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現狀調查分析
預拌混凝土(預拌混凝土、混凝土制品、預拌砂漿)作為現代散裝水泥產業的重要延伸,是現代建筑工程結構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是經人機加工合成的半成品膠凝材料,鏈接了生產和建筑應用兩大領域,具有節約資源、清潔環保、高效運轉、科技創新等現代產業的優秀特征。目前,混凝土產業已成為產量增長最快、產值位居第二的建材產業,正逐步成為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新興產業力量。
建材產業是貴州省政府確定的“十二五”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并制定發展目標和重點。我們處于資源與能源日漸匱乏、環境承載力日益加重的時代。面臨著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新產業同時,傳統產業混凝土現代化發展,必將要完成改造、升級、轉型的結構調整,這直接關系建材產業能否完成省政府制定的目標。因此,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貴州省混凝土產業的發展,對落實貴州省“十二五”建材產業發展的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相關預拌混凝土專題調研組,在2011年11月30日召開的,《全省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及相關企業座談會》的基礎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全省范圍內的調研。收集相關數據和資料,對全省混凝土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核查(由于對混凝土產業無統計制度,所得數據一是核對企業填表、二是收集不完全統計。所有數據只能算不完全統計)。從相關預拌混凝土專題調研組的認識水平,初步剖析存在的問題,理清發展思路,探索發展途徑,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全省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新時期的重大戰略部署。2003年以來國務院相關部、委,以及貴州省、地州、市多次針對預拌混凝土生產、推廣運用出臺多個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必須使用預拌混凝土強制性文件,并制定省、市禁限和使用預拌混凝土時間表。盡管貴州省商品預拌混凝土行業起步晚、發展慢,1993年,省會貴陽市也只有二、三家預拌混凝土企業,經過18年的風雨歷程。由于相關政策的助推和貴州省經濟建設形成的強勁市場拉動作用。貴州省預拌混凝土行業近兩年有快速發展。截止2011年11月,貴州省預拌混凝土企業有133家,擁有各型生產線(攪拌站)283個,從業人員近50000余人,預拌混凝土攪拌車3550輛、拖泵492臺、臂架泵331臺、各型車載泵、車電泵、車柴油泵計286輛,總計年生產能力達6565萬立方米,實現產值可達200億元。其中,貴陽市有54家預拌混凝土企業,150個站,年產能力可達3000萬立方米;遵義市有25家預拌混凝土企業,33個站,年產能力達1320萬立方米;安順市有5家預拌混凝土企業,另在建2家,11個站,年產能力達625萬立方米;畢節地區有7家預拌混凝土企業,10個站,年產能力達220萬立方米;黔西南州有6家預拌混凝土企業,10個站,年產能力達300萬立方米;黔東南州有3家預拌混凝土企業,6個站,年產能力達100萬立方米;黔南州有5家預拌混凝土企業,11個站,年產能力達200萬立方米;六盤水有15家預拌混凝土企業,30個站,年產能力達500萬立方米;銅仁地區有11家預拌混凝土企業,22個站,年產能力達300萬立方米(詳見附表1)。
全省預拌砂漿產業的發展狀況:2009年6月起,全省僅有二家,注冊地均在貴陽,即貴州皓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和貴州正和加氣混凝土有限公司,其中,貴州皓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有兩套干粉砂漿生產線,年生產能力30萬噸,從業人員近100人;貴州正和加氣塊有限公司有四套干粉砂漿生產線,年生產能力100萬噸,從業人員近200人。貴州省預拌砂漿屬于剛起步,雖經省、市在財政資金上扶持,但由于缺乏市場,發展較困難,處于停產狀態。混凝土制品行業目前則以生產混凝土電桿、混凝土管低端產品為主,規模小,數量多,難以形成規模效應。[Page]
以混凝土相關連礦物外加劑產業全省發展現狀:固體廢棄物治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產業作為一種具有節能減排、低碳環保、“三廢治理”、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特征的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屬于國家產業政策鼓勵的項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環保效益和一定的經濟效益,是一個利國利民的新興產業。但在貴州省起步晚,起點低。據不完全統計,水渣微粉、鋼渣微粉、磷渣微粉企業全省有11家,22條生產線,年產能力可達150萬噸礦微粉。礦微粉配制高強、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摻合料。公路、鐵路是其最大用量,其次,是用于混凝土行業。利用電廠的粉煤灰生產一級灰、二級灰,市場需求量大,但生產量小,其質量、品質有待提高,貴陽市預拌混凝土市場主要使用黔北電廠生產的粉煤灰。
從整體上分析,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生產供應是:電子計量、集中預料、攪拌車運送、泵送入模,機械化自動程度高,是建筑工程領域突破性的技術革命,是建筑業現代化重要環節,并具有如下特征:
1、有利于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2、有利于環境保護;
