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漲價給商品混凝土行業帶來的警示
今年下半年以來,許多地方水泥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進入11月中旬以來,高標和低標水泥累計上漲為6.6%和%,7.7分別達到430元/噸和394元/噸。漲幅較大的上漲80元/噸,較低的漲幅也達30元/噸。水泥價格上漲的主要是原材料價格上漲拉動水泥成本上浮,也有部分地方政府為完成減排指標而采取的限電措施、低庫存以及工程年末趕工等因素。造成市場供需失衡帶來的價格上漲,盡管水泥價格的上漲對水泥企業而言影響不大。但是作為混凝土產業鏈中間環節的商混企業而言,上游產業任何原材的上漲都會加大商混企業間的相互競爭以及生存發展,上游水泥的漲價商混企業自己又不能消化只能被動接受,轉嫁給下游建設施工企業,這也給一些大型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了成本壓力。水泥價格不斷上漲,拉動了混凝土價格上漲,而處于中間環節商混企業被迫加入了漲價大潮中,據統計,11月份商混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c20漲了7.9%;c25漲了7.9;c30漲了8.0%。漲價風潮帶來的后果是:一方面一些混凝土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不得不摻雜使假,導致混凝土產品質量下降,造成一些工地建筑工程混凝土質量事故發生;另一方面一些建設施工單位,為了降低成本,不計后果放棄使用預拌混凝土,而使用現場自拌混凝土死灰復燃,這不僅是對環境的破壞更是對產品質量和建筑壽命的一種打擊。但是不管是任何因素造成的商品混凝土價格上漲,對于商品混凝土企業還是建設施工單位來說已經意識和感悟到商品混凝土價格的穩定對整個商混行業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因此,而作為政府主管部門有責任和義務,協助商混企業渡過這一難關。
加強宏觀調控,維護市場穩定。商混行業屬于混凝土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上游有水泥、砂、石、粉煤灰和外加劑等供應商,下游有建筑施工單位。在這次漲價風潮中,上游原材料供應商水泥的漲價幅度過大,影響和拉動商混價格的上漲,而商混企業在被迫接受上游原材水泥價格上漲的同時,又將水泥漲價部分計入商混成本中,銷售給下游建筑施工企業。由于混凝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在質量、供貨數量的認定等方面本來就存在一定難度,在加上價格上漲,更加劇了混凝土銷售價格的波動和起伏。長期以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多是靠價格戰,甚至把低價作為爭取市場份額的營銷方式,通過價格戰打垮對手,不可否認,價格戰是市場經濟中競爭的一種手段,是企業競爭力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在目前看我國混凝土產業還很不成熟的情況下,要認識到在沒有明顯品種差異優勢前提下,價格戰只能帶來利益的共同喪失,而為求生存和發展,整個行業必須要有自覺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責任。因此,對混凝土市場的價格管理不可放任自流,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宏觀調控,做到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結合,在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同時,要加強政府對行業發展的合理引導和控制。為此,除了對上游水泥價格實行干預政策,嚴格控制過快上漲的水泥價格外。還應保護商混企業和建設單位雙方利益,要加強商混價格信息指導,引導市場理性競爭。建立和完善商品混凝土價格信息發布體系,定期發布預算指導價格,供雙方共同遵守,參照執行,各商混企業可以將此價格信息作為各自產品的參考價格,并根據自身材料成本情況合理定價,避免大幅度漲價等不正當行為,以維護和促進混凝土市場的正常運轉和進一步健康發展。水泥價格的大幅攀升超出人們的想象,也給商混企業帶來新的啟示“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商混企業的營銷方式也需要變化,以不變應萬變,來求企業的“道”。以多變應不變,來求價格中的“利”。
加強行業自律,限制價格變動幅度。從目前我國商混行業的發展情況看,多數地方尚未成立預拌混凝土協會組織,商混企業之間依然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有效的行業自律,面對市場競爭和水泥價格大幅上漲的來襲,他們措手無急,無法做到協調一致,共同趨利避害。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行業自律行為,也就難有穩定、合理的市場價格,而今后的市場價格的穩定更多的是依靠行業的自律行為。因此,商混行業解決無序競爭和價格問題,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強行業自律。一是成立預拌混凝土協會,通過協會向政府表達自己的愿望和希望解決的問題,并在協會的主持下,各預拌混凝土企業共同參與討論制定《行業公約》。規定共同執行有關部門發布的預拌混凝土指導價格,并限制波動幅度,以此作為各企業共同遵守的價格。[Page]此外,還可對企業之間存在的無序競爭現象作出種種制約措施以及各企業自律行為,并共同遵守。一旦出現破壞公約行為,就按照公約規定進行處罰。二是成立預拌混凝土營銷中心,統一定價,集中簽約,建立合同備案制度,在供應商品混凝土給建設工程之前,商混企業必須將合同報送協會備案,以加大對合同價和市場價的管理。三是通過競爭提高行業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鼓勵競爭維持在適度、有序的范圍內,反對不正當競爭避免惡性競爭,處理和化解商混行業與建筑行業的矛盾與摩擦,促進行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杜絕賒賬、墊資現象,實現混凝土現金交易。
完善混凝土產業鏈,促進商混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預拌混凝土行業是國家鼓勵和倡導的新興行業,近年來,在我國大中城市得到了迅速發展和推廣,它對保證建設工程質量,加快工程進度、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城市質量和節能減排,起到積極作用。對目前商混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價格上漲過快問題,應該客觀具體的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源和癥結。混凝土價格上漲的根源是上游原材料水泥價格過快的上漲,水泥價格上漲對水泥企業而言影響不大,甚至利潤可觀,但是,作為水泥下游的混凝土的混凝土企業而言,任何原材料的上漲都會加大企業間的相互競爭以及生存發展,尤其是在現今全國的通脹時期。由于全國正處在上漲價格潮中,致使預拌混凝土價格也順應著市場的壓力不斷上揚,尤其是借助水泥漲價這股風潮,給施工建設單位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同時也為企業發展及建筑工程質量埋下了巨大隱患。合理混凝土的成本價格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重要基礎,維護混凝土價格是企業盈利的需求。但如果商混企業為了降低成本,低于成本價銷售:一則會導致混凝土行業利潤下滑,造成企業虧損,若長期以往,不僅會使企業賠光老本,嚴重影響商品混凝土行業的發展;二則容易出現混凝土核心材料短斤少兩,導致產品質量下降。使得一些工地因混凝土質量造成事故發生。如果商混企業的混凝土價格漲幅過大,會造成施工建設單位難以承受,使我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建設施工單位自覺使用預拌混凝土的良好局面遭到破壞,由于商混價格的過快上漲,導致一些建設施工單位不顧后果的采用現場攪拌混凝土方式施工,一降低建筑成本,使得現場攪拌混凝土死灰復燃。這種行為明顯與國家發展預拌混凝土、禁止現場攪拌的宗旨是嚴重違背與不符的。要使商混行業穩定健康發展,首先必須穩定水泥的價格。因此,要對預拌混凝土漲價的源頭水泥價格進行控制,物價部門要按照《價格法》和《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有關規定對哄抬價格的行為進行嚴厲查處。水泥漲價給商混行業帶來的啟示:維護合理的商混價格是維護商混市場的需求,是轉變行業發展的必然,更是應對能源、環境變化、迫使商混行業對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緩解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努力實現資源節約、清潔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們不能以一時的價格上漲而竊喜,而應該更多地思考企業和商混行業面對的未來危機所作出的選擇,來完善混凝土產業鏈,促進商混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混凝土與水泥制品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監督:0571-85871513
投稿:news@ccement.com