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機械制造唱響民族裝備工業主旋律
3月19日,應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的要求,湖南三一重工一臺價值百萬美元的62米臂架泵車馳援日本地震現場,助力福島核泄漏事故應急搶險。目前已到達日本千葉縣,開展參與救援人員現場培訓。這是繼智利礦難救援后,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湖南工程機械產業又一次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支援行動。
這種國際影響力背后,是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的持續高速發展。2010年,湖南工程機械總產值占全國工程機械行業的25.79%,全省62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33億元,工業增加值36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084億元,利潤146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13倍、12倍、14倍和21倍。工程機械成為湖南首個“千億子產業”,長沙也成為全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個千億產業集群。打造這種國際影響力的是近年來湖南工程機械行業以高新技術為支撐、以集聚發展為紐帶、以開放發展為助力,唱響民族裝備工業自主創新、奮發圖強主旋律的發展之路。
一是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多年來,湖南工程機械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拿出10多億創新資金扶持企業進行關鍵技術創新,并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全方位支持企業開展自主創新。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三家上市公司均以生產高端、特有技術和替代進口的工程機械著稱,其中,中聯重科行業技術覆蓋率超過75%,三一集團擁有授權有效專利892項和近百項核心技術。3家企業的R&D值(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始終保持在5%以上,個別企業高的時候達到9%。行業內先后建起了中聯、三一、山河、江麓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還有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7個博士后工作站。強大的研發實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生強勁活力,不斷將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履帶起重機等產品的研制一步步推至世界最高水平?;炷凛斔捅眉氨密嚠a品成功收復95%曾經被國外品牌占領的中國市場。同時,在混凝土機械、土方機械、樁工機械、工程起重機等諸多領域大顯身手、大放異彩。2010年,湖南生產混凝土機械4.78萬臺,長沙已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最大的混凝土機械生產基地。三一重工挖機產量突破1.2萬臺,成為名符其實的民族挖機第一品牌。1000噸全地面起重機、1600噸履帶起重機代表的是行業領先水平。樁工機械領域,湖南工程機械一直扮演著“領舞者”形象,旋挖鉆機和液壓靜力壓樁機方面在國內占絕對優勢。另外在建筑起重機、筑養路機械、市政與環衛機械、礦山與鑿巖機械以及港口機械等領域,湖南的研發與生產能力都在不斷增強。
二是堅持走集聚發展之路。湖南工程機械主要集中在長沙,主要生產12大類、100多個小類、400多個型號規格的產品,產品品種占全國工程機械品種的70%,是中國工程機械最大的生產基地。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三家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也聚集在長沙,形成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獨特而壯觀的景象。三一重工的市值于2010年9月首次超過千億元,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首支千億股票。目前,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三支股票總市值已接近2500億元,遠超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總市值一半。湖南工程機械行業這種集聚發展的有利態勢,主要得益于湖南省委、省政府在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加大對工程機械產業的政策引導與扶持。200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將工程機械產業列入14個重點扶持的優勢產業之一,并出臺了地方性產業政策《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通過產業政策和產業規劃積極引導生產要素的積聚,支持相關企業資產重組,如中聯重組浦沅、湖機、湖橋,三一重組湖汽等,為龍頭企業開辟低成本擴張的路徑。同時,加大地方財政對工程機械產業的支持力度,加快工程機械集聚區相關基礎性產業和公共設施的建設,努力營造產業集群發展的環境氛圍。省內各類引導資金的70%投入到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代表的十大優勢產業集群,吸引社會上千億的資金投入到這些優勢產業集群中,有效地促進了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
三是堅持走開放發展之路。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工程機械行業立足于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兼并重組和走出去步伐,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中聯重科將世界混凝土機械前三強之一的意大利CIFA公司收歸自己旗下,從而成為混凝土機械規模最大的生產企業。今年2月新推出的首代ZOOMLION-CIFA復合技術混凝土泵車擁有在行業內首推的長臂架泵車六節臂技術等5項關鍵技術。三一重工相繼在印度、美國、德國、巴西投資建立了4個海外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基地,大力推行本土化的國際化戰略,公司業務覆蓋達150個國家,產品出口到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