3、有利于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的提高;
4、有利于加快建設工程速度;
5、有利于推動混凝土技術進步。
二、當前貴州省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要)
(一)、產業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較大,大部地、州、市產能嚴重過剩。與周邊鄰近省、市相比,差距較大;
(二)、準入門檻低,管理部門認識和重視不夠、支持力度較差,導致職能缺失;
(三)、無序競爭、拖欠款現象非常嚴重,行業經濟效益欠佳;
據調查了解,貴州省混凝土行業普遍反映經營困難,生存環境不良,經濟效益不佳:
1、受原材料價格漲價影響大;
2、產能過剩,企業惡性競爭;
3拖欠款居高不下;
4行業虧損面擴大,影響行業整體效益。
(四)、企業整體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五)、企業技術人才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制約著企業的發展。
三、貴州省預拌混凝土產業下一步發展的基本目標、趨勢及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貴州省預拌混凝土產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為主題,以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主線,積極引導、培育和開拓預拌混凝土新的市場領域,建立通暢的市場運行機制和合理的產業發展模式,提高行業整體競爭能力,為加快我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目標
建材業是省政府“十二五”規劃中所確定的重點發展的十大產業之一,《貴州省“十二五”建材工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全省建材產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以上,累計完成投資250億元以上;水泥產量達8000萬噸以上,水泥散裝率達45%左右,其中,預拌混凝土產量達2000萬立方米。很顯然,建材業在貴州省的經濟發展中占有相當的比例。“十二五”期間,基本建設投資項目持續加大,正是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為適應新時期發展要求,貴州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在十二五“期間發展的基本目標是:“以建筑節能減排為重點,以技術進步和創新為支撐,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加強行業發展指導,實現綠色可持續、產業升級和科學、合理規模化發展。到‘十二五’未,預拌混凝土產量達2000萬立方米、預拌砂漿150萬噸;同時,生產場、站,砂、石料等材料倉逐步建成全封閉,廢水、廢料全回收利用;粉煤灰等工業廢棄摻和料利用率,由20%提高到30%;高性能混凝土普遍生產應用,重要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達100年目標”。[Page]
(三)、“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混凝土產業發展思路
1、走綠色發展之路
“十二五”期間,貴州省混凝土行業生產總量的增長仍然是發展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和問題,總量增長的空間以滿足需求為主。以提高技術水平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淘汰落后產能,以節能減排,節約資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化環境保護和治理為重點的綠色發展模式,將是貴州省混凝土行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
2 走技術創新之路
(1)以人才為關鍵,通過建立激勵創新的機制和制度,做好創新團隊建設。
(2)要科學大膽的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優化新配方,尤其要加強對再生材料的試驗研究,從而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生多贏。
(3)構建創新平臺,創建技術中心。
3 走管理創新之路
(1)以成本管理為出發點,以經營和社會效益為最終目的,制定符合本地區、本單位特點量身定制的混凝土企業管理新模式。(2)以混凝土質量管理為核心,努力實現監、管、控一體化。(3)以流程管理為基礎,量化考核為手段,有效控制營運成本,實現企業效益的最大化。
4 以市場需求謀發展
(1)要抓住機遇求發展,尋找機遇求發展,創造機遇求發展。(2)妥善應對混凝土發展環境所發生的重大變化,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在混凝土質量和品種上下功夫,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優化產品結構,依托自身優勢,不斷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領域,向市場提供生產差異化、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混凝土產品。(3)推動有序市場化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逐步改變目前混凝土企業多、布局不合理,小、散的混亂局面。
四、對策及措施
1、加強縣區級管理機構建設,大力扶持預拌砂漿產業和混凝土礦物外加劑產業。
2、加強行政執法力度,堅決遏制現場攪拌混凝土、現場攪拌砂漿行為的發生。
3、預拌混凝土企業要積極開拓市場,引進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加大產業整合力度,把企業做大做強。
