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我國混凝土機械的進出口近況
據海關總署統計,從2008年至2011年1季度,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數據呈上升趨勢。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08年因金融風暴,所導致工程機械進出口量萎縮;但是到了2010年金融危機有所緩和,各大國內外廠商信心逐漸恢復,工程機械進出口量同比增長12.8%,數據也出現了上升的勢頭。
我國機動混凝土攪拌車出口量表現良好,在工程機械中具有領先地位,2008年尤為明顯;其次,由于面臨經濟衰退,我國實施了宏觀調控政策,國際經濟受到震蕩,受到經融風暴的沖擊,2009年的混凝土泵和機動混凝土攪拌車的進出口總數相比有所回落, 但并不影響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方面的發展;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連續性和長期性,工程機械在建筑行業中具有用武之地;2010年的進出口開始慢慢回暖,并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其發展提供了更大更廣闊的空間;截止至2011年1季度,混凝土泵與機動混凝土攪拌車的表現尚算穩定,更加鞏固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國際地位。
2008年-2011年,連續四年出現貿易順差,同比雖不穩定,但我國對外貿易仍舊處于較活躍地位。表明我國內需與外需的逐年增加與穩定。
我國工程機械的進出口主要目的是出口量大于進口量,發生明顯的對外貿易順差,有助于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國際經濟增長明顯,推動我國進出口行業的不斷發展。是增長還是回落?出口數量最多的機動混凝土攪拌車在2008年2季度中出口量為956輛,環比增長48.2%,出口金額5265.6千萬美元;而在2008年3季度中,出口數量略有減少,出口金額卻相對增加510.75萬美元。產品出口量少,金額反而上升,由此得出,本季度成為本年度中出口成績最為優異的季度,不僅出口數量位居前列,而且出口金額呈遞增趨勢。2009年中,2季度無論是進口量還是出口量,數據都名列前茅,使國內外市場低迷狀態得到緩解,以便搶占國際市場份額。2010年3季度混凝土泵出口量尤為突出,數量達到1240臺,進出口總額約為1118.4千萬美元,環比數增長約55.8%,同比增長快速飆升至120.2%,機動混凝土攪拌車的出口量表現平平,出口507輛,發生額為2822.5千萬美元,環比減少0.78%,出現負增長,折射出國外本季度的需求量的不足,但同比增長33.4%,與往期的出口量有大大提升,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國的工程機械的出口量的發展態勢前景良好。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形勢大好之時,就必定有低潮。2008年4季度,混凝土泵與機動混凝土攪拌車進口232.4萬美元,同比減少21.7%;2009年1季度進口412.2萬美元,同比增長54.7%;2010年1季度進口229.5萬美元,同比減少44.3%;2011年1季度進口143萬美元,同比減少37.7%;其中大部分進口量出現負增長,反映我國內需不足。另一方面,進口量在的下降的情況下,同時也在不斷的逐年遞減,使該情況得到了遏制,并逐漸好轉。
在工程機械行業中,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是排名前兩位的工程機械產品出口企業,但2009年出口下降幅度逐步加大。1--4月,三一重工出口6295萬美元,下降41.27%;中聯重科出口3147萬美元,下降62.08%;分別較上月出口減少14.95個百分點和11.67個百分點。2000年-2009年,中聯重科在中國工程機械企業TOP10市場份額由15%提升到40%,站在全球工程機械行業的制高點。
2005年-2010年,我國設9條客運專線,對工程機械設備有大量需求;國際工程機械市場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特別是中東、非洲、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正處于高峰期,對工程機械需求旺盛。國內工程機械產品相比國際知名品牌,性價比優勢明顯,為國內產品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在現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散裝水泥與商品混凝土均有顯著的發展,目前發達國家的水泥散裝率在80%以上,與之相比我國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國散裝水泥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那么,也必然帶動混凝土泵與機動混凝土攪拌車的需求增加。
2005年以來,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帶動下,我國工程機械產業進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的重要戰略;2006年,我國工程機械進出口額有逆差轉為順差;2008年出口額為進口額的2.23倍,出口總額僅次于美國;到2009年末,我國的工程機械市場總量已達到3000億人民幣以上,占世界市場的47.71%,產品產銷量及銷售額都已躍為世界第一。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出現新變化,中國工程機械產業如何應對再次成為重要課題。在進出口方面,中國成為北美和歐盟之外最重要的工程機械市場。
我國工程機械產業風險,一是企業成本在多重因素的拉動下持續增加,出現了成本增加疊加效應和快速增加效應,工程機械產品成本上升30%--60%,企業出現經營風險,工程機械凈利潤已下降10%--20%;二是因人民幣升值,企業出口報價提高,國際競爭力下降;三是企業對目前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缺乏明確判斷,部分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計劃有所擱置。
在困難中求生存,生存中求發展,就是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并且現已漸漸往該目標靠攏,將來形式將一片光明。有利有弊的行業才是一個真正值得發展的行業。前景與優勢,風險與挑戰,相輔相成,各得其宜。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密切相關,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各自體現了各個國家對工程機械的不同需求程度。需求量越大,說明該國家對基礎設施的重視程度越大;需求量不足的國家,相信只是暫時性落后,社會變化突飛猛進,設施建設不斷進步發展,工程機械需求量自然而然增加,并輻射至發展中國家市場的直接需求。對于該行業來說,是一個具有巨大挑戰的行業;而對于工程機械的出口國家來說,蘊藏著無限商機,發展前景十分可觀。“十一五”的實行,是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的重要轉型期,由內需向國際型由規模增長向核心能力增長,由產品向品牌轉型,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實現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型。“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我國工程機械產業的擴大再生產的新時期,是國家進出口貿易的新型戰略時期。深刻認識并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新變化新特點,對于繼續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對于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的實施,以及中國各區域協調發展,都亟需工程機械的運用,目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尚處于成長期,未來充滿著無數的機遇與機會。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