂石骨料就帶來了3600億的產值。
巨大的市場需求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但是過去我們往往使用的是天然砂,天然砂是短時期內不可再生資源、是一種地方性材料,不宜長距離運輸。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發展和對環境保護力度的逐步加強,在我國一半地區已出現天然砂資源逐步減少、甚至無資源的狀況,特別是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砂石供需矛盾尤為突出。為了補充砂石市場的剛性需求,機制砂成了建設用砂的首選。機制砂石不僅填補了天然砂石缺乏的問題,而且是高質量建設工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目前全國很多地區都在生產和使用機制砂。伴隨著砂石行業的產業結構轉型,由傳統天然砂轉變為機制砂,對于砂石行業來說,帶來了可工業化生產的可能性,將原來小作坊式的生產轉變為規模化、集中化、產業化的生產模式,必將加快行業的發展速度。
曾幾何時,砂石行業門檻過低,生產設備簡陋,企業規模小,集中度低,生產者素質不高,行業沒有統一標準,都成為了砂石行業發展的絆腳石。韓繼先告訴記者,去年,已經出臺了建設用砂和建設用廢棄煤矸石兩個國家標準。而今年,中國砂石協會受工信部委托,正在制定機制砂的行業準入制度。韓繼先說,標準的建立規范了行業,有效的促進了行業的健康發展,這也是政府從國家政策上對砂石行業的支持。
目前,我國砂石行業現狀相比其他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韓繼先表示,最大的差距就是對于安全的重視程度。在美國,礦產被買下開采后,協會就有權對于企業的生產過程隨時進行監控,一旦發現不符合規定的行為,可立刻要求停產并進行處罰。整個行業中上至協會,下至企業員工,都將安全問題擺在首位。而國內對其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這也是未來協會的重點工作。對于協會的工作,韓繼先表示,協會將會做好政策引導,積極向政府反映相關問題,進而調整政策,制定行業相關標準,從企業的角度出發,提高生產水平,促進行業發展。
對于水泥企業延伸產業鏈,韓繼先表示,水泥企業擁有礦山,這是很大的優勢,再者,水泥企業資金雄厚,無論是下游的混凝土行業還是上游的砂石骨料行業,水泥企業的進軍勢必會促進整個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