4、努力提高行業整體管理素質。
5、突出重點做好協調服務。
五、積極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胡錦濤總書記早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就明確指出:“要發揮社團、行業組織和中介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作用,形成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合力”。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和當前政府職能的轉變,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為政府和企業之外的”第三種管理力量“,是企業在市場經濟中誠信經營、奉獻社會、提供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同時,行業協會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既是企業走向市場的向導,又是企業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的維護者,為企業和會員提供優質服務是協會一切工作的核心。混凝土行業協會能用好自身聚集力,開展好企業誠信建設、維護權益、市場協調、質量管理、人才培訓、反映訴求等方面的工作,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一)、積極協助政府開展行業調查研究,制定發展規劃;(二)、優質高效地做好行業自律管理;(三)、引導企業增強質量意識,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四)、組織開展企業技術培訓,推廣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五)、協助政府主管部門抓好預拌混凝土站、廠家公司的資質等級審查和年檢工作;(六)、積極為政府和企業提供信息服務;通過行業主管牽頭,利用協會這個平臺,發揮協會聯系面寬、人材聚集優勢,做好行業上崗執業人員的培訓,滿足商混企業對技術上崗人員需求。根據貴州省預拌混凝土發展現狀及企業的要求,擬計劃近二年內在貴陽市混凝土協會基礎上積極籌建全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規范預拌混凝土價格和簽約程序,促進貴州省預拌混凝土產業有序快速發展。[Page]
六、對政府及主管部門的建議
1、嚴把審批關,制定行業準入制度
2、強化行政執法,取締非法攪拌站,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和現場攪拌砂漿,從政策上資金上大力扶持預拌砂漿產業和混凝土礦物外加劑產業,積極推廣預拌砂漿和混凝土礦物外加劑在商品混凝土中的應用,培育市場環境。建議建立由散預、發改委、經貿委、工商、環保、國土等部門在攪拌站日常執法方面的聯動機制,通過多部門、多層次的合作形成整體合力加大對混凝土產業的監管力度,履行監督力度。禁止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將資質證書轉讓、租借他人使用。未獲立項核準的攪拌站,嚴禁掛靠生產銷售,設立現場站必須在20公里的范圍內無攪拌站,同時還須報批,建制齊全。
3、對已有生產資質商品混凝土企業,加強監管,進行一次全面清理整頓。做好分類指導,手續不齊的、未做環評的,須在指定時間內,進行整改完善相關手續,確實達不到標準,幫助其關停并轉,以達到凈化環境、優化市場的功效。
4、積極扶持商品混凝土企業做大做強,提高集約化程度,加大對預拌砂漿產業和混凝土礦物外加劑產業的扶持力度。
針對貴州省商品混凝土企業發展已有18年歷史,不少老企業從艱難環境中走過來,各方面都具備發展條件,由于市場等諸多因素,始終未能發展起來,規模仍較小,集約化程度也不高。要鼓勵這些企業樹立品牌意識,通過聯合、兼并、收購等形式整合現有資源做大做強。擴大生產規模,加強技術創新和質量管理,降低生產成本,促進混凝土行業健康發展。
同時,加大對預拌砂漿產業和混凝土礦物外加劑產業的扶持力度,從政策、資金、標準化、技術規范、市場培育等方面著手,適時進行利用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進行宣傳,為推廣應用奠定堅實的基礎,努力使貴州省預拌砂漿產業和混凝土礦物外加劑產業朝規模、規范的目標邁進。
5、加強原材料管理,加大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發和推廣及運用,保證商品混凝土質量。
隨著混凝土產業的發展,混凝土用原材料的品種和生產廠家越來越多,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為確保其質量,應制定原材料備案管理制度,要建立檢查制度,對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材料禁止使用,確保混凝土質量。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大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發,積極推廣高性能混凝土的運用,制定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地方標準與規程,適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條件和范圍。
6、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培訓,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
(1)、舉行多形式的在崗培訓,提高人員隊伍素質。
