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材發展循環經濟采取的對策和措施
綠色建材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應采取的對策和措施?筆者認為,要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必須依賴國家的合理的政策干預、相關的技術開發與創新、綠色標準體系和規范的建立、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
1.技術要求
從國家和企業兩個層面來說,都應當繼續加大綜合利用新技術的研發支持。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大批成熟的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工業鏈接技術作為支撐,目前很多技術還處于研究和試驗階段,尚未得到普遍推廣。如前所述,很多技術的發展需要國家的導向支持。
國家還應建立符合循環經濟要求的標準和規范,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要建立一套綠色GDP的考核制度,改變現在不計環境成本、盲目追求產值的做法。
各地的經濟發展包括規劃的產業園區應考慮強化系統關聯,優化系統結構,提高系統穩定度,使園區資源得到合理配置,達到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對于發展規劃應進行技術、經濟、規模的論證,以達到良性循環的經濟性和環保性;同時要注意避免求新、求大、求全,反而造成新產生的廢棄物無法綜合利用,造成新的污染和二次資源的浪費,破壞現有循環經濟的效益。
對于再制造產品來說,傳統的產品全壽命周期是研制——使用——報廢,其物流是一個開環系統;而再制造產品的全壽命周期是研制——使用——再生,其物流是一個閉環系統。也就是說,在開發新產品的同時,就應充分注意其再生或資源再利用的可能性,對產品的材料、結構作出相應的規劃設計。美國的再制造工程已深入到工業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汽車、冰箱壓縮機、電子儀器、機械制造、辦公用具、輪胎、墨盒、工業閥門等。
2.政策法規
在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市場機制發揮了部分作用。但更多的情況是,綠色建材 技術和產業方面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優惠政策,使從事這一利國利民事業的企業有利可圖,以引導其發展。這方面已有較好的例子:政府逐步推進墻改、禁止使用黏土磚的政策,使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和產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各地的粉煤灰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綜合利用,避免了很多耕地被破壞。但還有很多的情況需要政府重視,如用建筑垃圾制磚就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因為單純從現在的成本效益分析,這項技術仍是不夠經濟的,需要政府在垃圾分類、稅收優惠等方面的支持,甚至直接對這些產業予以補貼。政府還應該限制甚至禁止部分礦物資源的無序開采,以引導資源綜合利用并尋求替代資源;對資源消耗高、綜合利用低的產業課以重稅,對部分重要戰略資源建立戰略儲備,如商品過度包裝、污染物排放、廢舊電器回收處理等等問題都需要通過立法來規范解決。
3.文化信息
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很重要。國家可以選擇一些企業、工業園區和城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建立一些示范工程。地區需要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的要求搞好規劃,建立生態型工業經濟的框架。企業之間可以探討資源共享的一些措施,開發區可以有意識地引入某類企業以促使形成資源梯級利用。同時,加大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包括技術、資金、人才等層面。可持續發展是關系到整個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大事,突破現有困難進行合作從根本上來說符合世界各國的利益。我們可以積極借鑒工業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包括資金的支持,包括他們的管理方面的經驗。對于民眾,要多宣傳環境保護、垃圾分類、節約資源和人類自身的健康與發展的關系,喚起人們重視和參與這項工作的積極性,倡導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風尚,推動知識經濟和科學的發展觀,建設與生態社會和綠色消費相適應的文化。
上述分析建材行業開發綠色環保技術,向循環經濟發展,這與國家科技中長期發展規劃建材 制造業研討會中提出的建材行業應當采取的對策是一致的。其內容主要是:加強政府在建材工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小的政策引導;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方法并嚴肅執法;促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新型建材工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綠色和節能型建材工業的應用基礎研究,加強建材工業實驗基地建設,促進工程技術創新;建立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強化行業管理,建立科學、先進、合理的標準體系;倡導清潔生產,充分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
建立在環境技術上的新型建材工業應成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中發展循環經濟的示范行業。循環經濟的深入發展也依賴于綠色建材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