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史紹茂: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有助于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深圳市水泥及制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史紹茂
面臨產能過剩的危機,越來越多的水泥企業瞄準下游混凝土產業。隨著節能減排、環保低碳等政策的出臺,以及保障房建設、建材下鄉等政策的推動,為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提供了更大的契機。針對混凝土行業的未來發展等問題,中國水泥網記者采訪了深圳市水泥及制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史紹茂。
據了解,2011年深圳市混凝土產量為1969萬立方米,加上墻材、管樁、水泥制品以及其他制品共2307萬立方米。截至2010年底,深圳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達到107個,擁有218條預拌混凝土生產線,擁有混凝土泵車300多輛,年均實際銷售的混凝土為2000萬立方米左右。
《深圳市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行業2012-2016五年發展規劃》中指出,有效控制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的數量由“十一五”期末的67家減至50余家,預拌混凝土攪拌站點數量由107個降至70-80個。史紹茂認為,要想減少混凝土攪拌站的數量,讓有實力的水泥企業收購混凝土攪拌站是一條好的出路。水泥企業建造攪拌站有主要的原材料,從產業鏈的發展、延伸和銜接等方面來講,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是可行的,對上下游產業的生產、銷售也是有利的。
史紹茂指出,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有利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深圳市目前共有混凝土攪拌企業67家(法人企業),有107個攪拌站,如果把混凝土攪拌企業控制在20個之內,讓這些有實力的企業掌控整個混凝土市場,并按照國家的政策法規,加強市場監管的力度,攪拌站的建設和管理就能夠更加規范化,將促進混凝土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另一方面,水泥企業有強大的資金實力,能夠按照國家標準對混凝土技術研發進行更多的資金投入,使攪拌站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得到更大的改善,有助于混凝土產業的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但是,收購價格也一直是困擾水泥企業進入混凝土產業的問題之一。通常,混凝土攪拌站平均都有3、4千萬,甚至高達1、2個億的應收款,為此企業高價叫賣攪拌站,以致水泥企業望“價”生畏。史紹茂表示,關于收購價格還需要深入協調。
史紹茂說,國務院已經批準深圳市特區內外一體化的方案,這將有利于深圳未來經濟、民生、社會等各方面統籌兼顧的發展。此外,深圳市在未來5-10年的規劃中本身的基礎設施建設較多,公路、軌道交通,保障房建設等方面的投資均比較大,這也將帶動混凝土市場的發展。
混凝土行業的市場情況到底何如?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的有怎樣的趨勢?2012年3月30日,中國水泥網將在北京主辦“第四屆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高峰論壇”,邀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共同探討水泥企業發展混凝土產業的經驗,相信借此論壇將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敬請期待!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