由于行業人才流動性大,企業對持證人員是”一證難求“(如試驗工、操作工等),企業強烈反映,省建設行政主官部門每年舉行的上崗培訓,遠滿足不了企業人才需求,要求能多提供上崗培訓機會。為此,可充分利用相關院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裝備和檢測手段,從及貴州省相關的專業協會和退休的工程技術人員,不定期開展各類基礎培訓工作,如上崗證、專業技能上崗證、混凝土基本知識、法律法規和標準培訓、安全培訓、管理人員培訓和技術再教育證的培訓等,滿足企業的生產經營需求,提高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
(2)、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針對混凝土專業的人才匱乏,企業招聘難的狀況,建議主管部門與協會共同充分利用省內大中專院校師資力量,與學校(化工、建材、職業技術學校、建材中專)掛鉤和合作,以定向培養、代培等方式,培養企業亟需的各類專業人才。
(3)、加強人才隊伍管理、制訂行業人才培訓中長期計劃,為行業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主管部門和協會要共同建立行業人才檔案信息庫,把握行業人才流向和需求情況,向教學、培訓單位反饋人才需求信息、及時培養和輸送人才。同時,通過加強人才隊伍的管理,杜絕“一證多掛”、“虛崗少配”的現象,對于達不到資質條件的企業,將依法責令其立即整改,甚至撤銷其資質證書。
“十二五”規劃已進入開局之年,貴州省經濟建設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上升發展階段,混凝土產業發展潛力大,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廣,企業發展前景一片光明。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緊緊抓住難得的行業發展機遇,增強憂患意識,自覺地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組織開展企業技術培訓;加強行業自律,努力規范市場經營秩序,積極轉變經營發展方式,以規模發展為目標,努力為建設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混凝土行業而繼續努力﹗(后附貴州混凝土及相關產業調查表:全國部份省、市近年加強混凝土企業管理規范性文件目錄) [Page]
一、預拌混凝土企業 | ||||||||||||
地區名稱/項目 |
企業數量/個 |
生產線 (攪拌站)/條 |
攪拌車/輛 |
拖泵/臺 |
臂架泵/臺 |
車載泵/臺 |
年產能/m³ |
實際產量/m³ |
從業人員/人 | |||
貴陽市 |
54 |
15 |
1800 |
220 |
143 |
124 |
3000萬 |
600 |
21000 | |||
遵義市 |
25 |
33 |
720 |
90 |
60 |
68 |
1320萬 |
264 |
10800 | |||
安順市 |
7 |
11 |
115 |
18 |
13 |
11 |
625萬 |
125 |
1875 | |||
六盤水市 |
15 |
30 |
230 |
50 |
35 |
32 |
500萬 |
100 |
4882 | |||
銅仁地區 |
11 |
22 |
210 |
42 |
28 |
20 |
300萬 |
60 |
2197 | |||
畢節地區 |
7 |
10 |
150 |
24 |
17 |
10 |
220萬 |
44 |
1785 | |||
黔南州 |
5 |
11 |
120 |
16 |
13 |
8 |
200萬 |
40 |
1718 | |||
黔東南州 |
3 |
6 |
70 |
10 |
7 |
4 |
100萬 |
20 |
426 | |||
黔西南州 |
6 |
10 |
135 |
22 |
15 |
9 |
300萬 |
60 |
1090 | |||
合計 |
133 |
283 |
3550 |
492 |
331 |
286 |
6565萬 |
1313 |
45773 | |||
|
|
|
|
|
|
|
|
|
| |||
二、預拌砂漿企業 | ||||||||||||
貴陽市 |
2 |
6 |
|
|
|
|
130萬噸 |
|
300 | |||
其他地州市 |
無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混凝土礦物外加劑產業 | ||||||||||||
|
11 |
28 |
|
|
|
|
190萬噸 |
|
1200 |
全國部分省、市近年加強混凝土生產管理規范性文件匯編
目 錄
1、北京市建委《關于停止(暫停)預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預制構件資質受理、審批事項的通知》(2008年)
2、北京市住建委、發改委、環保局關于印發《北京市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治理整合專項工作規劃》的通知及《預拌混凝土攪拌站治理整合專項工作規劃》(2009年)
3、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預拌混凝土專業承包企業分站資質管理辦法》的通知(2010年)
4、北京市《預拌混凝土生產管理規程》(2009年)
5、重慶市城建委《關于印發重慶市預拌混凝土商品混凝土行業2011年—2015年發展規劃的通知》及《重慶市預拌商品混凝土行業2011年—2015年發展規劃》(2010年)重慶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關于進一步加強預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揚塵控制工作的通知》(2010年)
6、成都市建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預拌商品混凝土行業管理意見》(2010年)
7、天津《暫停預拌商品混凝土專業資質審批》(2011年)
8、寧夏、廣州暫停混凝土企業審批和無資質站將被叫停(2011年)
9、鄭州市建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鄭州預拌商品混凝行業管理的通知》(2009年)
10、貴州威寧自治縣預拌混凝土配送管理辦法(2011年)
11、江蘇省混凝土綠色生產管理規程(2011年)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